除了戊戌变法,他还是近代炒房的鼻祖,看康有为是如何致富的

提起康有为大家一定想到的是“公车上书”、“保皇党”等词汇,但殊不知他还善于经商,并因此暴富,晚年算是过着钟鸣鼎食的生活。1895年,千余名举子联名万言,公车上书,反对朝廷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实际上,据康有为的弟子徐勤回忆,康有为确实写了“书”,举人们也的确开了会,但最终并没有上书。但他却是获利最大的并由此而让他名声大振。103天后维新变法以失败而告终,康有为也惹来了杀身之祸,最终只能逃亡海外,也由此启程了他的商业之路。

除了戊戌变法,他还是近代炒房的鼻祖,看康有为是如何致富的

康有为

投资失败

康有为的投资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在海外流亡15年之久。在周游列国期间,他继续呼吁救国救民,同时也在海外经商、做地产生意,以保障活动经费。光绪32年(1906年)春节期间,他访问墨西哥,受到隆重接待。当时墨西哥城正在筹款修筑有轨电车,他敏锐地意识到电车轨道经过的地方,地价必定随之飙升,在两名下属的撺掇下,康有为从银行贷了一大笔款,一举投资十多万元,购买了若干地块。起初,康有为手中的地果然涨了, 然而当时墨西哥政府看到房地产市场过热,收紧银根,不许银行随便贷款。资金链的断裂使墨西哥房地产市场应声下跌。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正赶上美国经济衰退,银行大量破产倒闭,作为近邻的墨西哥最先受到冲击。双重打击下,墨西哥房地产市场终于崩盘了。而对于资本市场一知半解的康有为,无论如何也应付不了这种局面。

回国投资,钟鸣鼎食

1913年康有为55岁那年结束流亡生涯回国,,政府将广州永汉路(今北京路)附近的一座深宅大院即“回龙舍”分配给康有为,并加发官产,作为对康有为的赔偿。康有为手里有了一笔现金,决定到上海居住。康有为明白资本在于积累和增值,于是,把广东的房产变卖加上政府的补偿,并将此作为本金,在上海买入大批地皮。

1914年,欧战爆发,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加上民国新政府大力鼓励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上海地价上涨迅速,这期间康有为看到上海房地产升值潜力巨大,马上变卖了广东的房产,在上海买入地皮。没多久,上海地价飞涨,康有为大赚一笔。接着他又投资交通干线附近的房产,同样获利颇丰。

1921年,64岁的康有为在上海愚园路自购地皮10亩,建造了一座中西合璧的花园住宅,取名“游存庐”,即通称的“康公馆”。康公馆筑有两幢西式楼房,康有为在其中开办了“天游学院”。康公馆内还有一座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延香堂”、一座传统形式的平房“三本堂”。院内有大池塘、假山、各种植物动物:有从日本买来的樱花400株,从苏州买来的红梅数十株,有桃花400株,还有罕见的开绿色花的梨树;两只孔雀,一只猴子,一头麋鹿,一头驴子,大池子中游弋着500尾大金鱼。

除了戊戌变法,他还是近代炒房的鼻祖,看康有为是如何致富的

游存庐

他在晚年购置了几处别墅。杭州的“一天园”,上海的莹园,青岛的“天游园”,“天游园”是青岛小鱼山下汇泉湾畔的福山支路的一幢三层高的西式小楼,原来是德占时期的“旧提督楼”,康有为购买后加以改扩建,他的生命最后终结于此。

除了戊戌变法,他还是近代炒房的鼻祖,看康有为是如何致富的

徐悲鸿作《康南海六十行乐图》

康有为晚年的生活算得上钟鸣鼎食。据推测,康有为55岁以后,康家每年的花费不下2万银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