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大学生会迷茫的问题:考研,交际,择业、逃课

有人说,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群,被同样的一些规则约束和捆绑在一起。而面对大学里很多

“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你又该如何自处?这些规则真的可信吗?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大学里的那些“潜规则”是非对错,你们如何评判呢?

准大学生会迷茫的问题:考研,交际,择业、逃课

没逃过课的大学,是不完整的大学?

在大学流传这样一个说法: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有些人对于这条“潜规则”深信不疑,于是慢慢走上了“逃课”这条不归路。

但是,大学,逃课就真的完整了吗?其实,那些“然并无卵用”和“逃课即完整人生” 等话,只不过是用来自嘲或者为失败找借口的理由。

学习是大学生活里最重要的一部分,这可能是你人生里吸收知识的最好时刻、可能是你人生里主动汲取知识的最后时刻。在这里,有老师的教导,有学习的氛围,有同学的帮助,有图书馆的各种书籍,有超高奖学金的激励,大学,是你自主学习的最好机会!

“水课”真的水吗?

“水课”是对一门课程进行判断后,觉得这一门课程没有价值或是价值很小,故称此课为“水课”。大学里,有一部分课被学生定义为“水课”。

大学的课程实际比我们高考时要应付的困难简单很多。面对一样的课堂、一样认真教诲的老师,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在课堂上认真学习,积极配合老师。不要被身旁的他人影响。

如果你确实认为课堂知识没有兴趣,那就拿出行动,在上课同样的时间,收益更多的内容。而问题是,大部分学生的自控和心智,只能做到上课不听课,而做不到后半部分,只能徒然的荒废时光。“水课”对他们而言“水”的是自己的人生。

准大学生会迷茫的问题:考研,交际,择业、逃课

学习不重要,能力培养才是王道?

有些人大学四年下来,总会感慨这么一句:“感觉白白浪费了四年时间,上大学并没有什么用,在这个重视能力的社会,如果我高中毕业就出去工作,说不定混得比现在还好呢!”其实不然,大学有大学的温馨,社会有社会的残忍。脱颖而出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我们,仍旧需要大学的历练与成长。只有一步一步的扎实,才能成就更好的明天。

当然在大学里,学习并不是全部,我们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发展自己。如果你像培养能力,小桨推荐你参加华水桨声(华水学工网络文化工作室)、校(院)学生会、校(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在这些社团里,你可以成长、可以学习、可以犯错、更可以丰富生活培养能力、认识更多的朋友、体会到大学里家的温暖!

考研真的没有什么用?

读研真的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而后不后悔这个问题,并不是因为你是不是提高了核心竞争力,而是核心竞争力有没有给你带来益处。而这个益处在毕业后的几年直接体现的是工作职位的高低、薪酬多寡等等。

所以大家都在用收益去判别,读个研究生是不是后悔的。但是,人生是一场需要耐力的马拉松而不是一场只需要爆发力的短跑。读研是否会让你后悔,主要看你是否在读研期间虚度了青春,是否在马拉松里为自己积攒了能量。

准大学生会迷茫的问题:考研,交际,择业、逃课

​大学里的交际生活都靠“破费”?

在大学,不“花钱”是不可能的,但是,如何做到花的每一笔钱都是有效“投资”?

1. 买圈子,我们的身边总是不缺“牛人”,将来他们对你的帮助可能不可估量。只有“创造”和他们相处的机会,你们才有可能共同语言、相当的实力,他们也才更愿意接近你。

2. 买技术,比如买书,买性能更好的笔记本等等。只要你能把花出去的钱消化掉,那就是值得。去淘二手书有的时候也会有意外之喜。

3. 买机会,有选择地报名参加各种培训、比赛。机会可遇不可求,带来的经验知识的充盈以及对性格的塑造可是有钱也买不到的。

在大学里,不要妄想钱能买来一切,真正的感情要用心去体会。我们闲暇时也可以考虑

做些兼职,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丰富大学生活的薪水。

“过来人”的经验靠谱吗?

不要随意相信别人给的建议,包括学长学姐老师等等,他们不一定是正确的,就算他们说的是正确的也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一定要学会独立思考与勇敢质疑

因为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只有你自己,“过来人”的经验也都带着他们自身的条件做前提,学会有取舍的借鉴才是聪明之道。将信将疑,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大学最好的状态就是“一只脚在学校里,一只脚在学校外”, 把这个阶段当做我们从学生到步入社会的过渡阶段。

学什么专业就要做什么工作?

老是有人问:“你学了这个出来可以干啥啊?”其实大学重要的是获得的知识内容和能力,有了这本“秘籍”之后,工作之后相关内容都可以做了。

其实大学里面学点基础学科还是很有用的,比如学思修、英语、中文、哲学等等。技能型的内容,真的不用着急,很快就能学会。

好多找不到工作的,其实也就是仅仅盯着自己行业里面那一点快干涸的水,因此忽视了整个海洋。思路不开阔,机会就很有限。

证书要多多益善?

今天在中国的重点大学里,几乎找不到不考证的大学生。大学生考的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书,大体可以分成四类。

一是语言方面的能力证书,如雅思、托福、四六级。

二是计算机方面的能力证书,如计算机二级,程序员等。

三是与商务活动有关的资格证书,如初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在大学能拿到这个证书的人是凤毛麟角啊)。

四是政法方面的资格证书,以律师资格证书为典型。

别让自己的大学时光在浑浑噩噩中过去,但是还是想说考证的事情还是量力而行。多栖发展总是精不过重点突破(前提是你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

大学一定要谈一场恋爱才算完整?

很多校园电影的大卖似乎都在向我们传达一个信号“大学连恋爱都没有谈过?那真是荒废可惜青春了”。

诚然,电影里的单纯浪漫美好也都曾经让很多人羡慕,但是大学生活当然不是没有爱情就天都塌了,大学最美好的地方在于还有无数未知的可能性就在不远的未来等着。如果爱情也在你的可能性里,那也别等了。

大学里的爱情教给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如何和自己以外的世界打交道,如何从爱自己进化成爱别人,所以学会尊重和体谅应该是我们最应该学会的一点。

大学里的这些“潜规则”,你都经历过吗?

有哪些经历刻苦难忘呢?

有哪些话想对即将入学的学弟学妹们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