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制造业优势,是如何形成的?

质量能

印度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大国,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近年来,越来越的世界制造业巨头、科技公司开始将在印度投资建厂或者设立新的公司。很明显的,印度正受到跨国企业的关注和青睐。制造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的是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而印度无论是从人口还是从人力成本上讲,都拥有巨大优势。

关注印度的制造业优势,是如何形成的。那么,首先要列举出来印度在制造业中都有哪些优势,再来谈它是如何形成的。

第一,印度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印度人口自众多,那么一个岗位竞争者就多,按照市场原则,愿意接受低价的劳动者便可获得这一份工作。其次,印度绝大多数人口受教育文化程度低,自然对薪资的要求比较低,更能接受制造业的低薪要求。

第二:印度在一些高端制造业领域具有先进技术。印度在早期就引入跨国汽车制造商,在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印度进行了有效设计,将汽车成本控制的很低。不仅仅是汽车领域,还包括纳米材料等领域。

第三:印度实行的是与西方一致的政治制度,西方的制造科技公司对印度在出口技术方面更开放,这使得印度可以省去众多科技探索的的时间,发展的步子更快。

第四: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语,而在国际交流中,英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语言一致给印度创造了便利的沟通与交流条件。制造业巨头们在这里建厂或者设立分公司,不用寻找更多的本土双语人才。

总之,印度在制造业发展上确实拥有较大的优势,但是劣势当然也存在不少,比如印度实行的是精英教育,众多底层人民并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这给印度制造业的高层次发展带来了阻碍。


环球网

靠PPT(划掉)……不对,靠“飞跃”。

印度的“制造业优势”,充分展示了封建土地制度是如何妨碍工业化的。

其实印度无论是武器还是民生,闹了那么多笑话,根本上的问题就是,印度还是一个未开化的封建国家。除了皇帝以外,封建国家该有的毛病,印度是一个不缺。

(图为印度考试作弊)

而印度制造业搞不起来的根本原因,也是如此。印度识字的地主阶层及其附庸把控着议会,出台了一系列不合实际的、阻碍工业化的“劳工保护”和环保条例。除此之外,更由于大部分土地都集中在地主手里,难以进行规模化的规划和管理,有效的市政建设(工业区)、运输,产业链建设都受到严重的阻碍。

我们经常调侃的印度火车开挂问题,说白了,就是车轨不够,人太多。前者原因根本上就是土地问题,印度土地在地主手里,建造铁轨势必要人家的农田。非但地在地主手里,附近的票仓、“民团”都在地主手里,附近的官员大半也都是地主家出来的。造铁轨除了占用田地,更会把农田直接割开,噪声扬尘和污染也会影响收成,尽管多几条铁轨,乘客不用开挂了,货运方便日用品价格变低了,然而地主可不乐意自家田地被糟蹋了。

何况,大范围工业化需要平地起来成千上百的城市,大面积修路,规划工业区,培养初步教育毕业能听懂复杂命令和具有守时自律等素养的工人(而非农奴),对于地主阶级而言,哪个不是挖祖坟的事?

如今印度上百种语言,各邦税务上各自为政,甚至车都没同轨,也只能“飞跃”了。——即靠少量精英分子搞IT代工,还停在代工时代。因为本地消费能力不足,IT从业人员太少,要质量没质量要数量没数量,怎么和欧美大厂寡头竞争?

印度人自己移民进欧美大厂,税也是交给欧美国家了,产品也挂不了印度制造,何况美国本来就是个移民国家。被Braid Drain还自豪倒是非常印度了。

如今莫迪在干的这些活,无论统一收税、统一语言还是修路,都是试图纠正这些积弊,然而他这一代不可能做出太多的功绩,工业化前期是很痛苦的,而且往往二三十年甚至半个世纪才能开花结果,带来生活质量的飞跃,在印度的政治空气里,能把这种长期政策坚持下去可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