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的10件事,迎來了開元盛世

李隆基親政後的兩個月,來到驪山閱兵。閱兵儀式上,他罷免了一批帶兵不力,訓練不力的將領,提拔了一批在這次閱兵儀式上做出貢獻的將領,樹起了自己在軍中的威信。

隨後,李隆基馬不停蹄地來到渭水南岸,召來在同州作刺史的姚崇。

李隆基問:“姚公,善獵乎?”

李隆基一語雙關地開始了君臣談話。這裡的“圍獵”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和野獸周旋;二是和對手周旋。

姚崇答道:“我從小就幹這個,只是20歲以後,聽朋友的勸,好好讀書,後來得到天后的垂愛,出將入相,從小學到的本書不會忘。”

李隆基很高興,君臣二人或策馬狂奔,或下馬信步。李隆基心中暗暗稱奇,60多歲的姚崇其馬術絲毫不亞於自己。

他說的10件事,迎來了開元盛世

於是,李隆基說出了自己此來的真正目的,希望姚崇能和自己一起回長安主持朝政。當李隆基談到自己的真實想法時,姚崇開始賣關子,說自己也曾想過,但須答應其10件事,否則仍回同州做刺史。

這10件事歸納起來有8條,分別是:

行仁政。武則天時用酷吏,建銅匭,開群體告密之風,雖然後來革除,但此風不已,搞得人心惶惶,姚崇認為人心不穩,國家就無法安定。他建議唐玄宗革除所有告密之風,用寬厚仁慈之心來對待臣民。

嚴執法。從武則天到唐睿宗,時有近幸違反法律,掠奪財富,地方官員和執法官員卻難以懲治。姚崇提出“法行自近”,法律的執行要從身邊的人開始,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禁外戚,禁宦官。這兩者是東漢亂局的兩大要素,也是武則天至唐睿宗時期的兩大問題,武氏家族、韋氏家族及皇帝身邊的宦官,不斷用自己的關係干預朝政。姚崇建議外戚的官位只能做到一定程度,要害部門不允許外戚擔任職務;也不允許宦官口含天憲,來代表皇上控制百官,避免宦官專權。

他說的10件事,迎來了開元盛世

禁貢獻。地方官為了討好中央官員,討好皇室,經常蒐羅土特產品貢獻京師,效忠皇上。這些看似是土特產,但要讓皇帝滿意,那就不是一般的土特產品了,這會給民間帶來極大的破壞,而且往往是送一徵十。姚崇要求禁止所有的貢獻,除了正常的稅負,其它一概剷除。

禁寺院,武則天時期佛教盛行,皇家寺院動用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姚崇要求停止各地重建寺院,以減輕民眾的負擔。

慎用兵。唐太宗直到武則天,唐朝和周邊民族的戰爭一直沒有停過,有戰爭就有勝負,姚崇希望國家穩定,人民安定,來強大自己的實力。

納忠言。姚崇希望李隆基向他的曾祖父李世民學習,要聽得進不同意見,甚至允許臣下“批麟”,即使有人提關於皇上的意見,也不得之罪。

他說的10件事,迎來了開元盛世

這裡除了“行仁政”和“慎用兵”之外,都是得罪人的事情。10條意見歸納起來四個字,“治吏、寬民”。李隆基經過反覆考慮,同意了姚崇的10條建議,回到長安,開啟了“開元盛世”的征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