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半年工资养不起一个暑期孩子,对此,你怎么看?

_记忆中窥见


假期补课忙,家长负担重,
孩子疲奔命,机构笑欢迎。

我是辛哥,从教十五年,借此机会谈一下我的看法。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您点击关注!

❶家长和社会对孩子教育的重视

这种现象其实在国内早就存在,近几年愈演愈烈,不只在南京全国各省份各地市都是如此。



今年暑假带儿子到东北某镇走亲戚,不断的有亲戚问没上补习班吗?了解后才知道在他们这边的孩子假期都是补课的,很少有孩子假期玩儿的。在镇上闲逛就看到各种培训机构为了招生打出的广告,从小学的英语到高考的补习班样样俱全。我才知道从南到北大部分的孩子暑假都是在辅导班度过的。

其实这也是一个正确的认识,大家都认识到上学的重要性,只有上学才是最好的出路,只有学习才能改变命运。

❷巨大升学压力造成补习班的火爆

现在社会上有个普遍的认识,上了重点小学就能上重点初中,上了重点初中重点高中就没有压力,只要考上重点高中,就可以考上重点大学。正是这种片面的认识导致孩子有了巨大的升学压力,为了能上一所重点学校只好加班加点,牺牲假期和周末。



成绩好的会主动去补习,成绩差的跟风去补习,补习班就火起来了,甚至有的补习班要通过选拔才能进入学习。这样一来补习收费自然水涨船高,半年工资养不起一个暑假孩子就成了正常现象。

❸这样做不符合教育规律对学习弊大于利

辅导机构的学习是真的属于填鸭式的教学,一个学期的课程二十天完成,老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听,到底吸收没吸收只有成绩知道。



而学校的常规教学是循序渐进的,每节课有当堂检测,课后练习,每个单元有检测,每个月有月考。哪里会哪里不会时时有监督,月月有检测,重点明确考点清晰,这些是辅导机构所不能达到的。

有的辅导机构会预习新课,这对孩子的学校学习也是不利的。在假期里学了一遍新课,到了课堂上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了,听课就不那么认真了,很容易就错过了真正的难点和重点,长此以往还会养成不认真听课的坏习惯。

所以说暑假上太多的辅导班弊大于利。

❹假期如何渡过

这么说来假期应该怎么度过呢?

个人认为只要不是直接面对中考、高考(初三、高三),假期就一定要拿出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也可以做一些公益的事情,体验一下不同的生活。当然学习一些技能和特长也是不错的选择。



做更多的事情并不是放弃学习,可以利用假期补习一下自己的弱科短板,这个可以在家自己搞定,也可以去辅导机构,但是不宜太多,一个就够了。预习也可以,预习一至两个单元就够了,预习太多你会发现等学到后面的,预习的全忘了。

好了,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和建议,欢迎评论区拍砖。


辛哥物理


小编作为一位孩子的母亲,从自身角度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现在市面上各种补习班非常多,虽然孩子还很小,刚到上幼儿园的年龄,但是我基本上每周都会收到各个教育机构的电话。大家也许认为这是骚扰,但是我在有时间的情况下,真的会认真地听一下他们的介绍,并且有选择地去上试听课。不只是我,很多家长的情况和我是一样的。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社会现象?

因为家长的焦虑与预见

现在很多像我一样的年轻家长,其实是倡导让孩子快乐成长的。但是快乐成长,并不是没有计划地乱玩,而更应该注重兴趣爱好的发展和优良习惯的养成。为什么不让孩子乱玩下去?而在小小年纪就选择上培训班接触美术、接触舞蹈、接触音乐等,因为我们深知这社会发展的迅速,深知未来他们面临的职场竞争压力只会更大。

这就是我们父母的焦虑,怕他们因为从小没有受到应有的启蒙,而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这种焦虑在没当父母时,是没有办法体会的。

未来的职场竞争,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还有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竞争。因为身处互联网公司,我对这些更有体会。重复性的机械工作,和一些大数据分析等很多工作,都会慢慢交由人工智能来完成,因为他们更胜任。这说明什么?说明在现在这个时代不学习,可能还能靠出卖体力来生活,但是在未来,这样的工作会几乎没有。即使操作机器,你也是需要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的。

所以,人类的工作主要就是创造性的工作。而靠什么创造呢?良好的知识底蕴、优秀的艺术素养等,这些才会成为创造的基础,也会成为未来一技之长的基础。

所以,年轻家长大都不排斥培训班,这也是为什么现在面临幼童的启蒙机构越来越多的原因。

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该做?

应该做:量力而行、有所选择

半年工资养不起一个暑期孩子这种情况不是特例,因为培训班很贵,而家长应该做的是根据自己家的财政状况做好规划,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有所选择地参加培训班。而因为要参加培训班,省吃俭用导致影响生活质量是很愚蠢的行为。

因为孩子的培养不只靠培训班,也要靠生活的环境和快乐的氛围。情商和智商双高的孩子,需要有开阔的眼界和乐观的心态,这都取决于家庭的生活氛围。

而家长要培养孩子,应该做到的也是以身作则。你可以去奋斗,去努力工作,去拼命充实和学习,来获得更高的工资和选择。而不要自己不求进步,还拼命告诉孩子,我省吃俭用地就为让你多学习,这是一种错误的示范和心态。


不应该做:过早学习、拔苗助长

怎样培养和发掘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自主地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是门学问,是需要家长根据孩子的性格不停地摸索和培养的。

不应该做的是在孩子智力还没发展到的时候,或者基础没打牢的时候,就拼命地鞭策孩子去学习新知识,报各种超前的学习班。这会起到拔苗助长的作用,而且钱也花的冤枉。

而且,最重要的是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需要寓教于乐,休闲和学习并存的。

怎样为孩子提供未来竞争的助力,又能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并且不要让各种学习费用成为家长的沉重负担?这些也是现代职场爸妈们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和奋斗的动力!


58同城招聘


近日一篇《我半年工资,养不起一个暑假里的孩子》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引发家长热议。 数学200元一节、英语2000多元一期、钢琴450元一节,各种培训班账单被称为“碎钞机”。不少孩子参加补习班,超前学习下学期内容。扬子晚报记者随之发起调查,在参与投票的348位网友中,超过三成网友表示孩子暑期补课花费已经超过万元。

看到上面的调查结果以及各位家长的吐槽,我一点也不惊讶,这不是笑谈,更不是夸张,而是血淋淋的现实。

目前来说,补课在某些地方早已成家长便饭,可笑的是,越小的学生补刘要补得越疯狂,教学环境越优越的地方补课补的越积极,在我所生活的地方,城市的孩子要比农村的孩子上各种补习班的现象普遍,小学生一般说来,学得知识相对简单,且大部分家长就可以辅导,反而补课行为比初中学生更普遍。

暑假除了上各科作业班,预科班,更有各门类齐全的各种班,比如,书法班、钢琴班(吉他班、架子鼓班、古筝班)、英语班、舞蹈班、绘画班、作文班、口才班、超级记忆班、专注力班等等不一而足,而更加疯狂的是,这些名不见经传的班,却能兴旺至今,在我女儿上学的学校,95%以上的学生在上作业班或预科班,80%以上的孩子学过一到二门才艺。这难道正常吗?这俨然成了一种席卷中小学生的巨大风气。

任何事情,只为在世面上蔚然成风,那么人们就失去了选择的权利,就像今天的学生上各种补习班的情况,有人说,你为什么要上,花钱活该。可是当你身边的孩子都上的时候,家长还有选择的余地吗?谁又能甘于落后呢?特别是那些孩子学习不好的家长,除了大把大把的往外掏钱,还有别的选择吗?

我朋友的孩子,为了考上当地一中,这个暑假要恶补各科,连小科政治、历史、生物等都不能放过,去年暑假,我侄女为了考一中,我找各科老师给孩子补课,当然在禁补令的约束下,老师们都不敢接别人家的孩子,但对于我们同事之间这种关系就当帮忙了,一暑假下来,花了上万,但我敢保证如果上辅导机构的补习班的话,估计三四倍的价钱也达不到这个课时和效果,由此,我不仅感慨,家长为了孩子上学,到底要承受多大的经济压力?一个孩子的教育成本不断攀高,这难道是正常的吗?

如果任由此风下去的话,我想受伤害的不仅是家庭,在家庭的经济压力下,多少工薪阶层的家庭苦不堪言,而更加受伤害的还有孩子,暑假本是他们体验生活,放松身心,去更广大的天地间探索课本以外的知识的时刻,然而,他们不过是换了一个学习的地方,抬头看仍然是四角不露天的屋顶。

上学期在课堂上上语文写作课,我让孩子们写《我的课余生活》,孩子们搜肠刮肚,写不出来,纷纷抱怨,下了课就去作业班了,哪有什么课余生活啊?还有一次我让孩子们写《我眼中的春天》,孩子们一脸茫然,不知写什么,我问,你们周六周日难道不去附近公园走走看看,欣赏一下大自然吗?孩子们大笑,说:“周六、周日我们在补习班,哪有时间去公园。”逼得我不得不带他们在校园里走了一圈,看了看学校有限的那几棵花,几株树……这样的教育方式,这样贫乏的生活体验,显然是偏激的,不健康的。如此下去的话,我相信很难教出适应社会,身心健康、三观正确的孩子。

是从什么时候起,这种风气兴旺起来的,是什么原因造成今天这个局面,我想一方面有教育自身的原因,比如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制度,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发展等。另外还有一方面,就是源自家长对孩子未来的定位,现在各家孩子都不多,特别是市里,大多家里就一个孩子,娇生惯养,从小到大孩子一点苦,一点委屈也没有受过,更不希望他走上社会生活艰辛,于是倾其所有也要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前程,将来做一份轻松的工作。但是人人都想做轻松的工作,这个社会将怎样良性运转?现在广大农村的孩子越来越多的离开农村,他们的孩子也将会和市里的孩子一样,走相同的道路,也许不远的将来,选择从事底层劳动的人会越来越少,到那时,物以稀为贵,不知会怎样?

以上个人观点,不知大家怎么看,欢迎交流指正。


指尖教育帝国


这个问题在一线城市真的是司空见惯了,去年我在广州任职期间,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为了减轻生活压力曾去培训机构做过兼职,对那些孩子的收费甚至比这个还高,动不动一个学期补课费几万元,如果作为底层职员或低收入家庭在这样的环境,的确无法承担这样的补课投入。


补课近年来之所以越来越多,虽说相关部门也不断的打压这样的风气,但是还是无法改变现状。分析了补课一些孩子和家长的特点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孩子方面:成绩一帮都在两头的比较喜欢补课,一头是非常拔尖的学生,这类学生学习能力强,吸收消化能力也快速高效,所以补课提高效果非常明显;二是成绩最差的一类的学生,在这类学生中家长基本都是对孩子学习毫无办法,抱着试一试的方式交给机构,但是这类孩子学习效果非常慢,而且自我理解能力也非常差,所以可能你给他补数学的时候,很多方面还要给他补习一些综合方面的内容,不然没办法理解。


家长方面:一是家长工作比较忙碌的家长,这类家长基本没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甚至只是花钱给孩子找一个学习陪伴的地方,在学习效果上也不是非常严格要求那种,所以这类家长收入都是城市比较好的一类,基本不去计较花钱,而是解决孩子无人照看的问题;二是,非常注重孩子的学习的家长,这类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非常严格,所以看到孩子的学习成绩跟不上就非常着急给孩子报班学习,在这类家长中比起前面一种他们有非常的精力和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但是由于自身知识原因无法辅导孩子,所以对老师的要求非常严格,只要看到孩子补习效果不明显,就会找老师讨说法。


对于补习的问题,我曾在问答上说过一些个人意见可以去看看,今天再次补充2点:

1、注重孩子的学习动力培养要比大量的补习效果好

目前很多孩子都是非常不愿意自己自愿补习,虽然在父母的要求下接受,但是如果遇到一些教育方法好的机构或许会让孩子慢慢开心接受,但是如果遇到大量刷题的就会遇到很多问题:首先是孩子毫无乐趣,学习抵触越来越严重;最严重的是孩子的学习毫无动力,更别说孩子回去之后会自己复习消化,所以注重孩子学习动力,注重每一次孩子的进步表扬,不断激励他的信心和动力,很多问题孩子会主动找方法探索的。


2、好习惯要比大量刷题更利于孩子的长期成长。

很多家长都非常注重孩子的做题方法,以及老师给他孩子布置了多少辅导作业,但是很少注重孩子在补课中的个人学习习惯,甚至很多孩子在补习养成了不愿主动思考,依赖性强,缺乏耐心等等问题,但是这些在家长看来一时成绩是他们近期主要考虑的,所以很多问题其实没有得到好的解决,其实还让孩子综合学习能力下降了,只是提高他对某一些知识点的解题方法而已。


思维数学小课堂


有一句说的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句话形象展示了题目中家长的所做所为,这让国内的每一位家庭都不能避免,毕竟未来的竞争是激烈的,而且当阶层固化越来越严重的时候,孩子们的拼杀将会更加激烈,他们所做的现在,不过是为了未来他们生活的更好。

但是辅导班提供的硬工具,是一种技能,但是并非是生活的全部,而生活的残酷还包括很多:

  • 如何应对迷茫

  • 如何应对挫折

  • 如何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

  • 如何面对情感勒索

当然还有正面的:

  • 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如何坚持梦想

  • 如何坚持

  • 如何调整心态

  • 如何应对孤独

而这一切并非是辅导班可以给予的,这是是需要生活的实践和体味,以及父母的教导和引导。至于现在这个辅导班,那个辅导班,有条件上,没条件不要勉强,尊重孩子的选择。

所以还有一句话,本身家长就是起跑线,如果不想让孩子输掉,那么家长要首先武装自己。

父母总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无论是好,是坏,孩子们总在有意识的模仿,所以心理学更多的一直在强调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就是让孩子更多的体验完整,体会家庭和谐的重要,这样孩子们成长的更加健康,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深知生活的不容易,也深知竞争的激烈,所以我们拼命的武装孩子,他们变得优秀,但是我们是否真正关注过他们真正的需求呢?是否关注过他们的内心所想呢?我们是否会真正妥协,让这个社会世俗的标准来评判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去适应呢?这是每一个父母需要思考的问题。

举例说,我的小孩,喜欢做大厨,经常说自己长大之后要做大厨,那么爷爷就会说做大厨不好,太累了,天天给别人做饭。

我说,你是不是喜欢做大厨。

儿子说,是的。

我说,那你知道世界上最厉害的厨师么?

儿子说,不知道。

我说,那就是米其林三星大厨,你可以努力做到。

儿子说,听起来很不错,那我可以开连锁餐厅。

我说,是啊,不过做了大厨就不能挑食了。

儿子说,那我什么都尝试一下。

过两天看熊出没,儿子又想当护林员了,说发明很多机器人保护森林,依然是倾听他的想法,让他的小脑袋充满创意的诉说。

  • 独立的思考精神。这是父母最应该鼓励和培养的,更多的父母自己依然没有做到。

  • 问题解决的逻辑。一切都是问题构成的,如何解决,如何面对,如何决策。

所以,只要家长认清了生活的本质目的,或许就不会那么恐慌,即使为了世俗的标准认知依然妥协的,但是只要坚定住,让孩子们获取更多精神思考的东西,那么未来他们才会更加坚定。


职场的传说


说说在美国孩子读书和暑期的花销。

先说我女儿一年的主要花费。

女儿在弗吉尼亚一所著名老牌(两百年历史)私立高中就读,走读生,一年学费1.6万美元,不过女儿挺争气,既考上了篮球奖学金,而且成绩好拿到了学业奖学金,她的学费给降到了一半的样子。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的美国家庭没有这笔消费,孩子上公立学校是12年全免费,包括教科书,家庭收入不高的甚至连早餐和午餐都减价或者全免费。

大多数美国孩子不会上数学、英语之类的补习班,如果成绩确实不好公立学校一般配备有专门帮助学习有困难孩子的老师,或者根据孩子的智力发育水平选课,也就是说在美国同一个年级的学生会上不同的课程,譬如我女儿八年级的时候就选了一些九年级的课程,而她同年级的同学也有选七年级数学的。我女儿因为要在西班牙语上多下功夫,给她请了一个西班牙语辅导老师,是我们大学西班牙语专业的学生,每小时12美元,一年一共花掉600美元的样子。

虽然不补文化课,但是部分、甚至还可以说大部分的美国孩子会参加体育、文艺等业余爱好的训练班,女儿小时候上过吉他课,10堂课70美元,算是启蒙水平的。她也打篮球,郡里举办的业余水平的比赛35美元就可以编队打一个赛季,包括一件体恤衫。到了稍微好的水平打业余俱乐部了,通过试训后一年一百多美元加入俱乐部队,包括球衫,贵的地方不在加入球队,而在到处去比赛家长要开车接送陪伴,如果离家打两天以上的联赛需要住酒店,一晚上一百美元上下吧。到了像我女儿这样水平的运动员,已经开始请私人教练了,体能训练加上技术训练,每小时从20美元到50美元不等,算下来我女儿每年花在篮球上的费用有5000到6000美元的样子,几乎全部集中在暑假。

所以算下来,我女儿一年私校学费、篮球训练和西班牙语辅导加在一起1.5万美元上下,我在美国大学任教,一个人的工资支付这个费用是很容易的。

再说暑假花销。

以前回答中提到女儿在我们大学做科研八个星期,我们提出做志愿者都可以,但是最后教授还是给了丫丫每周100美元的奖学金(scholarship),她因此拿到了一生中自己挣到手的第一笔800美元。

上面提到的我女儿打篮球联赛和私人训练的消费5000-6000美元全部集中在夏天。不过一般孩子没有打到我女儿这种水平的没有这样的消费,一般的篮球夏令营走读一周100多美元,住宿的话400-500美元的样子,走读我们大学的科技夏令营的话一周也是100-200美元的样子,各郡、市还会有政府牵头的夏令营,有点看孩子的意味,一个星期也就是60-70美元,但自己带饭。我们弗吉尼亚这里2016年家庭的中线收入是$68,114(高于全美的水平),这样的夏令营就是每周都去的话一个月也不过400-800美元,还别说没人会这样做,暑假是家庭度假的高峰,一般家庭都要去海边什么地方住上一、两个星期的。

所以对美国家庭来说,半年工资养不活一个暑期孩子,还真是挺难理解的。


心路独舞


感谢悟空小秘书/头条教育联盟的邀请。

小西生活在长沙,闺女7月底刚满两周岁,算是半个奶爸吧!

长沙的夏天比较热,在7月初我开车将她送到贵州岳母家避暑。生日是周五,我和媳妇周五下午早退去贵州给宝宝过生日,在周日回来的高铁上,我和媳妇刚好聊到二胎的问题。媳妇有个记账的APP,打开卡了下闺女出生开始到2周岁,总消费超过20万...

生孩子的时候在长沙市妇幼,当时宝宝难产用的产钳,有点感染,在新生儿科治疗几天多花了近5000元。后面的月嫂费用6980元,幸亏是长沙,比其他城市低不少。奶粉、尿片、玩具、衣服、婴儿床、游乐场卡、游泳卡等,七七八八的算下来一年差不多得10万的支出。

隔壁邻居湘雅医学院的女博士,她家大闺女(小学)1年的培训费近5万,小闺女比我家大1个月,已约我家报名一些早教班。在10月宝宝接回长沙后,可能给报个绘画涂鸦的早教班,感觉她很喜欢玩这个。大致问了下,差不多要3500多元,真心不便宜。

做父母的真心不容易,尤其在我自己做了父母之后。其实,我和媳妇初期的教育观念是孩子快乐成长,可是身边的小朋友都去,两边的父母也说不差钱,别亏了孩子。时间长了,感觉已坚持不住初心。在未来,我希望孩子自己选一个喜欢的乐器、一项喜欢的运动即可,方便她以后升学。

暑期培训费超过万元,真的很正常的。小西对面的同事闺女暑假参加游泳、毛笔字、羽毛球、跳舞4个培训班,不过都是大学退休老师组织的课程,自己学校老师的孩子报名相对费用不算高,这也许就是大学老师的好处吧。

个人感觉培训费还好,以后读不到公办幼儿园,私立幼儿园的费用吓人啊...

希望对您有帮助,方便时给个关注,谢谢您~


帅小西De


大家好,我是建造师马明白,对于工资这个问题我不多说什么了,毕竟经常拖国家后腿,无颜见头条父老啊!我说说我这个暑假我自己小孩报的辅导班。

我经常在工地,陪小娃的时间也比较少。正好有时间,于是所有的时间都陪小娃去上辅导班了。说说我的经历吧。

小娃开学上幼儿园中班。当中班放暑假的时候,中班所有的小孩都报名参加了机器人辅导班。(在这之前,小娃已经报名了常年班的舞蹈和美术)本来不想报,但是,不能逆流而上啊,只能随波逐流了。

机器人是每周两节课,都是晚上的课程。美术是每周六下午的课程,舞蹈是每周日下午的课程。我感觉三个班很多了,可是跟着娃上了几节课以后,我发现,我是真的落伍了。

每次都过程都是这样。把娃送到兴趣班,外面的休息室都会有一大批人在哪等着,有爷爷妈妈,姥爷姥姥,爸爸妈妈,每个人都在津津乐道的讨论着自己孩子报的什么什么辅导班。我听到最夸张的一个小女孩,她家长给她报了六个辅导班,这小孩才上大班。分别是五年的跆拳道、三年的舞蹈、还有美术、口才、钢琴和游泳。真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知道小女孩能否适应。

大人讨论报班的无非就这几个原因:1、攀比,别人都报我不报,输在起跑线可不行;2、不报辅导班,孩子在家只看电视玩手机,不好;3、特长在以后的升学考试中,表现突出的话,会有加分;4、家长小时候没学,感觉让自己娃娃有个拿的出手的才艺是人生的必备技能等等。还有很多条,但是这几个是最多的

这些都是大人的世界观造成的。但是孰优孰劣没人能说的清楚。就拿钢琴家朗朗举例子,成功了是由于父母竭尽全力,培养出来了。但是全中国有多少竭尽全力的父母,能培育这么一个朗朗,亿分之几吧!

对于辅导班,我个人见解,有条件还是上吧。因为,我常年在工地,工作也忙,照顾孩子也不周到。上培训班能不能学会不知道,就当娱乐了。毕竟比看电视玩手机强啊。


建造师马明白


半年工资养不起一个暑期生

据了解,在南京龙江附近,有家长称暑假起码花了一万元在补习上,跟朋友圈热传的媛媛妈相比,简直大巫见小巫。目前,一万元对于一个正常的家庭而言,不算什么,一个家里既有父母都挣钱,甚至还有祖父母、外祖父母给“补贴”,5.7万元的话,就偏高了,但对于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众多家庭来说,也没什么,将这个花费跟当地的房价一比,就会发现衡量课外补习班价格高不高,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家长们“更舍得在哪里花钱?”

对某些爸爸妈妈来说,拿不出五六万元

中国有很多人口大省,人口大省如果不是名校大省,一般都是高考极为激烈的省份,在这些省份,无论是偏发达城市、乡镇,还是相对落后的城市、乡镇,为了争抢着上一所更好的高中、更棒的大学和专业,富有的家庭一般都不惜重金专注地将自家孩子培养成全方位发展的人才,是为数众多的富有家庭激活了课外补习产业。

然后,更有为数不少的中下层家庭——尤其是不甘落后、求胜心切的家庭,乃至底层家族,也跟风报各种补习班,从各方报道来看,这成了各地的风俗、传统,有海量的补习机构、补习老师等人们都端着饭碗,弥补课堂教育无法填补的“父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欲壑”。

客观来说,五六万元对中上层家庭不算什么,对下层群众,可能就困难得多了去了,对低层群众,一万元的大学学费、生活费都是“瓶颈”,要不是国家的绿色通道,殊不知有多少底层的优秀高中生念不了大学、把大把美好的人生荒废在——越来越没人愿意留守和打造的乡村。

攀比性报补习班,是一场看不见跑道的“抢跑”

中国的义务教育,堪称世界的瑰宝。中国的补习产业,那就有点奇葩了,说到底,大家是不喜欢“成绩平等的”,大家都是想考第一名、第二名、前三名,都是想名列前茅,都是想冲击清华北大前十名的。

但是,对初高中教育阶段,争抢着报各类补习班,就像是一场看不见跑道的“抢跑”,但它又不是马拉松,没有多少初中生、高中生知道自己最该报考哪几所大学、哪一些专业,大家为了在班里排名提升、在学校有名气,大家就都争相报各类补习班,争取让自家孩子能比别家孩子考得更好,把别家孩子甩得更远,这才是骨感的现实,然后,就有了体量适当的课外补习班产业,海量的各类老师们兢兢业业地努力,帮助争强好胜的爸爸妈妈们实现他们寄托在自家孩子身上的梦想,从这个角度看,一切还是美好的,只是大家需要预设“跑道”——预先规划好将来的大学和专业,不然,上重点高中也只是拿到“欢乐谷门票”,热门的名校和专业还是需要排漫长的队。(圣达信教育梁挺福)


高考专家梁挺福


首先,我们先来回顾问题,说是家长半年工资养不起一个暑期孩子,活该啊,孩子两个假期,那你一年工资就打水漂了,他平时上学吃啥呢?

当然,什么说活该只是个玩笑,关键是,家长的做法是否适合呢?请家长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来的快乐的童年?,你这样天天让小孩学这学那,其实是把小孩当学习机器而已,哪来的快乐?

2、孩子的学习重要还是性格、情商的培养重要?学那么多,学成书呆子,将来怎么在社会立足?怎么去和别人交往?

图1、怀念我们那代人的快乐童年时光


3、孩子学习好,将来就会混的好吗?学习不好,就会混的差吗?未来的社会,一定是综合能力最强的才是赢家,这个综合能力,包括身体健康、个性开朗、思维活跃等,一个常年被各种学习压迫下的书呆子,是比较难具备的。


另外,很多时候,家长会把自己的抱负、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无疑是一种很自私的行为,其实大可不必,生命之所以精彩,就在于有遗憾、有波折,正是这些遗憾才是我们不断追求改善的动力。

图2:我们当年没考上名校,将来就看你的了!


请记住,起跑线都是商家的把戏,什么输在起跑线上,你家孩子很小就带着厚厚的眼镜,弱不禁风,两万不闻窗外事,那才是真正的输在起跑线上。

图3、孩子,你厚重的眼镜能否承受!


个人观点,非喜勿喷,我本来主要是分享一些思维导图、PPT的技巧,当看到很多家长,不惜血本、甚至不惜负债累累的压迫孩子,有感而发,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