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努力了,怎么破?

01.

你要脱离大众做不一样的烟火,结果发现,满地的鞭炮都比你使劲。(马薇薇)

这是很无奈但又很真实的认识,我们都认为自己是特别的,都想成为着最耀眼璀璨的钻石。就像炼金师渴望拥有的点石成金的能力,古代帝王希望自己可以长命百岁,万寿无疆的活着一样。

这本无可厚非,我们只是做了绝大多数人想做的事。高考时,母亲对我说:“这世上做官的很少,但抬轿子的却很多,如果我们做不了官,也没有人会笑话你,大不了去抬轿子”。母亲话糙理不糙,可那时候的我是一只骄傲的孔雀,只想着要一飞冲天成为凤凰,根本不可能低头。

上了大学,周围的人一个个藏龙卧虎。不停的学习就成为了我的目标。每天泡图书馆成为了我大学生活的一部分。

进入写作平台后,本想着凭借自己还不错的高中底子,能写出几篇爆文,刷新自己的存在感。但是至今还未达到心愿。本以为自己在课后写作已经很努力了,却未曾想到有很多人是在工作,家庭之余依旧写着文章,不像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有时候你以为的很努力真的只是因为更努力的人的习惯而已。

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努力,不断学习去提升自己。那么你有没有过挑灯夜读了一个月,月考成绩却依旧没有半点起色;每天熬夜加班的码字,完成PPT,生活,工作却依旧是一地鸡毛;每当看到同龄人轻松获得奖学金,顺利升职加薪的时候,你是否想过要找个地洞把自己塞进去。

到了这个时候,我们都想过要放弃,不想继续努力了,就这样“岁月安好”下去,一面安慰自己平凡可贵,一面在深夜里暗暗不甘。

在知乎上有大神分享“努力”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可以一直坚持努力的去做一件事情呢?其中有两个关键因素:一个是反馈,一个是控制感。

就拿写作来说,写作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需要提前准备素材,想好文章框架,并构思好情节,考虑受众需要,最后辛辛苦苦写下一篇文章。现下很热的便是有关写作变现,写作门槛低,只要会说话就会写文章,让很多人开始走上了写作之路。

当然也有很多人在写作这条路上走的很好,最后顺利的升职加薪,轻松走上人生巅峰。但也有很多人成为写作路上的“伤病残将”。写作的“反馈”周期很长,需要很长时间的磨合与转变,最终形成自己的文风,拥有自己的受众。

这其实就是一个打造个人品牌的计划。有计划设想,计划行动,但如果少了后期的计划反馈,活动也就无法推进了。反馈周期太长,于是很多写作者的控制感便越来越低,不久,便在这场打造个人品牌的洪流中,急汹涌退了。

因此,恰当适时的反馈便显得尤为重要了。坐在电视机前,我们都喜欢手上拿着零食,例如薯片,瓜子等。虽然一次一片反馈的果实很少,但因为长时有效的反馈,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可以坐在电视机前一整天都不起身的原因。

与此相同的是,写作这件事也需要及时的反馈,从而增强自身对这件事的控制感。

不想努力了,怎么破?

02.

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写作,我们总会碰到“瓶颈期”。

高三有一段时间,我的成绩一度下滑,从年级前五滑落到年级20多。在文科班最引以为傲的数学成绩也一落千丈。“学霸”光环陡然破灭了,内心敏感的我总是感觉身边的同学在似有若无的嘲笑我,老师也不再重视我了。

于是我急于打破这个“魔咒”,更加努力,更加用力的学习。却不想,在接下来的两个月的模考中成绩更是滑到谷底,没有一点“死灰复燃”的感觉。内心充斥着迷茫,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怀疑,恐惧与自卑。

那段时间因为自卑,我想要做一个“套子”把自己装起来,刘海留的早已盖过眉毛,整天无精打采,垂头丧气,不敢和同学们说话,生怕别人问起成绩,也不敢把自己内心的害怕与孤独告诉其他人。我避开所有人,整天就像一个魂不守舍的幽灵一般,竟然产生了就这样,不想努力的心思。

“得过且过”一度占据着我的内心,我失去了斗志,想要“混吃等死”下去。

我忘了这段时间究竟持续了多久,只记得真正解救了我的是:我的恩师——刘老师。

他把我叫出来,让我坐在办公室里。我们那的冬季很冷,坐在火炉边的我很暖和,不仅是因为火炉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因为老师还没有放弃我。

那晚老师给我说了什么我不大记得了。只记得那晚我的心暖洋洋的,好像有了再拼一把的力气。

不想努力了,怎么破?

03.

面对高原期,我们要做的不是害怕,而是静下心来。问问自己,你选择努力的意义是什么?

有人说,高原期是因为经历者内心的匮乏。常说知足常乐,而高原期的匮乏却大多来自于自己想要的优越感。

在心理学中,提到学习的内驱动力。

1、认知内驱力

2、自我提高内驱力

3、附属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指的是一种以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作为学习目标的需要而引起的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指的是一种因为自己的能力或成就而获得相应地位的提高的需要所引起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指的是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教师,家长)的赞许或认可而产生的一种把工作做好的需要而产生的内驱力。

在努力这条路上,所有人都是初学者。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效法,怎样长久的去坚持努力这件事,我认为我们需要去问清楚自己:

我们做这件事是为了获得别人的称赞与认可,还是为了自己想要去完成它?

不想努力了,怎么破?

我们都是普通人,都会遇到迷茫,颓废的时刻。重要的是,弄清楚后继续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