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你不必感謝貧窮,只需感謝你自己|沸騰

文 |鳳起

河北棗強縣18歲的農村姑娘王心怡,今年以707分的高考成績,拿到了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王姑娘家境貧寒,媽媽體弱多病,還要照顧3個孩子,和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一家6口全靠家中的5畝土地和爸爸外出做零工維持生計。

姑娘,你不必感謝貧窮,只需感謝你自己|沸騰

一些國人的“苦難情結”其來有自

在“寒門難出貴子”、“社會階層固化”的當下,王姑娘的故事自然成了“正能量範本”。這樣的勵志故事,值得讚許,但如果由此渲染貧窮的力量甚至讚美苦難,這就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王心怡的成長,的確不容易。一個人小小年紀就要一邊讀書一邊照顧家庭,備嘗生活的艱辛,著實不易,讓人敬佩。

但是,在貧窮中一路奮鬥到北大,就一定要感謝貧窮嗎?

姑娘,你不必感謝貧窮,只需感謝你自己|沸騰

當然不必!

我們的民族,有苦難的記憶,也不缺對苦難的追憶。貧困、歉收、災難……這是農業社會底層民眾的日常;而通過科舉考試改變命運,又是不少寒士改變命運的不二法門,兩者交織,便在一些人中產生讚美苦難的傳統。

似乎越貧窮越勵志,而越痛苦日後取得的成績就越值得褒賞。

艱苦背後是富貴、是飛黃騰達、是歡欣鼓舞地對過去貧寒的命運按下暫停鍵。王姑娘的文章,依然是這種古代文人貧困情結的延續。這是自我打氣,也是寒門弟子的心靈雞湯。

但從這個意義上講,感謝貧窮何嘗不是一種委曲求全、安於現狀的麻醉劑?

姑娘,你不必感謝貧窮,只需感謝你自己|沸騰

不必渲染苦難的價值

事實上,比起她如此感謝貧困與苦難,我更願意看到她撥開覆蓋在苦難之上的悲情,去詰問淹沒在苦難背後的種種問題。

為何父母辛辛苦苦,一年到頭,還過不上有尊嚴的生活?為何生病的外公,必須要由媽媽一個人照顧,有沒有醫保、社保為其託底?如果不靠讀書,她的弟弟們是否可以過上體面、富足的生活?這些才是比感謝貧窮更應該追問的問題。

讚美貧窮,產生的直接後果,是將貧窮視為生活中的理所當然,從而讓身處其中的人們心甘情願承受這種苦難,甚至視苦難為無上的榮光。以至於,人們對造成苦難的原因與深層邏輯,都視而不見。

姑娘在作文裡說,“感謝貧窮,你讓我領悟到了真正的快樂與滿足,讓我零距離地接觸自然的美麗與奇妙,享受這上天的恩惠與祝福。”

事實上,什麼是真正的貧窮?時至今日,貧窮已經不是一家人一年的家庭收入有多少,也不是能不能經常吃上肉,而在於他們是否有更多選擇權。

姑娘,你不必感謝貧窮,只需感謝你自己|沸騰

在王心怡此前的人生中,可能有且只有“貧困”這一選項。這才是這個女孩人生的痛點。

我們對她除了敬佩沒有苛責。她不過十八歲,即使考上了全國數一數二的大學,也不能說此時就建立了清晰的價值觀。更何況,她的價值觀,大多來自成人社會的灌輸。

最需要警惕的是將這種苦難當成正能量的論調,不少人在傳播這個勵志故事時,大事渲染苦難的價值,而忽視了女孩自身的努力,與更多人可能缺乏選擇的現實。

懸崖村出現的時候,一些人只看到了孩子們在艱苦的環境裡上學有多麼不容易,卻忽視了他們因何至此;冰花男孩出現的時候,很多人又將其當成了不畏貧困的正能量;王心怡出現的時候,我們再次拿著她自我打氣的文章感謝貧窮……問題是,美化貧窮的頌歌有多動聽,貧窮就有多殘忍。

我很想說,姑娘,你出生在哪裡,本是無法選擇的。在貧困的環境裡,你自強不息,這是寶貴的品格。你無須感謝貧困,不是貧困歷練了你,而是你自己成就了今天的你。

如果要感謝,你最需要感謝的,是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