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羣英譜」苟安媛:幫扶幫到羣衆心

「脱贫攻坚群英谱」苟安媛:帮扶帮到群众心

「脱贫攻坚群英谱」苟安媛:帮扶帮到群众心

8月9日,烈日炎炎,縣委辦幹部苟安媛與愛人鄭延軍驅車前往黃家壩街道巖坪村七星坡組看望幫扶對象黃元德老人。隨著海拔的逐漸升高,想象中的涼爽並沒有撲面而來,車輛在崎嶇的懸崖峭壁邊遊走,心情卻格外緊張。聽苟安媛說,要是下雨天或者晚上上下山就要更加小心。說得很平靜,不知道要在這陡峭的鄉村公路上走上多少來回才能有這樣不經意的述說。這一條陡峭的盤山公路與常見水泥路有些細微的不同,平整的路面上多了些縱橫交錯的痕跡,據說這是因為路太陡、彎太急,防止車輛打滑特意做的。

黃元德一見到苟安媛就緊緊地拉著她的手連聲說:

“勞煩你們費心了……”質樸的話語飽含了老人的無限感激之情。老人剛從小女兒家住了10余天回來,由於年事高,聽力不大好,但精神很好。

「脱贫攻坚群英谱」苟安媛:帮扶帮到群众心
「脱贫攻坚群英谱」苟安媛:帮扶帮到群众心

現年已78歲的黃元德情況很特殊,老伴去世多年,有一個繼子和兩個女兒,女兒黃明英、黃明會早已結婚離開了巖坪村。老人雖與繼子廖遠朋住在一起,但生活卻是各過各。苟安媛剛來幫扶時,因為涉及老人的贍養問題,廖遠朋和老人以及兩個妹妹關係不大融洽,兩個女兒並且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上山看望老人了。苟安媛瞭解到這些情況,意識到尋常的幫扶幫不進老人的內心,也解決不了老人需要的問題。在她看來,物質上的幫扶雖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解決老人內心對家庭的渴望,趕走他心裡的孤獨。

所以,每次上山看望老人家時,苟安媛都會帶點米、油、牛奶等生活用品,更重要的是陪老人聊聊天、拉拉家常。為了緩解老人家與兒子的關係,苟安媛時常也會帶著禮物看望廖遠朋,協調他和老人以及兩個妹妹的矛盾,並經常打電話給黃明英黃明會,和她們交流老人的事。在苟安媛的努力下,廖遠朋主動承擔起了老人的糧食和起居,兩個女兒也經常到山上看望父親,兄妹間的關係也走近了。

「脱贫攻坚群英谱」苟安媛:帮扶帮到群众心

巖坪村是一個增收難、上學難、就醫難、結婚難的“四難”村,是國家一類貧困村,也是湄潭唯一整村移民搬遷的村。但黃元德老人不願意搬,捨不得搬。苟安媛瞭解到這一情況後並沒有馬上就作老人的思想工作,而是充分的和老人溝通。苟安媛發現老人家裡水管沒有水龍頭,而是用繩子系,便在山下買來了水龍頭安裝好,以便老人用水能夠更加方便。可是由於老人不會用,有時停水又忘記關水龍頭,最後又用回了繩子。根據這些生活細節和與老人溝通的情況,老人的確不大適應現代的生活,加之年歲已高,對故土非常依戀,苟安媛理解了老人不願意搬下山的原因。

“就是我們,也沒有走得這麼勤,也沒有想到父親到底需要什麼?現在回想起來非常慚愧,是她讓我們兄妹間的關係恢復如初,是她教會了我們如何做兒女。”黃元德的大女婿謝廷方說。為了表達對苟安媛的感謝,今年7月初,謝廷方和妻子做了一面書寫有“幹部就是一面旗、幫扶幫到群眾心”的錦旗專程到苟安媛駐村所在地巖孔壩村送給她。(彭劍 張隆)

「脱贫攻坚群英谱」苟安媛:帮扶帮到群众心

往期精彩回顧

「脱贫攻坚群英谱」苟安媛:帮扶帮到群众心
「脱贫攻坚群英谱」苟安媛:帮扶帮到群众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