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航海钟:英国1830年左右帕金森&福德善姆两天动力航海钟

航海钟

航海钟又叫船钟,它最终的定形经历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研发,由18世纪形状各异到19世纪初期对的统一款式,可谓艰辛万苦、耗时耗力,但终究如愿以偿。定形后的航海钟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封闭的方形木盒,它不但体积小便于携带,而且自身保护性强,相对来说成本也大大降低。因此,从19世纪初期起就迅速地普及开来,主要是用于军事舰船和远航船只之上,英国皇家海军自1825年起向所属舰船配置航海钟的历史事实,就是在航海钟定形之后开始的。

图中就是一台1830年左右定形后的航海钟,由英国伦敦一家名叫帕金森与福德善姆公司(Parkinson&Frodsham)出品。帕金森与福德善姆公司是19世纪初中期伦敦非常著名的钟表制作商,航海钟是他们的强项。

也是当时一种极其热门的钟类。帕金森&福德善姆公司从1828年到1842年,在伦敦中心的交易所小巷(ChangeALLey)地区制作钟表,我们可以从这台钟钟面上的签名Parkinson&Frodsham.ChangeAlley.London以及钟面上的产品号1794,基本上可以判断出这台航海钟的制作年代大约为1830年。

英国航海钟:英国1830年左右帕金森&福德善姆两天动力航海钟

图片来自书本拍摄

航海钟的特点

我们把目光聚集到这台钟上。就像许多定形后的航海钟一样,这台航海钟是正方形的木盒造型,最外面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保护性木壳,并有牛皮带可以捆绑;主钟体的木壳分为上、中、下三层,当打开最顶部的木盖,你可以透过第二层顶部的玻璃看到处于第三层里面的钟体,而玻璃罩可以起到防尘和防潮湿的作用:打开第二层壳后,铜质的钟体就完全地暴露在你的眼前。纯钢的钟体极为厚重,外围有一个钢圈,铜圈内侧与钟体的12点和6点位置所接触部位,是由活动的螺丝搭着的。而钢圈的外侧左、右两边与木壳之间也是由活动螺丝搭着的。这样一来,当船只在起伏的海上航行时,即使木钟壳随之倾斜,但由于钟体非常重,钟体的前后左右又是活动螺丝搭着的,所以整个铜钟体就会因重力一直保持垂直状态,因而钟面也一直保持与水平面平行,机芯走时就不会因为倾斜而受到影响,这种关键性的平衡设计也是船钟的一大重要特征.整个钟体还设计有一个铜杆可以固定住,在平时搬动钟时不会伤害到铜钟体;机芯被放置在一个像"铜碗"形状的铜壳里,如果你想取出机芯,首先需要把钟面上的玻璃罩拧下来,然后将铜壳来个底朝天,机芯就自然从"铜碗”里倒了出来。

英国航海钟:英国1830年左右帕金森&福德善姆两天动力航海钟

图片来自书本拍摄

同样:钟的单独一个上劲孔也被设计在"铜碗"的底部,在上劲时也需要将钟体底朝上.银质钟面最外圈是双语的数字圈,中心是两根金色的时针和分针。6点的上方有一个秒针盘,被称之为:小三针。12点的下方设置了一个可以看到动力储存量的动力盘,上有数字8、16、24、32、40以及英文UP、DOWN、WIND,一根单指针指示着上面的数字,可以随时告知船员们钟还有多少走时动力。这里想要说明一下,通常的航海钟上一次劲可以持续走时2天,但也有少数的航海钟动力储存可以达到8天。

铜鎏金质地的机芯被倒出来之后,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航海钟机芯所有的基本结构,且不失美观。航海钟机芯有几个最重要的特征:英式单芝麻链塔轮机构、可调式柱状游丝摆轮以及锁簧式天文擒纵器(SpringDetentEscapement),这种擒纵器具有一秒一跳的跳秒功能,并且精准度极高。这些标志性的航海钟机芯配置,对于远航的船只在遇到气温变化、空气潮湿以及剧烈颠簸有较好的防御性,正是构成海上精密计时器的最主要因素;精密中不忘典雅,在机芯的后板上还有精美的花体签名:Parkinson&Frodsham,ChangeAlley,London;仔细看"二"字形摆轮支架,一颗硕大的钻石轴承帽清晰可见;几个大小不一的蓝钢螺丝,犹如蓝色宝石般的在金闪闪的机芯板装点着艳丽色彩,

而看上去如此精工简洁的制作工艺,却是一种高贵身份的象征。

英国航海钟:英国1830年左右帕金森&福德善姆两天动力航海钟

图片来自青雅钟表

我本人非常喜欢航海钟,是因为它具有高质量、高技术的机芯技术。航海钟在当今的收藏领域里似乎并不热门,国内喜欢的人就更少,就是大l为其外观的简朴而造成的,不过痴迷航海钟的人一般都是机械发烧友之流。这台航海钟最外面护壳长、宽、高均为22厘米,主钟体的木壳长、宽、高均为17厘米,钟面直径为10厘米,历经海战,品相依然完美。

(庆龙著,书名:时光技艺)

(部分图片来自书本拍摄,其余图片来自 青雅钟表 中国领先进口机械时钟零售集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