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你要把希望都寄托在自己身上

*成长总是痛的,星标置顶我们陪你*

听话,你要把希望都寄托在自己身上
听话,你要把希望都寄托在自己身上

“才能这种东西,只会赋予坚持努力的人”

文丨柠檬,图丨网络

1

上学时的考试,不管大考还是小考,我都会习惯性的打些小抄。

无论能否用得上,压在草稿纸里,揣在校服兜里,心里就是踏实的。就好像已经手握了整张试卷的答案,胜券在握一样。

初一上半学期的期中考试,第二场考数学,我满心欢喜的提前备好了公式,想着做最后一道大题的时候可以往里套。

没想到还没做完选择题,数学老师就在我的草稿纸下面发现了我的小抄,一把抽走之后还撕了个稀碎,走过我时还不忘狠狠的瞪了我两眼。

没过多久,试卷发下来,我的数学成绩不高也不低。他板着一副棺材脸皱着眉头,模仿班主任的口气对我们说:“你们要听话,要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难道中考还要打小抄吗?”

之所以记得这句话,是因为当时他说的时候就那么看着我的眼睛,甚至我都不敢躲闪。

以至于每次拿着小抄进考场的时候,耳边总能想起他说的这句话“听话,你要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

从那之后,在做某件事之前,我的大脑都会考虑,这件事我是不是必须做,是不是真的喜欢做,能不能求助别人。可想来想去,我都会对自己说,你自己也可以。

听话,你要把希望都寄托在自己身上

2

前段时间,河北枣强中学一个叫王心仪的农村女孩,以707的高分考入北大。

她出身寒门,妈妈体弱多病,姥爷生活不能自理,家中还有两个弟弟,一切家用,仅靠她爸外出做零活。

为此,她在文章中写道“感谢贫穷”。

很多人听完她的事迹,会深表同情感动到流泪,我不仅没有一丝同情,甚至我连感动都没有。相比之下,还不如那些小康家庭里的孩子考上北大,我更兴奋一点。

穷,这个字,谁都不愿意沾上,它让你一无所有,让你家徒四壁。

而你凭借自己的努力过上了幸福生活,反而还要回过头来感谢贫穷,未免有点太假了吧。

那些煽动情绪假惺惺的话,说的再大都没什么卵用。不妨用你考了707分的大脑仔细想想,你最应该感谢的哪里是贫穷,最应该感谢的应该是你自己。

假设真的像你口中所说的一样,那岂不是想考北大的学生,都得家庭破产,在穷的世界里走一遭才能拿到707分。

所以你的好成绩,才不是因为贫穷,再说贫穷的孩子那么多,有几个是因为贫穷考上北大的。

听话,你要把希望都寄托在自己身上

3

记得高三那年,我们班里来了一个复读生,成绩很差,在以前的班级里连中等成绩都算不上。

每次早退去食堂吃饭,看到的人也总会是他。

复读的那年,他从来没有迟到早退过,别说逃课了,就算是课间,也能看到他坐在那里做试卷。

那么玩世不恭调皮捣蛋的男生,皱起眉头一脸认真的样子,就是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感觉。

每次考试,他试卷上的分数都会上涨一些,红色的对勾也越来越多,直到一模二模的时候,他稳坐我们班上的第一。

坐在最后一排的他,整个人都是闪闪发光的。高考时,他也不负众望,顺利考了一个二本。成了我们班主任口中整天挂在嘴边的学霸,甚至还用学渣变学霸的经历,激励一届又一届的学弟学妹。

难道说这也是因为贫穷吗?

不,这些都是因为他自己。

当你心中满是荒凉的时候,人间便似绝望刑场,当你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前方一切的牛鬼蛇神都会为你让路。

听话,你要把希望都寄托在自己身上

4

4

书上说,人会长大三次。

第一次是在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

第二次是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终究还是有些事令人无能为力的时候。

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会无能为力,但是还是会尽力争取时间的时候。

无论你现在身处哪一次,都要明白,所处的这个过程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就好比唐僧去西天取经,遇到的那些妖魔鬼怪统统都得杀个片甲不留,不然你就走不到终点,并且没有任何人任何事能帮你 ,一切全凭你自己。

我不否认如今这个时代是一个拼金钱和家庭的时代,但是这些外界条件和你内心相比,内心强大那才是真正的财富,其他的身外之物,统统是你打辅助的武器。

要知道,一个人也能活成齐天大圣。

撤回对所有人和所有事的期待,然后把这些期待放在自己身上,以后的路你会越走越广。

而那些所谓的光辉岁月,并不是以后闪耀的日子,而是当初无人问津时,你对自己的寄托和对梦想的偏执。

加油,向未来!

-End-

听话,你要把希望都寄托在自己身上
听话,你要把希望都寄托在自己身上

马丽 许飞 倾力推荐

倾听他们的故事,点醒我们的人生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社

出版年: 2018-8

字数: 200千字

定价:45.00元

ISBN: 9787559623461

每日人物

新书现已开启预售

扫描二维码立即购买

关于作者 / 每日人物

每天一篇原创报道,记录这个时代值得记录的人。这里有这个时代最鲜活的故事,有对人性最细微的体察,有独立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态度。

“每日人物”粉丝50万,他们习惯了在热点发生时,在焦点人物出现时,来“每日人物”寻找答案。在众声喧哗里,“每日人物”能够给出不一样的东西。这里拥有非常多的10万加,它们真实、准确,有着独到的见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