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分享」生命的終點 我們如何說再見——《最好的告別》讀後感

「阅读分享」生命的终点 我们如何说再见——《最好的告别》读后感

「阅读分享」生命的终点 我们如何说再见——《最好的告别》读后感

當有一天我們老了,是真的老了,牙齒開始鬆動掉落,眼白開始渾濁,關節開始疼痛,很多事情慢慢不能自理的時候,你是願意繼續留在家裡自己生活還是去養老院?當有一天當我們來到生命的終點,你是會選擇用盡一切醫療科技手段延長生命還是回家選擇接受善終服務?

「阅读分享」生命的终点 我们如何说再见——《最好的告别》读后感

書的英文原名是《Being mortal》,mortal的名詞含義是“凡人”(與神相對),形容詞含義是“終有一死的”。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特別避諱談死亡,不論是整個大社會還是每個小家,導致我們缺失對死亡的認知和研究。但,我們終究是凡人哪,死亡不是一場戰鬥,而是一場不由分說的殺戮。我們總是自以為是,以為還有時間,以為我們會是現代醫學的幸運兒,但事實上,我們註定是失敗的一方,因為死亡就是自然的規律,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死亡的終點就那裡等著我們。我們更要清晰地認識到,救治失敗本質上是對生命死亡進程的尊重。

「阅读分享」生命的终点 我们如何说再见——《最好的告别》读后感

其實從書中就能看出我們國家和美國在養老水平上存在這很大的差距。本來,我的人生目標之一就是攢錢將來去高端養老院,有獨立的房間、精美的裝修,功能齊全的活動室,訓練有素的護士——但這正是作者詬病的,他說其實這一切只是為了滿足老年人的子女,讓他們看起來覺得這是個安全、有保障的養老院。但是對於老人來說,他們真正需要的是自由體面的生活。

我們常常忽視了一點,在安全和自由的選擇之間,我們總是自己想要自由,而希望給別人安全(包括老人和孩子)。

「阅读分享」生命的终点 我们如何说再见——《最好的告别》读后感

養老院裡統一的房間無法擺放各自喜愛的傢俱,不允許養寵物,必須在規定時間起床,規定時間吃飯、吃藥,參加規定的活動,甚至護士們為了節約時間,會直接幫助老人們穿衣吃飯——可是,這又剝奪走了老年人最後一點尊嚴。當老年人完全無法獨立生活後,作者更加推崇是輔助生活機構,老年人住在一個個獨立的單元裡,有自己的衛生間和廚房,機構裡有工作人員,更多的是老人的幫助者而不是管理者,讓老年既有居家生活的自由,按照自己的作息和喜好生活,又多了一份保障。

醫療的目的是讓人迴歸有意義和有質量的生活,善終服務並非不作為,而是減緩你的痛苦,通過適時的放棄迴歸最初的寧靜。

「阅读分享」生命的终点 我们如何说再见——《最好的告别》读后感

如果有一天,當我老了,或者當我病了,我希望醫生、家屬和我可以坦然來面對死亡的事情,來商量如何幫助我度過生命中最後的日子,有尊嚴的活著。

願所有人安享晚年,願所有逝者靈魂安寧。

願自己在生命最後的時刻,如《沉思錄》說寫的那樣:“滿意地結束你的旅行,就像一顆橄欖成熟時掉落一樣,感激產生它的自然,感激它生於其上的樹木”,優雅地跨過死亡這道坎。

供 稿 | 朱湘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