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當年殘酷鎮壓基督教,爲何後來又和它和解,還把它捧成國教?


羅馬帝國對基督教的迫害,實質上是善惡兩種勢力的較量!撒但是人類的仇敵,就是他引誘人類犯罪的! 使人遠離了上帝,從而把人類引向了滅亡!

因為基督教是由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親自創立的,他“又設立七十個人,差遣他們兩個兩個的在他前面,往自己所要到的各城各地方去,”(路10:1)在許多地方建立教會,傳講救人的道理。從此在幾十年的時間裡基督教很快傳遍了歐洲及小亞細亞一帶地方!

耶穌說:“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太7:13-14)並且行了很多神蹟治病救人!“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麻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路7:22)因此上耶穌在短短的三年半時間裡,吸引了大批人跟從他並相信了福音,他慈悲善良,實際上他就是猶太人所盼望的人類的救主彌賽亞!而猶太人從領袖到百姓並沒有認出他們所盼望的這一位,他們的驕傲和不信矇蔽了他們的心,以致不明白預言書上所指的彌賽亞就是耶穌基督!“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羅1:16)

福音本來就是和平的信息。基督的道理若為眾人所接受所遵守,那麼和平、融洽與幸福,必要洋溢於全世界。基督的宗教能使一切接受其教訓的人團結起來,如同弟兄般的親熱。耶穌的使命就是使人與上帝和好,藉此使人與人之間也彼此和好。可是世界大部分還伏在基督的死敵撒但的控制之下。福音既帶給他們一種與他們的習慣和慾望完全不同的生活原則,他們就要起來反抗。他們恨惡那足以暴露並指摘他們罪的純浩生活,於是他們就要逼迫並毀滅那些勸他們服從福音的正直和聖潔之要求的人。正因這個緣故,福音所帶去高尚的真理,必要激起人的仇恨和反對。

所以,對基督教的迫害其初實際上是猶太人的汙衊憎恨和嫉妒,就是這種精神把耶穌釘在了十字架上!這樣的逼迫在尼羅皇帝統治之下,約在保羅殉難時開始,或弛或張地延續了兩百多年。基督徒被誣告犯了一些最嚴重的罪,並被控為饑荒、瘟疫、地震等大災難的禍根。當他們成了群眾仇恨和猜疑的對象時,有許多人為了財利,以告密的手段出賣無辜的人們。他們被定為叛國的匪徒、宗教的死敵和社會的毒害。無數的人被拋給鬥獸場中的野獸,或被活活燒死。有的被釘在十字架上;有的則披上了獸皮被投入場中,任猛狗撕裂。他們的受刑常被作為公共節期的娛樂節目。廣大的人群聚集觀看取樂,以大笑和喝

採來嘲弄他們慘痛的死亡 !但是基督教沒有因殘酷的逼迫而滅亡,反而更加興旺!到後來逼迫逐漸停止了。

在四世紀初,君士坦丁在登上皇帝寶座前的大戰中,在夢中有神對他說:你只要高舉十字架的旗幟,你將會獲得戰爭的勝利!並且在一個晴天,君士坦丁和他的士兵都看到太陽旁一個巨大的閃閃發光的十字架。於是他便下令士兵的盾牌上畫上十字架的標誌,從此他的部隊從意大利北部一路南下,屢戰屢勝,勢如破竹,取得了戰爭的全面勝利,從而使他相信是基督徒的上帝使他無往而不勝,只有他們的上帝才是真神,因此他便下令基督教在羅馬是合法化的。

只到君士坦丁皇帝在表面上悔改信教,並且扮布法令將基督教定為國教,從此基督教逐漸傳到世界各地!但這時的基督教已經失去了使徒時代教會的純正教義,背離了耶穌的教導,廢除了上帝的律法,而代之以人為的理論和遺傳。從此以後,腐化的影響便迅速蔓延了,直到現在,雖然基督教遍佈世界各地,但它已經不是上帝真正的教會了!

另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今日的教會所當注意的。使徒保羅宣稱:“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裡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提後3:12)但是現在為什麼逼迫似乎是非常的消沉呢?惟一的原因,就是教會已經效法了世界的標準,所以引不起反對。今日流行的宗教己經失去了基督及使徒時代信仰的純潔和神聖的特質。基督教之所以能博得群眾的讚許,乃是因為它與罪惡的妥協精神,因為它對聖經偉大真理的漠不關心,並因為它缺乏真正的敬虔。只要把早期教會的信心和能力恢復過來,則逼迫的風雲必將再起,逼迫的火焰也必復燃。聖經對此有很清楚的預言,在不久的將來,全世界將聯合起來制定一個普世性的法律,強迫所有的基督徒遵守星期日為休息日,稱為星期日法案,對那些遵守上帝誡命的真子民會進行殘酷的逼迫,因為他們是守上帝的真安息日,在星期六聚會的。

這個預言同樣會準確無誤的應驗!

上帝的誠命中,只有一條向全人類明確的指出真實的永生上帝,而他(羅馬教廷)竟敢把它更改了。第四條誡命顯明上帝是創造天地的主,如此就把他與一切假神分別出來了。第七日之所以被分別為聖,作為世人休息的日子,乃是為要記念上帝創造之工。設立安息日的原意,是要在人的心中時常記念永生上帝為他們生命的根源和尊崇敬拜的對象。撒但竭力要鼓動人不忠於上帝,不順從上帝的律法,因此撒但便特別緻力於攻擊那指明上帝為創造主的誡命。


劉晨華


在我們身邊會發現不少人有宗教信仰,其中見得最多應該是在中國具有悠久歷史的佛教徒,當然,還有許多穆斯林、基督徒等。20世紀,基督教在中國也有廣泛的傳播。

據統計,截至2016年,基督教的註冊信徒已高達24.6億,佔世界總人口的近34%。從規模,和影響力來講,基督教遠遠高於世界三大主流宗教的伊斯蘭教和佛教,早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宗教。

不過,基督教在創教之初,也經歷了不少波折,規模影響力也非常有限,全然不見世界大宗教的派頭,即使在其誕生地—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古敘利亞迦南地區,也不見有多大建樹,早期只能以地下宗教的身份存在,可以說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劣勢宗教。羅馬帝國政府打壓了基督教幾百年,但最終也未能消滅它,反而在逆境生長,越來越強大。

這主要是因為羅馬帝國版圖太大,地緣結構的相對鬆散,同時,帝國核心板塊的實力優勢不明顯,使得羅馬帝國的統治力相對薄弱。另外,羅馬的階級矛盾十分尖銳。作為代表異族中下層的宗教文明體系,基督教反而在羅馬的強勢打壓下越來越受異族被統治者的歡迎。在羅馬中晚期,基督教在底層羅馬人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在這樣的局勢下,羅馬帝國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地位,逐漸認可了基督教。基督教的地位得以飛躍發展是在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頒佈了《米蘭敕令》,基督教正式成為了羅馬帝國的合法宗教。公元392年,基督教正式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基督教從建立到至高無上的榮耀,花了三百多年的時間,實現了完美逆襲。

那麼,為什麼會羅馬帝國對基督教的態度會有一百八十度的大逆轉?雲石君將做簡要分析。

第一、羅馬帝國內部長期政局不穩。

雖然,羅馬帝國版圖遼闊,但卻是四分五裂的地緣結構,這就大大削弱了帝國中央羅馬對四方的影響力和控制力。另外,帝國的核心本部亞平寧半島地,本身地緣實力有限,在與邊緣板塊博弈中,難以形成絕對的優勢和壓制力。這些都加大了羅馬帝國的分裂基因,使得內部長期陷入不穩定的狀態。

羅馬帝國早期,羅馬還可以依靠超強的軍事力量來壓制四方,以彌補本部與邊緣板塊的地緣疏離和本部實力的缺陷。再加上作為本部的亞平寧半島因開發早,文明質量更高,使得其形成了對落後的邊緣板塊的絕對優勢。

進入到羅馬帝國中晚期,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羅馬本部的政策措施等,各邊緣板塊逐漸被開發,文明質量也在提升,逐漸縮小了與羅馬本部的差距,使得亞平寧半島本部的相對優勢越來越小。另外,這個時期的帝國,軍事實力也相對衰落。羅馬本部漸漸沒了壓制個地緣板塊的優勢。

在這樣的局勢下,羅馬帝國希望通過在東地中海建立一個東方核心區,來加強對與亞平寧半島地緣關係相對疏離的亞洲板塊的控制。

不過,畢竟事物都有兩面性。二元核心設置,雖能加強對亞洲領土的控制,但羅馬的權力架構也被分成了兩份。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兩者畢竟會有利益糾紛,進而形成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和衝突。而羅馬要維繫其領土的完整性,不得不加大投入來緩解二者的矛盾,但久而久之,羅馬的內耗也到了非常高的度,同時也削弱了羅馬統治邊疆板塊的能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羅馬必須要尋求一個意識形態做支撐,來輔助二元核心的政治架構,維繫羅馬統治。隨著基督教在羅馬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羅馬統治者找到了契機,扶植其為國教,以此為紐帶,來增強民眾對羅馬政權的認同。

有的人要問,基督教長期受打壓,且羅馬原有本土化改造的多神教體系,為什麼要捨近求遠,將基督教視為國教呢?

原因主要有二。一, 帶有明顯羅馬烙印的多神教體系,難以被受壓迫的羅馬廣大異族人士接受,選擇基督教更易在全國範圍內推廣。二、多神教體系本身是鬆散的,可信奉不同神的宗教,不利於人心的凝聚和思想的統一。而基督教信奉的是耶穌一個神,利於保證國家精神層面的一致性,凝聚民心。

第二、中晚期的羅馬帝國,面臨嚴重的蠻族入侵,羅馬人需集聚國內的異族之力,共同抵禦外敵。

但是,羅馬人對異族的壓迫不是一天兩天,長期高壓之下,在羅馬帝國有難時,異族人也很難有強烈的要出力保衛國家的意識。將基督教扶植為國教,就可以將保衛羅馬帝國上升到保衛基督的高度。就算異族對羅馬人厭惡至極,但出於對基督教的保護,在大敵當前,也會有較強的保衛羅馬帝國的意識。

同時,羅馬帝國需依靠基督教來消化吸收蠻族。最開始,羅馬是將蠻族拒之國門外,不過,蠻族來勢洶洶,總會找到突破口擁入羅馬。於是,羅馬採用了羈縻之術來籠絡蠻族,最大限度的吸納可悲同化的蠻族,用他們之力來抵禦那些頑固不化的蠻族威脅者。

但是,如何施展羈縻之術呢?

當然,劃一些土地給這些蠻族是必要的,但是要杜絕他們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話,還得讓他們歸心。畢竟,羅馬不可能將既得利益分給他們,統治者和蠻族因資源分配嚴重不均,就會激化民族和階級矛盾,那時候,對於羅馬統治者而言,真可謂是養虎為患。

在這樣的背景下,讓蠻族信仰基督教,依靠基督教的紐帶作用,來增強蠻族對帝國的認同感,讓他們身心都繫於羅馬,才能儘可能避免嚴重的民族和階級矛盾。

所以說,羅馬帝國從最初的強力打壓基督教,到最後將它奉為國教,這中間的態度大轉變,是符合羅馬帝國中後期的國情的。

不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雖然,基督教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羅馬的現實危機,但因帝國本身早已江河日下,內憂外患愈演愈烈,最終,基督教也不可能扭轉羅馬帝國解體分裂的局面。

不久,西羅馬帝國走向了滅亡,歐洲也開始了長久黑暗的中世紀,各式各樣的蠻族接管了歐洲。在蠻族統治歐洲期間,基督教沒有走向滅亡,反而大放異彩,其影響力遠遠高於羅馬帝國時期,主宰了歐洲的精神文明。

那麼,基督教為什麼可以主宰歐洲呢?

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259。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雲石君


大家好。

原因是比較複雜的。

基督教產生於公元1世紀初,它的原始教義中所包含的反對富人和統治者的反叛性和不承認世俗統治者的權威而只承認上帝權威的反現實性,引起了羅馬統治者的仇視。基督教的創始者耶穌和它早期最成功的傳教者保羅都是被帝國當局處死的。教會史家們一般認為,早期基督教曾經受到羅馬皇帝十次大規模的迫害。其中,“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基督教迫害運動”發生在戴克裡先統治時期。從303年2月開始,這位篤信多神教的皇帝一連發下了三道迫害基督教的詔書,拆毀基督教教堂,沒收基督教聖書,將基督教神職人員投入監獄並用酷刑強迫他們改變信仰。這次對基督教的鎮壓持續了兩年,約有2000名基督徒被判處極刑。直到305年戴克裡先退位,迫害活動才告結束。


然而,“三世紀危機”的衰落與動盪,使深處現世中苦難深淵的羅馬人,迫切需要宣揚來世的基督教的精神慰藉。因此,儘管羅馬統治者實行壓制與迫害政策,基督教仍在繼續發展並廣為傳播

。到4世紀初時,羅馬帝國內基督徒人數已經達到500萬人左右,佔帝國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甚至戴克裡先本人的妻子和女兒都傾心基督教。 “隨著基督徒人數的越來越多,基督教越來越為人們所熟悉,大多數異教徒不再相信基督徒嗜血成性、亂倫及道德敗壞等古老傳說,反而他們發現基督徒是令人尊敬的市民”。


到君士坦丁成為新任的“凱撒”(306年)後,“他的信奉基督教的臣民一直受到了這位君王的權威和他所制定的法律的保護”,以致他的領地幾乎變成了受迫害基督徒的避難所。。313年君士坦丁大帝再次頒佈《米蘭敕令》,承認基督教在羅馬帝國中的合法地位。統一帝國之後的323年君士坦丁再次頒佈法令,禁止信奉羅馬官員參加多神教神廟活動。在他心目中,羅馬帝國只有一個皇帝,一部法律,一切自由民只有一種公民身份,因此也應該只有一種宗教,這就是基督教。


325年5月君士坦丁大帝親自主持召開了有300多名主教參加的尼西亞宗教會議,會議秉承君士坦丁的意圖,制定了著名的“尼西亞信經”,它為教會的思想統一和組織統一打下了基礎,也使得基督教會成為羅馬政府的一個統治工具。此後雖有過一些小波折,但總的趨勢已無法逆轉,337年,君士坦丁大帝在彌留時刻正式皈依基督教;341、346年羅馬皇帝先後頒佈法令,禁止一切異教崇拜,關閉所有異教廟宇;到了公元380年,當時的羅馬皇帝發佈敕令,正式宣佈基督教為國教。


雜史譚


基督教誕生於猶太人中間。古羅馬共和國末期,猶太人遭到羅馬統治者的瘋狂掠奪。猶太人在羅馬統治下苦悶,不滿。猶太教得到蓬勃發展,衍生出許多教派。其中一個分支發展成了後來的基督教。

初期的基督教主張信徒們團結在上帝、基督和聖徒周圍對抗魔鬼,要建立人人平等的“千年王國”,實際上是在號召猶太人反抗羅馬暴政,因此遭到羅馬帝國及其附庸猶太上層的鎮壓。教主耶穌在公元33年被巴勒斯坦地區統治者希律王釘死在十字架上。

耶穌死後,基督教分為兩大教派。其中一派領導是耶穌的大弟子彼得,另一派領導則是保羅。彼得是“草根”,代表廣大窮人,對羅馬統治深惡痛絕,主張比較激烈的反抗世俗政權;保羅則是中產階級,相對較為保守,妥協性也更多一些。

當時的羅馬帝國,地域遼闊,種族眾多,貧富懸殊,基督教主張不分種族,不分貧富,只要信仰基督,就是手足兄弟,即使是奴隸只要信教,也能與大家平起平坐,因此帶來了全新的心靈感受。

基督教信徒越來越多,引起了羅馬政府的注意。最初由於基督教不少反抗羅馬的元素,所以帝國對基督教血腥鎮壓。公元64年和67年,彼得和保羅先後殉教。100多年裡,許多基督徒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送上火刑柱燒死,或者送入角鬥場被野獸吃掉。

然而酷刑並不能壓制基督教徒的宗教信仰。相反,基督教徒在面對酷刑時,平和祈禱直面死亡,給外界極大的震撼。

同時羅馬帝國自身矛盾越來越嚴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信仰基督教。基督教不光是在猶太人中間,而是在整個羅馬境內四處開花結果。到公元二世紀末,基督教徒在全國總人口中佔了百分之五左右,許多羅馬貴族和上層分子也加入了基督教。

另一方面,基督教內部的派系鬥爭,最終保羅派取得上風。他們試圖通過與羅馬帝國合作來取得合法地位,在宣傳教義的時候,他們也強調隱忍,作為奴隸就要乖乖聽主人的話,作為老百姓就要乖乖聽官府的話,安於命運,死後就能上天堂。

兩方面因素,使得羅馬上層統治集團也漸漸意識到,與其徒勞地鎮壓基督教,不如反過來勾結基督教中的部分首腦,作為維護統治的工具。

4世紀初,君士坦丁靠著基督教會的支持當上羅馬西部皇帝。他在公元313年頒佈了《米蘭敕令》,宣佈基督教合法,並且把沒收的教會財產都發還。這是基督教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在之前基督教會名義上還在遭到打擊,如今則有了堂堂正正的身份。

此後君士坦丁繼續扶持基督教會,承認主教的領導地位,從國庫給神職人員發薪水,神職人員豁免勞役和人頭稅等,從而把基督教變成了一個“官方宗教”。君士坦丁還親自參與教會內部的鬥爭,並且宣佈皇帝是教會的最高領導。

這樣,在君士坦丁主持下,基督教會完成了教義的統一,組織的規範,與羅馬帝國朝廷緊密合作。

此後基督教會在歷代皇帝支持下,更得到飛速發展。392年的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宣佈,關閉基督教之外的一切神廟。這就正式確立了基督教作為“羅馬國教”的地位。


巴山夜雨涮鍋


這個問題很複雜,需要很多知識背景。簡單一點說有這樣一些原因:

基督教的真正創始人是保羅而不是耶穌,所以基督教本來就適合羅馬人。

基督教採取類似農村包圍城市,平民包圍貴族的方式傳播,因為基督教是窮人的信仰,窮人總是占人口的大多數。耶穌說,富人要進天堂,比駱駝穿過針眼還難。

基督教是非常高明的傳銷,微小的投入,巨大的回報。因信稱義,義人進天堂。人的一生不過一百年,而死後的歲月是無限長的,只要信耶穌,就可以永久的生活在應有盡有的天堂裡,若然不相信就將永遠在地獄受折磨。

基督教就是憑藉這些,從一個被打壓的宗教,由下而上,俘獲了信眾。成為一個越來越大的勢力,但是此時,基督教本身也已經出現分裂,各種不同的教義相互衝突。經過羅馬帝國的康斯坦丁的整合,通過投票表決,確定耶穌是神,基督教由此成為人類歷史上的重要角色。


眾妙之門


客觀的說,羅馬帝國最初的宗教政策還是相當寬鬆的,不僅是羅馬傳統的多神教盛行——其實就是古希臘的多神體系,不過在希臘稱為宙斯,在羅馬被改名為朱庇特,源自其他地區的傳統宗教同樣流行於羅馬,比如埃及以及小亞細亞地區的傳統宗教,甚至羅馬宿敵波斯帝國的瑣羅亞斯德教都在羅馬獲得了一席之地。這些傳統的多神教,在設計上有許多共同點,比如他們的神都是被人格化了的自然力量或自然現象;統治者往往自稱神的後裔;還有神是有層階的,所以凡人也有階級,等等。

朱庇特神像

基督教的出現改變了現狀。

首先基督教唯一的全能的神的設計超越了傳統多神教的神設——這一點挑戰了羅馬帝國皇權神聖性;因為是唯一神,所以基督教認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這一點又挑戰了羅馬帝國的階級特點;尤其重要的是,傳統多神教有一個它未能解決的問題,即人生的終極關懷,也就是人死後的問題,而基督教通過天堂地獄的設計完美的解決了這一難題,所以吸引了大量平民皈依——毫無疑問這一點支援了羅馬帝國的民眾基礎。而羅馬帝國決定對基督教進行鎮壓,還有兩個現實的問題:一是基督教通過各地教會建立了很嚴密的組織性,這讓帝國感到了威脅;二是基督教通過吸收富裕教徒,直接或間接掌握了大量財富,這讓帝國眼紅,尤其是在“三世紀危機”時期。

有了上述種種,羅馬帝國對基督教的迫害似乎也就順理成章了。自尼祿皇帝開始,帝國對基督教進行了若干次迫害,其中以“戴克裡先迫害”最為嚴酷。

公元303年,羅馬皇帝戴克裡先決定掃除“破壞羅馬人創造的人類共同體規則的基督教徒”,“戴克裡先迫害”拉開序幕。皇帝簽署了一系列的法令,將基督教徒清除出了軍隊、內庭以及官僚系統;並且拆毀教堂,囚禁甚至處死各地主教,沒收教產;剝奪基督教徒部分權利等等措施。基督教遭受到慘重打擊。

戴克裡先像

但此時的基督教可謂“大勢已成”,已經不是迫害所能夠禁絕的。

不僅虔誠的基督徒沒有改變信仰,在迫害中死難的教士更是被奉為殉道者,頗有一些後來被“封聖”;就連“異教徒”民眾亦有大量基督教的同情者,他們冒險掩護被追捕的教徒和教士;而即使是在帝國高層,比如西部奧古斯都馬克西米安尤其是其繼任者君士坦提烏斯統治時期對迫害法令的執行並不甚以為然。

其實這已經說明基督教的民眾基礎已經相當強大,甚至在統治者內部也已經有了很強的影響力。

既然鎮壓不能禁絕,那就利用之——這一定是任何成功統治者的策略。

公元306年,君士坦丁成為帝國奧古斯都之後,經過數年奪位戰爭,於公元312年成為帝國東部奧古斯都——毫無疑問在此過程中他得到了基督教的幫助。在第二年,也即313年,君士坦丁與東部奧古斯都聯合簽發了《米蘭敕令》正式放棄了對基督教的迫害政策。與此同時,君士坦丁還開了皇帝向基督教捐獻財產的先例。毫無疑問,基督教在帝國的地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非法到合法,並獲得皇室有意無意的支持,本已相對其他多神教擁有諸多優勢的基督教在此期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狄奧多西一世像

公元388年,時任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主持了元老院的一次投票,投票的內容便是:“諸位以為,羅馬人的宗教是朱庇特適合,還是基督比較好?”結果元老院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了以基督教為國教的決議。至此基督教確立了身為羅馬帝國國教的地位。

如果要糾其原因,其實前面已經提到過了:1,基督教的神設比之傳統多神教要高明得多。2,“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教義深得民心,3,解決了人生終極關懷問題。這三點使得基督教獲得了比之傳統多神教要深厚得多的信眾基礎。另外,而信眾基礎與教會組織性以及掌握的財富一起使得基督教擁有了與帝國較量的資本,同時也在“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之後使得帝國不得不以禮相待。


海子蔚藍


當羅馬帝國還是雄踞地中海,誇歐亞非三大洲的鼎盛時期,羅馬軍團戰無不勝的時代,需要的是駕馭各種宗教以統治四方,所以吃飽了撐的羅馬境內居然有四萬多個神祇滋潤的享受著羅馬公民們的敬畏供奉。但是當羅馬四處烽煙,各個行省反抗起義的戰火此起彼伏,境外的蠻族虎視眈眈,甚至殺入帝國境內四處擄掠屠殺,而帝國軍團一觸即潰,一敗再敗的時候,在帝國高層,皇帝和元老院,貴族和將領之間充滿了陰謀政變,暗殺和荒淫的時候,這個時候,眾多的神祇不但沒能平息分裂仇恨殺戮,反而添亂和煽動,而信奉一個神的基督教卻低調而有序的滲透到了社會各個階層,在社會各個階層中的影響力日漸顯現出來了。當權力不能獨裁一切的時候,當各個總督,貴族紛紛皈依基督教的時候,帝國就只能藉助於宗教。於是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頒佈了米蘭敕令,皈依基督教,更在325年進一步要求全國公民都要皈依基督教。同時遷都拜占庭並改名君士坦丁堡。從此基督教成為了統治的工具,日益發展壯大。但一直到公元393年,羅馬帝國統一時代的最後一位皇帝狄奧多西一世才正式宣佈基督教為國教。


南北鎮撫司


古羅馬信奉比較複雜,尤其是受古希臘文化影響,很多希臘神成了古羅馬神,官方有官方的神,民間又有民間自己的神,總體無權威的固定的神。但是古羅馬大軍所到之處,盡情毀滅當地人信奉的神,並把民間社會底層流傳兩百來年的基督教定為異端大興殲滅。公元312年,古羅馬傑出的皇帝君士坦丁進入羅馬,看到上帝顯靈(據說是天空中閃耀著十字架火舌),君士坦丁大帝認為這是神的旨意,於是他決定自己改信基督教。第二年,君士坦丁和另一羅馬領袖達成協議,簽署了一個著名的米蘭宗教令,規定羅馬人信仰自由,被查封的基督教場所和財產全部發還。最關鍵一點是承認基督教主教再國家事務中的領導地位,從法理上奠定了基督教是國教的地權威。從那以後,達官貴人還是平苦百姓都把基督教當作自己的信仰。隨著羅馬帝國向歐洲和中非,小亞細亞等地方擴張,基督教成了當時流傳最廣,反響最大,權力也最集中的宗教。


快慢視覺


基督教就是在猶太教的基礎上加上耶蘇降世拯救人類學說。前者稱舊約全書,後者稱新約全書,合編是為《聖經》。猶太教是他們連同國王一起做"巴比倫之囚"時,口耳相傳秘密產生的。基督教傳播初期也是秘密的,羅馬帝國對墓地不進行治安檢查。所以基督教早期是教徒們早上四五點鐘在墓地進行宗教儀式。後來信徒越來越多,靠武力鎮壓不能解決宗教問題,羅馬統治者遂把基督敎定為國教,使宗教信仰成為統治人民的思想工具。


SirJanzen


一開始基督教是外省人信的多,對羅馬帝國威脅不大。帝國對基督教也不鎮壓。後來傳播進入中央,威脅到了羅馬傳統的多神信仰,所以皇帝嚴加反對。再後來基督教開始重視傳教走上層路線,而羅馬帝國對外矛盾加劇。一神信仰有助於實現君權神授,尊王攘夷的目標。所以後期對基督教由剿改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