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情人,我该如何让你吃苦?

前世情人,我该如何让你吃苦?

1//

提起我的“前世情人”锅巴君,

那可真是个小冤家。

他让我伤透了心······

锅巴君刚满11个月,

白白胖胖,

像个刚出笼的大肉包。

圆滚滚的大光头,

胖嘟嘟的粉脸蛋,

水汪汪的大眼睛,

任谁都想把这货亲亲、抱抱、举高高。

可每当我下班回到家,

如狼似虎地向他扑去时,

他总是把我一闪而过,

一脸无辜懵懂地往爸爸怀里扎,

你们肯定没见过那么用情专一的执着相·····

我······

我觉得他哪里是我的前世情人?

他分明是他爸爸上辈子的好基友啊!

所以带他到小区儿童游乐园里玩耍,

从来都是爸爸跟他玩儿,

我只能站在一旁干粗活:

比如说递奶瓶,递尿布,递口水巾,

比如说爸爸擦shi我递纸。

不过干粗活有干粗活的好处,

这可以让我更好地观察锅巴君和其他小朋友们。

2//

昨天,我先生扶着他的"前世基友"爬儿童攀岩壁。

锅巴君才11个月,一团小懒肉,

在地上爬都没学会,

哪儿会爬什么攀岩壁?

可是锅巴见小哥哥小姐姐们爬着玩儿,

他也很感兴趣,

于是先生扶着他站在攀援绳上。

攀援绳像一张大渔网,

锅巴四脚挂在上面,

想使劲儿不知道往哪儿使,

着急地晃动渔网“啊——啊——啊”地叫唤,

他都急尿了,

还是爬不上去。

我们把他尿湿的裤子脱下来,

让他光着屁股继续练习往上爬。

爸爸只是把手护在他身后,不与他接触,

全凭他自己努力模仿大孩子们。

这时候,

一位气急败坏的妈妈冲了过来,

把一个大约一岁半的小男孩从攀岩壁上拎了下来。

她一边满脸嫌弃地拽那孩子,

一边训斥旁边十几岁的姐姐和坐在长椅上看书的爷爷,说:

“看他蹭的一身脏水!

新换的裤子湿透了,

不难受吗?

姐姐和爷爷,

让你们看着他,

是怎么看他的?!”

这女人火气挺大,

拖曳着带小男孩回家去换衣服。

路过我们,

她看到锅巴君光着屁股使劲儿在那爬,

不禁侧目而视,一脸鄙夷,

嘴里还发出“啧啧”的声音。

那个小男孩显然被他妈妈搞懵逼了,

被拖到半路才“哇哇”哭出声音来。

小男孩恋恋不舍地回头望攀岩壁,

他还不会说话,

只会一个声调地“哇哇”哭。

对于一岁半的小男孩来讲,

“湿了裤子一身脏水”能有多难受?

那水又能有多脏?

不过是刚刚台风暴雨后的一些雨水而已。

她在侧目而视“啧啧”什么呢?

鄙视我们虐待孩子,让孩子一身脏水,吃了苦头?

如果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穿一会儿湿衣服,都不能忍受,

那孩子还能做什么呢?

孩子的成长不就是摸爬滚打吗?

3//

是否应该让孩子吃苦?

应该让孩子吃什么苦?

这个问题解决好了,

才能培养出一个意志坚强的优秀孩子。

这个问题解决不好,

孩子什么苦都吃不了,

那多半会培养一个平庸的孩子,

甚至是个“窝囊废”。

谁都不愿意让孩子吃亏,

可谁也都不愿意让孩子成为“窝囊废”。

这就有点难办了。

其实我倒是觉得人,生来就是为吃苦的,

没有吃过苦怎知甜滋味?

没有吃过任何苦头,

给TA再甜蜜的生活TA都感受不到甜是什么。

4//

那么应该给孩子创造艰苦的生活条件,

让他们觉得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吗?

应该把他们放到艰苦的环境中去,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吗?

你听听,怎么说的跟知青上山下乡、文化大革命似的!

你答对了,

小平同志1977年在决定恢复高考的会议上曾说:

“我们今年就恢复高考,不能再耽误一代人”。

你看,小平同志觉得,

几代知青用鲜活的命运证明了:

在艰苦环境中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不及回城高考,接受高等教育出人才。

再看看我们现在有多少人把孩子丢在老家给长辈?

自己却在一二线城市,在发达地区工作打拼?

你可能觉得这样的教育成本低,

你可能觉得自己有诸多的理由、迫不得已把孩子丢在老家给长辈。

但是,把孩子放在老家真的好吗?

一则,孩子们在老家成了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心理不容易健康;

二则,把孩子带到更发达地区虽然辛苦一点,可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接触了更开阔的视野,孩子拥有了更广阔的成长平台。而留在老家的孩子,思想和见识只有井底之蛙那么宽。你也知道自己的老家是什么样子,不用我描述。

所以不要再为自己找借口。

的确会很辛苦,

的确要破除万难,

但是,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

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成长环境。

有这样的觉悟,

不仅是在改变孩子的命运,

也是在改变自己的命运。

所以,古人有孟母三迁的典故,

现在,人们都在抢购学区房,北京的一间地下室学区房能卖到上千万。

尽量不要让孩子吃生活之苦,

这里的生活指你给孩子的生活。

你认为贫穷落后是在锻炼孩子,

实际上是在没必要地拉低孩子的起跑线。

5//

不让孩子吃生活之苦,

那么应该打肿脸充胖子,

让孩子锦衣玉食,爱慕虚荣?

应该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吗?

这也不对。

恰恰相反,

孩子应该去吃尽成长之苦。

什么是成长之苦?

成长是个子长高、

肌肉变得结实,

体格变得强健;

成长更是每次思想观念的拔高。

成长更是每次意志品质的坚强。

是的,

成长是孤独的,

成长是困苦的,

成长是一个人的修行。

我记得我第一次离开家,

刚住寄读学校的时候很苦:

老师很凶,

学习竞争激烈,

校园处处让我觉得紧张。

我时常感觉孤独、无助、饿。

直到我一个人慢慢想明白为什么 留在这、为什么坚持。

直到我真的明白了,

直到我真的遍一遍苦口婆心地说服了自己,

才不觉得那么苦了。

这个过程就是成长之苦。

听朋友说过,

他大学毕业找工作那段时间很苦:

没有单位要他,

也没有脸面向千里之外贫穷的父母要生活费。

他就厚着脸皮跟同学借钱买了一辆二手电单车,

在马路上躲警察,拉黑活,风餐露宿。

拉到客人赚到钱就买两斤大饼坐在路边一顿饕餮,

拉不到客人赚不到钱的时候就饿着。

他觉得经历过那段时间之后,

他充满了能量,什么都可以干,什么苦都可以吃了。

后来,他把助学贷款都还上了,

再后来,他开了一家小公司,

生意也算风生水起了。

他用二手电单车拉黑活的那段时间,就是成长之苦。

没有吃过成长之苦的孩子,

长大以后是“巨婴”。

没有吃过成长之苦的人,

永远都是思想的侏儒

所以,我们努力生活,是为了让孩子不吃生活之苦。

我们努力为人父母,是为了引导孩子吃尽成长之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