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馆的这位老人,剪出来的字比写的都好看

非遗馆的这位老人,剪出来的字比写的都好看

洪源,株洲市攸县人,现定居长沙,开创了“剪字”。

独一无二的剪字

非遗馆的这位老人,剪出来的字比写的都好看

洪源今年66岁,和很多这个年纪的老人不同,他现在每天会去店里,剪字、喝茶、授课。

我们走进店里的时候,他正在教徒弟剪字。

非遗馆的这位老人,剪出来的字比写的都好看

洪源拿着剪刀在一块黑色的布上游走,动作流畅似行书般一气呵成,转眼剪出一个送子观音模样的“佛”字。

非遗馆的这位老人,剪出来的字比写的都好看

店内挂了很多作品,有大气磅礴的“家和万事兴”,也有细腻娟秀《兰亭集序》;既可每个字都单独剪成,亦能全篇一刀连贯始末。

非遗馆的这位老人,剪出来的字比写的都好看

我们说明来意,洪源很开心地让徒弟自己练习,拉着我们到前面的桌子坐下。

他很和蔼,与人说话时一直带着微微的笑意,戴着眼睛,镜片很厚,后面还串着一根珍珠链子,他说自己先天近视,3000度。

“串根绳子,眼镜就丢不了了。”他颇为自豪,泡起了茶,同时指着桌上的干果盒,示意我们吃点。见我们没动,他干脆拿了一个红枣塞我手里。

今年是洪源在非遗馆的第4年,4年前,他在韶山开店,去参加湖南书法院举办的非遗日,遇见了非遗馆的负责人。

非遗馆的这位老人,剪出来的字比写的都好看

负责人很喜欢他,请他来长沙,洪源觉得自己在韶山呆得挺好,没同意。

非遗馆的负责人开出优厚的条件,坚持不懈地多次邀请,洪源心软答应了。初到长沙,非遗馆的人连夜给他赶制了剪字用的桌子,让他颇为感动,从此就在这扎了根。

剪纸-刻章-剪字

剪纸大家都听过,但是剪字,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接触。洪源自信地介绍说剪字目前就他一家。

而他的剪字,也是从剪纸演变过来的。

洪源祖上都是剪纸的,给过世的人剪纸屋,偶尔也会剪字——福禄寿喜。他十几岁的时候剪纸的功夫就已经很熟练了,但是他并不喜欢这份传统的行业。

值得一提的是,洪源退休前的工作是老师,剪纸只是他教书之余的爱好,他那个时候还有别的副业——刻章。

非遗馆的这位老人,剪出来的字比写的都好看

1993年,他退休了,副业变成主业。但刻章不赚钱,他就集合剪和刻,终于摸上“剪字”的道路。

得益于刻章,洪源精通各种书法,而是字写得十分漂亮,所以开始剪字之后,他颇为得心应手。

那时候他每天一大早去车站,给大巴换站的站牌剪字。

“长沙东西南北四个站我都去过。”

非遗馆的这位老人,剪出来的字比写的都好看

他剪字从不需要打草稿,你告诉他你的需求:什么字、多大、什么字体,洪源拿起剪刀就能剪出来,怎么剪他心里有谱,他甚至能蒙眼剪字、背着剪字。

平时出游,他会带上剪刀和纸,免费给别人剪名字,借以打发枯燥的旅途。

非遗馆的这位老人,剪出来的字比写的都好看

“很受欢迎,很多人围着我。08年雪灾的时候,火车在半路不走了,我给他们剪字,他们给我泡面、打水、送零食。”洪源回忆起那段时光,笑得很灿烂。

因为字剪得又快又漂亮,能和书法媲美,洪源名声渐起。

有次接受成都媒体采访的时候,他们设置了挑战环节,给洪源出难题,蒙眼剪、背手剪,都没难住他,然后他们问:那你能不能一刀剪一首诗呢?

非遗馆的这位老人,剪出来的字比写的都好看

洪源当场就懵了。一刀剪完,之前没试过啊。他犹豫着尝试,竟然一次成功。从此他又多了一个绝活。

老人家有自己的坚守

现在,洪源早就美名远播。剪字融合了书法和剪纸两大传统工艺,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传承。

洪源经常被人邀请去参加交流会、讲座,他去过中国多省,也出过国。

走了那么多地方,他还是喜欢中国,喜欢长沙。

所以,不出差的时候,他就宅在非遗馆,剪剪字、教教徒,颇有些与世无争的感觉。

洪源现在的徒弟是转业回来的军人,他父亲十分喜欢洪源的字,于是拉着儿子来拜师。

在洪源的骨子里,刻画着传统的烙印,所以拜师的跪拜仪式要有。他收徒不收学费,学期3年,熬得住的人才能来。

徒弟是一个内敛的男孩子,闷头剪字,剪完和师父的做比较,思考原因。

非遗馆的这位老人,剪出来的字比写的都好看

非遗馆的这位老人,剪出来的字比写的都好看

▲剪好之后将字烫在布上,然后进行装裱。

洪源想了想,说,他想招一个活泼的女助理,帮他分担一些店里的事,同时帮他开拓一下网上的销售之路。

“你徒弟不可以帮你做这些吗?”

洪源立刻摇头,“不行,徒弟要专心练习。徒弟归徒弟,助理归助理。”他说,苛刻的同时又如此护短。

这让人想起洪源之前说的:他16岁就开始教书,家里穷,读书时没钱买本子,上课从来不记笔记。但当老师后,他自掏腰包给孩子们买本子买笔。

非遗馆的这位老人,剪出来的字比写的都好看

非遗馆的这位老人,剪出来的字比写的都好看

他身上流淌着为人师表的坚守,让人肃然起敬。洪源的身后挂着一副牡丹图,是他画的,他也擅长丹青,而且他还会拉二胡。要是闲着了,他就坐在店里,拉拉二胡,享受那慢悠悠的时光。

突然间觉得,每一个老人,都有着自己的坚持,他们活了大半辈子,都有着自己的准则。和他们悠哉富足的生活相比,年轻人的烦恼,算什么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