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玉探源(3):聖人則之圖與書 圖書先導宇宙符

“河圖”、“洛書”是華夏文化的源頭。《易·繫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幾千年來,探索和解釋河洛文化的書籍堪稱汗牛充棟。

神玉探源(3):聖人則之圖與書 圖書先導宇宙符

且不論河出圖洛出書的出世方式是龍馬背出《河圖》神龜馱出《洛書》如此神秘事件,但看圖書展示內容(圖1)絕對是宇宙密碼。雖然一切宇宙萬有感覺無窮無盡,其實濃縮到一點只剩時、空,而時空本來就是個假象、是個影像,如果徹悟了就是個“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如果迷茫其中就是一個“數”——數學模型——這是現代科學研究的終極點——什麼人生萬事、什麼多重宇宙、什麼平行世界一切都在“數”中。

神玉探源(3):聖人則之圖與書 圖書先導宇宙符

圖1:河圖洛書

“河圖”、“洛書”給出的就是無字天書,這是上天示現給人類的就是宇宙密碼。人類幾百萬年在茹毛飲血的矇昧時代徘徊,宇宙密碼的示現是機緣成熟的標誌,從此,人類將跨入文明時期。

“河圖”、“洛書”已經是成熟成熟文化,她應該絕不是突然出現的文化現象,這樣成熟的文化出現之前,肯定有一個漫長的探索過程。如果把文明的發展倒序來看,進入文明的標誌是文字,則文字之前是圖、書(數字),圖、書之前應該是符號,也就是從矇昧時代到文明時代的過渡中間帶的順序則是:符號——圖、書(數字)——文字。這個“圖”與“書”就是結繩記事、符號記事的過渡階段,“圖”與“書”不過是這個過渡已經到成熟時期的符號總結,這個過渡階段就相當於華夏文明的玉器時代。

考古發掘已經陸陸續續出土八千年各類文化載體,各種文明符號如星星之火,但唯有凌家灘遺址出土的太陽紋玉版(圖2),才是華夏史前文明的頂級符號,是“河圖”、“洛書”文化的濫觴。

神玉探源(3):聖人則之圖與書 圖書先導宇宙符

圖2:太陽紋玉版

這是一個玉製的宇宙模型,這個宇宙模型的結構是這樣的:

①玉版中央的小圓圈以及小圓圈內的八角星就是太陽、是主宰著天地萬物的宇宙中心。遠古先民的太陽崇拜是世界性的,這裡不再贅述。

②玉版的隆起部分就是天,天有二重含義:一重含義是意識上的“天”,就是小圓圈(太陽)之外的大圓圈象徵意識天;一重是形象上的“天”,天似“穹窿”(如北朝《敕勒歌》:“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穹窿就像個大鍋蓋,玉版就是穹窿形的形象天,這個玉版無論從哪個側面看都是隆起的“穹窿”形(圖3)。天是圓的。

神玉探源(3):聖人則之圖與書 圖書先導宇宙符

圖3:天似穹廬

③太陽紋玉版的四邊在“象”上象徵大地,大圓圈外有四根天柱作為天與地的連接點、立地撐天。地是方的。天柱分別位於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四個方向(至於天柱曾經被被共工撞斷西北那一根的真正天大事件傳說,在凌家灘遺址時代是否已經進入文化系統範疇,未詳待考)。

④太陽紋玉版的四邊在“意”上象徵四時——春夏秋冬,後世稱為“時令”;天之大圓圈中刻畫著八個均等的扇形區間,在這八個扇形區間內,有八個呈放射狀的“圭”形圖案,這是時令再細分的“八節”——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每節又分三“氣”——共二十四“氣”(節氣)(圖4)。太陽紋玉版與日晷配合使用,則就是當時最高的歷法指令、是宇宙之令、是“神”的意志人無能左右。

神玉探源(3):聖人則之圖與書 圖書先導宇宙符

圖4:每節3氣周八節24氣、每方3時周12時(月)

人類文明與宇宙奧秘的交接點就是《曆法》,我們稱之為的《日曆》其實是以太陽為中心運轉的宇宙規律,是否已經掌握“曆法”是人類是否已經進入宇宙文化系統的“門檻”。中國古曆法稱為“六歷”:黃帝歷、顓頊歷、夏曆、殷歷、周曆、魯歷合稱古六歷。太陽紋玉版表明凌家灘時代已經進入宇宙奧秘的源頭,是遠古先民比原始的歷法體現,她是《黃帝歷》或者《顓頊歷》的體現嗎?

⑤太陽紋玉版在宇宙觀上有兩條平行的表現系統:在直觀的“象”上的表現為——天圓地方,穹廬為天天(宇宙)有八極、四面為地地分八方;在的“意”上表現為——天地運轉,四時(季)為令、令分八節,首尾相接周遊復始。

這是已知的世界最早的日曆——華夏古《玉曆》,比古埃及人在公元前2787年創立的太陽曆要早1500年左右。

凌家灘太陽紋玉版是遠古先民最唯物、樸素的宇宙奧秘觀在人類文化上的初級體現,她的出現絕非偶然,應該前有古人,其後又來者,就是後世曆法進一步細分的七十二“候”(物候)。四時八節二十四氣七十二候構成華夏曆法的基礎。

⑥太陽紋玉版與玉龜甲出土時,擺放位置是玉版含放於龜甲中間,也說明其原始所以意義,這套裝置無疑是華夏河洛文化的鼻祖,至少是目前已知的文化鼻祖、是文化中繼。

太陽高高在上,是天地宇宙的主宰,天比地高而地比天大,這便是古人心目中的宇宙。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