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不同境况,85岁女儿照顾百岁老妈


利用周末参加了两次志愿者活动,走访了四位百岁老人,心里是百味杂陈,喜忧参半吧。四位老人中,有的独居一屋生活自立,却希望自己早死,不给子女添麻烦;有的处于半糊涂状态,生活起居一切靠耄耋子女照顾;有的耳聪目明,天天小酒灌肠,日子过得滋润。同行的两组人,一组乐观,希望自己也能长命百岁;一组看空人生,希望自己能体面的、有尊严的活着。

走进老人的屋子,仿佛走进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墙上贴的全是毛主席的画像,各种场景各种姿态的,历久弥新。老人坐在炕头,像一个世纪的雕塑。

老人今年101岁,名叫袁桂兰,她拉着志愿者的手趴在她耳边说长问短,拉起呱来。老人有点耳背,她以为志愿者要与她一样,趴在耳边说才能听到。老人语出惊人:“活这么大岁数弄么?还不如早死,尽给孩子们添麻烦。”

老人独居在一座有着三间正房的四合院里。平时几个儿女轮流给她送饭。老人生活起居很有规律,饭量不多,平时一日三餐一个小包子就是一顿饭,也很少喝水,每天下午4点钟就关闭院门不再出去。图为志愿者在为老人量血压。

老人坐在门口石头上晒太阳,这或许是她平时最喜欢的活动之一。静静地坐着,面无表情地看着周边的一切。身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板与老人形成鲜明的时代对比。老人生活在富裕的新时代,子女孝顺,自己自立,按理说,应该很有幸福感,可老人为什么想早死呢?我有些不解。你觉得呢?


走访的另一位老人是一位106岁跟着85岁的女儿一起生活的老人。她叫田真子,坐在炕沿上望着我们。老人的老伴在她九十多岁时走了,此后她一直自己独居,直到3年前八十多岁的女儿回家与她一起生活,她才有了伴。老人也是嫌弃自己活得太长久了,虽然她生活自立,还经常瞅着女儿上街乘凉时,自己洗衣服。

志愿者给老人穿鞋时,发现老人的三寸金莲,用手一比量,仅一掌长。我们的领头说,下次再走访带名洗脚的,给老人洗洗脚吧。

老人头脑清晰,独居时由同村的儿子送饭,一天三餐,饭量少,喜欢拉呱。女儿来与她做伴后,精神格外矍铄。图中是85岁的女儿扶她走路。人真是不要一样,有人80岁时就等着子女伺候,哪怕自己身体硬朗能做饭,而这奶奶85岁不光伺候自己还要伺候百岁的老妈。

不算大的院子,被她85岁的女儿种满蔬菜。老人还识字,我们给她送去一幅寿字书法挂图,她欢喜地认真念:“春”。我们惊愕:老人竟然认识字。仔细看,草写的寿字还真跟春字有点像。

临走时,老人柱着拐杖出们送我们,向我们挥手告别。106岁,还能自立还能神志清醒,真是生命的奇迹。我们中的一名志愿者很羡慕老人的长寿,独自与老人合影留念,希望自己也能像老人一样长命百岁。回来的路上,我给她泼凉水:“这些长寿老人多数子女不全,倪萍说,她姥姥说自己能活到99岁,是老天把为国牺牲的军人儿子的寿命加在她身上的。”她想了一下,反击:“不是吧,这位老人子女都健在啊。”呵呵


下面的两位百岁老人是另一个周末走访的,同行的志愿者是提倡“要有体面的、有尊严的活着”,赞同安乐死。图中老人102岁,名叫刘安德,性格开朗,耳聪目明,独居老屋,生活能自立,经常柱着拐杖到门口晒太阳。

老人身上长满老年斑,指甲很长,脚指甲厚厚的,感觉有点象灰指甲,我们想下次再走访应该带个修指甲的。老人的儿子说他喜欢喝白酒、下棋、看书,写一手好字。图中我们志愿者在给他量血压。

上图是老人放在炕头上的饭盘:两个桃子、一小串葡萄、一瓶白酒、一盒茶,老人天天喝一杯白酒,平时还喜欢跟村里人杀盘棋,据说村里没人能下得过他。我们都觉得老人活得很滋润很有味道,幸福的日子还在慢慢地品。下图是院子里堆着老人喝空的各种酒瓶。

老人有5子1女,平时6个孩子轮流照顾,一人三天。我们去的时候,正好轮到他女儿照顾。我们没见到他的女儿,只看见灶台上放着一盘饺子半块咸鸭蛋,可能是给老人准备的午餐。

老人家的墙上还挂着喇叭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流行的美女挂图。

这位老人是我走访中看着最难过的一个,瘫痪在床已近三年,有时糊涂有时清醒,由近80岁的女儿照顾起居。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估计她儿女也是很无奈的,如果可以安乐死,我想他们是会同意的。老人独居一室,屋里的吊扇一直转着。几年前,她摔了一跤后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老人今年101岁,名叫姜秀民,一儿一女,住在儿子家里,由女儿照顾。我们去时,她的儿女刚刚把她抱到厕所,服侍完大便。老人虽然瘫痪在床,但家里没有一点异味,很干净。

在我们准备离开时,老人突然坐起来,并不停地问我们是干什么的。从她的问话中,感觉她是怕她女儿上当受骗。看着老人痴呆呆的样子,心里很沉重。这样的人,活着,于人于己都是一种受罪。你说是不是?如果可以安乐死,你赞不赞同她安乐死呢?欢迎留言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