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漢離開前,要求葬在院子桃樹下,兒女給老人下葬時,愣住了

老漢離開前,要求葬在院子桃樹下,兒女給老人下葬時,愣住了

老漢離開前,要求葬在院子桃樹下,兒女給老人下葬時,愣住了

回想起多年前,孫老漢的兒女們還清楚地記得,當時自己的心中有多少埋怨與不滿。為了這樣一件事情,老大孫耀武當時心中就暗自下定了決心,將來一定要賺許多的錢,讓那個為了錢而離開他們的女人後悔。

他們一家人原先全都呆在農村,要說這裡的特色,就只有一個字:窮。不過孩子們的爺爺還在世之時,對此有著另外一番理解。他那時候嘴裡好嘮嘮叨叨跟孩子們講從前自己那一輩的事情,意思就是讓孩子們知足,人生在世,有兩口飽飯吃就可以了。

老漢離開前,要求葬在院子桃樹下,兒女給老人下葬時,愣住了

也難怪,他們爺爺以前是漁民,據說他出生之時,與自己的父母還有兄弟姐妹們常年累月生活在船上,在他們當地,早年間稱呼這些人為“水上人家”。

在陸地上有房子的村民們,不管家裡有多窮,那時候都是有資格嘲笑與蔑視這種經年靠打漁為生的人家的。因為,在老輩們的眼睛裡,沒有土地與房屋、連岸都沒能上來的水上人家無疑是最下層的那一種。為了獲得上岸的權利,他們爺爺奮鬥了大半輩子,好不容易才起了房子、分了田地,讓自己的兒女子孫可以有個固定的落腳之處,從此可以遠離江湖風雨,他認為自己做的已經很成功了,因此孩子們應該感恩知足。

老漢離開前,要求葬在院子桃樹下,兒女給老人下葬時,愣住了

可取得了當農民的資格並不代表生活就好了起來,在孫耀武的記憶當中,自己與底下的弟弟妹妹除了飯能吃飽之外,通常自己家的餐桌上很難發現有葷菜的影子。除了自家養了兩頭過年時殺了當年豬,可以吃上點新鮮的豬肉之外,剩下的就得燻成臘肉掛在房樑上,得家裡來客人之時,母親才會取下一小塊炒一炒,要是孩子們多伸了兩筷子,父親還會用筷子手握的那頭對準他們的腦袋就是一下,提醒他們不得放肆,得留給客人。

父母跟爺爺奶奶不同,不用當漁民了,可他們靠著在家種地,活得依舊窮。在孩子們的印象當中,母親溫柔賢惠,長得也眉目清秀,是持家的能手。可誰也沒想到,這就這樣一位平時話不多的女人,竟然在老大讀高中的那年,跟有錢人跑了,事先一點徵兆也沒有。

老漢離開前,要求葬在院子桃樹下,兒女給老人下葬時,愣住了

由不得他們不信,因為這件事情是他們老爹親口說的。當時家裡三個孩子幾乎全在初中到高中這個階段,聽了之後沒有一個哭的,只是臉色憤怒中透著煞白,雖然不明白弟弟妹妹們的想法,可孫耀武心中從那時起,就萌生了自己得有出息,等將來再見到母親之時,一定要讓她後悔離開了家人的想法。

此後十幾年之中,真的再也沒了母親的半點音訊,家中只剩父親一個人獨自拉扯著幾個孩子。所幸他們都很爭氣,不管是讀書的、還是外出打工的,心中憋著一口氣,都活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老大孫耀武高中綴學外出打工,做生意發了財,在城市裡面娶妻生子安了家之後,就想把老爺子接過去享福,可老頭兒說什麼也不願意,就是要給他把老房子推倒重修一下,他也不肯。

老人跟兒女們說:“你們比我們有出息,現在生活得好讓我欣慰,這樣就夠了。我也不圖你們什麼。老房子讓我住著舒服,我跟你們爺爺觀念一樣,有飯吃、有衣穿就夠了。”

老漢離開前,要求葬在院子桃樹下,兒女給老人下葬時,愣住了

前不久,老人因病去世,臨終前,立下了遺囑,其中有一條是要葬在院子裡面的桃樹下面。孫耀武這時才想起來,自己的父親年紀大了以後,很喜歡這棵樹。平時他回來看望老人,只要不下雨、天氣也好之時,就會見他抽張椅子坐在下面默默出神,春天花開之時,他還會面露微笑,對著花骨朵自言自語。

雖說如今農村已不興將逝去的人葬在院裡了,可父親走後,老宅也無人居住了,想著老人如此喜愛這個院子,不如百年之後就讓他繼續住在這裡吧,他一輩子也沒麻煩過兒女,就這麼點要求得幫他完成。

沒想到,下葬之時,挖開老人指定的地方,才幾鋤頭下去,發現底下還有個骨灰盒,定睛一看,當時兒女們全傻住了。這個骨灰盒是母親的,看上面的時間,就是父親當年說母親跟人跑了的時間。

老漢離開前,要求葬在院子桃樹下,兒女給老人下葬時,愣住了

看過盒上一個用塑料袋裝的信之中,他們才知道,原來當年母親是外出時遇到了意外,沒跟家人說一聲就故去了,他們父親擔心孩子們無法接受母親去世的消息,這才說出了那麼樣一套謊言,為的就是讓兒女有念想而已。當年他就這樣獨自承受著痛苦,撫養兒女,不求任何回報,唯一的遺願就是與妻子合葬在一起。幾個兒女跪倒一地,撫地痛哭。

直到這時,也已經前後為人父母的他們才明白自己已父母雙亡了,他們的父親將這種傷心與心碎整整延遲了十幾年。親情之所以可貴,就在於無怨無悔,與太陽放散光芒、跟雨露滋潤大地一般無私而偉大。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故事完,內容原創,圖片源自網絡,與內容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