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之中道家高隐下山救世,功成则身退,而这几位更是名传千古!

关于真隐。诚如五代高道陈抟老祖所说的。一片野心,被白云留住。。这类隐

士无意功名,有心方外,把"隐"当作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境界来追求。他们以月为灯,以水为镜,顽石当枕头,青天作被盖;饥餐野果,渴饮甘露;寄情山水,笑傲林泉,放逸涯畔;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超之乎六合之外。他们在天地之间融入大化,回归自然。他们是正宗的隐士,是真隐。这类隐士历朝历代都有,只可惜"志士栖山恨不深。(陆放翁诗),他们中绝大多数都自埋于民,自藏于畔,我们除了在《神仙传》《隐逸传》中知道他们的一点蛛丝马迹外,大多数都陆沉不显了。

乱世之中道家高隐下山救世,功成则身退,而这几位更是名传千古!

关于半隐。这类隐士的隐又可分为二类。一种是外儒内道式的隐,其特点是先隐后显再隐。“先隐"是静待时机。后显"是扶国于倒悬,救民于水火;”再隐。则是秉承道家隐逸宗风,遵循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这一路线。如范蠡,张子房等就是属于这一类。另一种是外道内儒式的隐,他们遵循儒家孔子的。天下有道则显,无道则隐"(《论语、泰伯》)这一原则,其特点是先隐后显。。先隐"的情况也是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如《史记·齐太公世家》)所说的姜太公,“以渔钓奸周西伯”,太史公惜墨如金,遣辞用字很刁,一个"奸"字,活画出了姜太公隐的动机;而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三国志、诸葛亮传》);在隐中就为自己设定了榜样,为自己设立了人生的奋斗目标,其他如魏征,刘伯温等,

也大致是这样。这类隐士的"先隐",虽说都是为了待时机,遇明主,但总有吊身价的意味,而他们的后显,则是为了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成就《左传》所说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上述二种类型的隐士,其实就是南怀瑾先生所说的半隐士(见《禅宗与道家》),半隐士虽不彻底,但并不带贬义。不说他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以君人南面之术匡济时蔽,救倒悬之民于水火的功业令人景仰!只说他们不与昏君合作,不遇其人情愿老死山林,高尚其志的风范,也是足以让人钦敬的。

乱世之中道家高隐下山救世,功成则身退,而这几位更是名传千古!

待续!下一章讲何为假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