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三張照片,這個AI只用20分鐘破獲六年「懸案」!

近日,浙江實現首個AI破案:錢某某夫婦在衢州"國字號"水利風景區信安湖使用"電魚"方式偷了六年魚,還有數位銷贓同夥,但由於缺少證據始終無法定罪,然而最終沒有逃過衢州城市大腦的AI神眼。7月11日,衢州市檢察院以非法捕撈水產品罪批准逮捕,涉案金額逾60萬元。

據瞭解,電魚是一種在水域中施放高壓電將水生物電死的捕撈方式,在電力觸及範圍內小魚一般當場會被電死,被電暈後的大魚即便僥倖活下來,其性腺發育會受到損害,基本喪失繁殖能力,可謂"斷子絕孫"。與此同時,也會導致蝦類、貝殼類、藻類、浮游生物等水生生物死亡。嚴重的會造成某一水域生物鏈斷裂,嚴重破壞生態。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將電魚列為與炸魚、毒魚同等的違法捕撈方式。

衢州信安湖是自塔底水利樞紐蓄水後形成的5.5平方公里的城中湖。由於工業、生活排汙,信安湖水質提升壓力重重。加上電網濫捕水產,使得生態遭到很大破壞。

記者瞭解到,犯罪嫌疑人錢某某夫婦自2012年來就偷偷在錢江源國家公園的主要支流信安湖上非法電魚,然後將非法捕獲的水產品通過自己或者他人銷往城南菜市場和街邊飯店。非法所得源源不斷,錢某某夫婦甚至買了房買了車。

事實上,有關部門很早就注意到了這對"水上漂"的夫婦。但這對夫婦和他們的銷贓同夥每天都騎著電動車穿街過巷,到人流量大的菜市場售賣,行動軌跡非常隱蔽、流動性也很強,警方手上掌握了3張模糊的照片,但苦於無法追蹤具體犯罪事實和涉案金額,給定罪量刑帶來了很大困難。

2017年,在衢州首批應用了阿里雲ET城市大腦後,讓該案有了轉機。

看了三張照片,這個AI只用20分鐘破獲六年“懸案”!

三張照片之一

按照傳統偵破方式,從一張照片到一串嫌疑人真實的活動軌跡,需要3-5位經驗豐富的民警用近一週的時間來偵查,如同大海撈針。更何況這幾個人經常改變著裝,還有意遮擋自己來藏匿行蹤。

而藉助衢州城市大腦的"天鷹"系統後,通過鎖定他們的共同特徵——都駕駛電動自行車,且都有一個放魚的水箱,僅用20分鐘就鎖定了錢某某夫婦和他們的銷贓同夥,找到了他們從取魚到賣魚的全部過程。

錢某某向警方交代,他識字不多,但早就知道電魚是非法的。之前試過傳統的地籠、絲網的捕魚方式"太累了",而且收穫不大。於是購買了電瓶、電觸杆、電脈衝升壓器等,用電魚多賺點錢。6年來,他們累計非法獲利達60餘萬元,妻子拿這個錢做理財,並且買了套價值百萬的房產。

辦案人員稱,此前就因為非法電魚處罰過錢某某夫婦,但他們鑽了法律的空子,根據非法捕撈水產品的相關規定:非法捕撈水產品五百公斤以上者才能立案,而每次錢某夫婦捕撈量都會少於這個量。

新技術成為解決老問題的關鍵。阿里巴巴機器智能實驗室副主任、視覺計算團隊負責人華先勝告訴記者,"天鷹"能通過人和機器的交互快速定位目標對象,能夠同時支撐數百路視頻,並實現動態調度,既可以分散在不同區域,還可以根據應急需要集中。背後涉及的技術曾獲全球權威視覺算法排行榜KITTI的行人檢測單項冠軍,還將世界知名行人再識別數據集Market1501的首位命中率提升到96.17%。

看了三張照片,這個AI只用20分鐘破獲六年“懸案”!

據瞭解,應用AI來提升破案效率已經成為全球範圍內的趨勢。在國內,交通管理、醫療應急調度、城市管理、環境治理、旅遊開發、城市規劃、平安城市、民生服務等領域背後都有ET城市大腦等人工智能系統的助力。

據悉,自該案被查處後,信安湖水域電魚的行為一時絕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