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窮窩 摘貧帽——茶陵縣易地搬遷脫貧記

挪窮窩,摘貧帽

——茶陵縣易地搬遷脫貧記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戴鵬 通訊員 尹旦警

茶陵縣脫貧摘帽了!在茶陵縣脫貧攻堅過程中,“易地扶貧搬遷”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茶陵縣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破解深度貧困的重中之重,精準破解“怎麼搬”和“搬出來以後怎麼辦”問題,努力做到搬遷一戶、脫貧一戶,幫助貧困戶挪窮窩、斬窮根。

目前,茶陵縣已有1600戶貧困戶共5003人挪出了“窮窩”,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脫了貧,得到國務院督查組及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3年間,5003人“挪窮窩”

8月10日,記者走進茶陵縣棗市鎮管塘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舉目四望,看到的是一排排整齊劃一的新房,一條條硬化平整的巷道,村民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今年34歲的沈坤,曾住在灑水村的群山中。那裡層巒疊嶂,道路崎嶇,一家四口住在土坯危房中,條件非常簡陋。去年底,沈坤一家入住棗市鎮管塘集中安置點,成為新一輪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受益者。

“縣裡不但分了一套房給我,還介紹我到產業園務工。以前似乎遙不可及的小康生活,隨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落實,很快變成了現實!”沈坤告訴記者,安置房標準為人均25平方米,每戶還增加25平方米,她家獲得一套125平方米的房子,終於圓了新房夢。

茶陵縣地處湘贛邊界、羅霄山脈西麓,是羅霄山脈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在茶陵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大多數生活在深山區、地質災害頻發區,居住分散。耕無地、商無路、學無門,是當地貧困群眾的真實寫照。

一方水土已養不活一方人,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最有效的途徑和方式。2016年初,茶陵縣啟動建檔立卡貧困戶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統一設計戶型,建設安置房。針對部分土地不規整、無法使用統一戶型圖的貧困戶,茶陵縣提供“私人訂製”服務:只要貧困戶提出的特殊設計申請合理合規,該縣易地扶貧辦在3個工作日內為其提供“一對一”的規劃設計。

茶陵縣還為山區村貧困戶每戶提供7000元的運輸費,對按時拆除舊房交出老宅基地的貧困戶每戶提供2萬元的補助,對集中安置的貧困戶每戶提供3萬元的“三通一平”基礎設施建設費。在一系列精心服務下,目前茶陵縣已有1600戶貧困戶搬出了“窮窩”。

為了讓貧困戶在新家安居樂業,茶陵縣在建設安置房的同時,還在安置點修建了休閒廣場、衛生室、幼兒園等公共設施。此外,茶陵縣還通過為安置點增添文化牆、宣傳欄等方式,幫助各安置點小區居民構建和諧的鄰里關係。

能致富,家門口就業鼓起錢袋子

易地扶貧搬遷不是簡單搬房子,扶上馬還得送一程。茶陵縣做到了“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實現搬遷與脫貧致富同步。

去年底,62歲的邱田生告別大山,搬進了湖口鎮寒江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之後,在工作隊幫扶下,他聯合其他搬進安置點的貧困戶,在安置點附近流轉了26畝土地,種植香菇。

“閒暇時還在附近的工業園務工,每天可賺100多元咧。”邱田生說。

茶陵縣發改局負責人介紹,一方面將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儘量選擇在工業園區和旅遊開發區,為貧困戶就業創業提供條件;另一方面出臺產業扶貧政策,積極整合各項資金,支持搬遷戶的後續生產發展。

茶陵縣出臺了《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政策》,鼓勵各鄉鎮發展產業,解決貧困戶就業。如今,湖口鎮通過種植茶葉,解決了寒江村87戶貧困戶就業;桃坑鄉通過發展生態養殖、旅遊產業,解決了63戶貧困戶就業;棗市鎮通過在集中安置點附近流轉150畝土地發展蔬菜產業,解決了41戶貧困戶就業。此外,在茶陵的企業,只要接納10戶以上的貧困勞動力就業,還能獲得政府的相關獎勵。

通過搭建平臺,找準致富產業,盤活資金資源,織好保障網絡,茶陵縣的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年年有分紅”“月月有工資”“天天有錢掙”“時時有溫暖”,真正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如今,在茶鄉大地上,一棟棟安置房、一個個富民產業、一張張開心笑臉,見證了這裡發生的可喜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