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嗎?

【一】

看到一則新聞上了熱搜,說的是一名長相帥氣的90後小夥,是瀋陽市瀋河區第五環境衛生管理所一名一線員工,現負責全片區掃保作業的巡街檢查工作。因為總是相親失敗,有人就勸他換個工作才能找到女朋友。但是出於對工作的認可,他說自己並不會換工作,更想等一位認可他也認可這份工作的女孩出現。

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嗎?

原本這是一份值得歌頌的報道,我本以為很多人第一反應一定是,小夥子年紀輕輕就願意幹這份聽起來並不太光鮮的工作,願意在一線,不怕苦不怕髒,還那麼執著,和那些剛畢業眼高手低的大學生相比,特別值得鼓勵和稱讚。

而且只要是正當工作,用自己的辛苦勞動換取的,就不應該有歧視。環衛工怎麼了?沒有他們,你們能享受到這個城市的美麗和乾淨嗎?

再不濟也會是這種反面聲音,環衛工大爺大媽都能幹,沒啥技術含量,沒創造力。年紀輕輕,做環衛工,給人的感覺是好吃懶做,沒進取心。大爺大媽做這個是年齡大了,鍛鍊身體,來點經濟來源。年紀輕輕的就該去奮鬥。這隻會讓女方看不到希望。誰都不想一輩子平平淡淡啊。

但是這兩種我們輕易就能想到的聲音並沒有佔主導,這個新聞評論裡讓我驚訝的是下面這種聲音:

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嗎?

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嗎?

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嗎?

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嗎?

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嗎?

很多網友的關注重點在於,小夥願意幹環衛工,是因為有編制,只要有編制,別說環衛工了,掃廁所也有很多人排著隊想去。

這年頭工作不好找,有正式編制的工作更像萬人擠獨木橋,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先不管幹什麼工作,想辦法進入體制內再說。

【二】

這讓我想起了我的一個大學舍友文文,她長得很漂亮,大學四年無論是吃穿打扮都很有講究,每天花特別多的時間在臉上和穿衣上。性格不錯,朋友不少。在我看來,她完全就是那種人群裡特別耀眼的女孩子,很多女生特別羨慕的類型。

畢業後她進了一家化妝品公司做銷售,因為自己喜愛,再加上性格開朗能力突出,才半年的時間已經月薪5千。要知道當時我們同宿舍的幾個人,除了家境優渥的拆二代,我們這些普通的又沒社會經驗的大學生,月薪才只能賺到她的一半不到,可想而知我有多羨慕她!

但是羨慕歸羨慕,我也明白有些東西是我不具備的,文文身上的閃光點正好適合在化妝品領域發光發熱。

後來因為工作忙我們聯繫的次數也越來越少了,當一年後我和文文在同學的婚禮上相遇,閒聊時我還問她是不是已經做到主管啦?可是她竟然告訴我她換了工作,她現在在飯店當服務員!也就是人們口中端盤子的!

我驚訝的下巴差點掉了,想過她升任區域主管,甚至想過她因為業績優秀被派到國外,當然轉行也想過,但怎麼也想不到她會跨度這麼大,去幹這一行。

細問之下我才終於明白,文文父母都是國企普通礦工,前幾年煤礦效益好,單位福利特別好,而文文是獨生女,自然條件不錯。

企業對本單位礦工子女也有照顧,畢業後可以直接安排到礦區工作,多年來,礦上也的確解決了很多礦工子女的就業問題。

福利待遇好,有編制,只要是礦工子女都可以進入國企單位工作,既有保障又在他們家鄉聽起來光鮮亮麗,這樣的好事,在煤礦奉獻了一輩子的父母,當然希望自己的子女去。

在他們家鄉,因為煤礦有編制,有保障,即便你只是掘進綜採一線,每天渾身被煤灰覆蓋,他們也認為你是優秀的,成功的,找另一半也好找。而如果你沒有回來,或者因為不喜歡煤礦的環境幹了其他工作,在這些老一輩的眼中,你依然沒啥出息。就連相親,提起來都是一句話,“喲,他沒個正式工作,就是個打工的!”語氣和眼神裡充滿了鄙夷。

雖然近幾年國家開發了新能源,煤礦企業大受影響效益下滑,礦工普遍賺的沒有之前多了,但是根深蒂固的思想並不會因為錢多錢少而輕易改變,他們還是一味的想讓自己剛剛畢業的子女進來,求個穩定。

他們常常掛在嘴邊的就是:“雖然賺的少了,但畢竟有編制,不會輕易開除你。不像你在外面找的那些工作,不僅累還沒有保障。”

但是企業效益不太好了,每年也不再需要那麼多新員工加入,所以門檻抬高了,要求變多了,學歷從之前的大專提升到本科,還參照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形式舉行考試。錄取後男生全部分到井下一線崗位,女生全部分到企業下屬的酒店工作,並簽訂合同需在酒店一線崗位幹滿五年,然後再分配回企業地面各崗位。

文文有自己的夢想和愛好,她和父母鬧過,但最終拗不過父母去參加了企業的招聘考試,錄取後被安排到她目前所在的這個酒店餐廳做服務員。

期間,文文時不時會露出苦笑的表情,父母只有我一個女兒,我還真能因為工作問題和他們翻臉嗎?再說,只在飯店幹五年啊,五年期滿後我就能回企業裡了。反正我已經想通了,這份工作好歹也是正式編制。如果我不是礦工子女,想想,有編制該多難啊。

最後文文還告訴我,扣除五險一金這些保險,她現在拿到手的月薪只有一千塊。

是啊,在他們老一輩父母眼裡,月薪一萬無編制,也不如月薪一千有編制來的重要。

“你能想象嗎?我還和父母爭論過,不就是飯店服務員嗎?還要本科畢業,還要經過層層選拔,到頭來只賺一千塊!其他哪個飯店打工的服務員不賺最少兩千呢?”

父母卻是這樣回答她,“他們有編制嗎?她們賺兩千說不定哪一天就被辭退了,而你只要不是犯了什麼原則性的大錯,根本不用擔心被辭退啊!老了也有保障,多好。”

為了所謂的編制,就讓她放棄了自己的夢想和追求,投身到自己並不喜歡的崗位。

“有時候想想我也覺得挺可悲,國家培養了我這麼多年,卻要去毫無意義的飯店端五年盤子,我想跳出體制的牢籠,卻又不敢為自己的任性買單。所以才變成現在這樣的雞肋生活,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三】

同樣,他們都帶來了一個詞,編制。

在很多人眼裡,編制相當於一層保護罩,能讓你在紛紛擾擾的社會里有一層保護。所以為了保障,為了聽起來所謂的光鮮亮麗,他們想盡一切辦法也想進編制。不在乎能賺多少錢,分配到什麼崗位。他們在乎的只是穩定,不用擔心下崗,單位領導解僱不了你,也就是所謂的鐵飯碗。

後來在和文文的聊天中也瞭解到,她們單位的很多員工已經失去了鬥志,他們明白即便表現再好,業績再突出,你升遷的可能性也很小。因為輕鬆的二線崗位和管理崗,早已留給了那些有關係的人。

如果在其他公司,每個人的工作壓力很大,如果你不努力就有可能會被淘汰掉,如果你勤勤懇懇,也有可能升職加薪。每個人都能看到希望,也有動力鞭策著自己時刻都要進步。而體制內就不太一樣了,因為不用擔心會被領導辭退,只要每天把自己本職內的工作幹好就夠了,不必那麼拼,畢竟你乾的再好,也只能得到領導一聲口頭讚揚,卻無法升職加薪。所以啊,為什麼要讓自己那麼勞累呢?

聽起來真的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如果人已經失去鬥志,失去努力的必要,人生還有意義嗎?

這種一眼能看到頭,幾十年後依然是現在這幅模樣,和年輕時並無區別的工作,真的好嗎?

記得看過作家周衝做過的徵集,對象是那些主動離開編制的人,他們最後是發達了,還是落魄成了狗?

答案令她吃驚,沒一個人後悔離開體制。

有人從國內數一數二的科研機構離職,在國外過上了她想要的生活;

也有從政府部門出來的,從一個戰戰兢兢的政府僱員,變成了一個人人羨慕的旅遊達人。

有位辭職者的感言是:

穩定,其實就是不穩定。

真正的穩定,不是你在一家單位有飯吃,而是你足夠牛逼,不論走到哪裡都有飯吃。

當然離開編制的人的確有,但是和想進入的人相比,離開的還是少數。

而為什麼有很多人厭惡自己的這份工作,厭惡自己完全喪失了鬥志,甚至開始厭惡人生,厭惡自己這種“混吃等死”的狀態,已經忘記了自己曾經有什麼夢想,最喜歡乾的工作究竟是什麼。但是他們卻不辭職呢?

我想最大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在體制內生活的太久了,怕離開了這種安逸,除了手頭乾的這份千篇一律的工作,自己已經什麼都不會了。

想起曾經在知乎上看到有人形容編制,真的是一針見血,說得特別到位:

對於凡夫俗子來說,到40歲,如果你有編制——

你會發現你人生突然之間無比穩定,你可以真切感受10年後20後的你是什麼樣子,因為周圍就有活生生的模板,你已經不需要在焦慮,是你的就是你的,運氣好撈個小官威風威風,運氣不好做個副職,照樣能簽單,並且整天有大把的悠閒時光。

你可以有大把的時間來陪你的家人,在你的孩子人生的關鍵時刻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注,你人生實現的和未實現的都可以交由他來完成。

當然,運氣不好的你可能沒太多錢,但你已經不需要為生計發愁。安慰自己兒孫自有兒孫福。練練書法,和差不多人的互相吹捧。拿起釣竿,去鄉下老家和老鄉打發一下無聊時光,陶淵明當年不也好這一口麼?你開始有出世之感,慢慢自命清高起來。

你可以用一種悲憫的眼神來看你那些沒有編制的初中高中同學,誰誰家裡父母出什麼事啦,可是那人見一面的功夫都沒有;誰誰公司不行啦,一夜之間頭髮都掉光啦;誰誰賺了大錢,但沒時間管小孩,小孩子不聽話啦;老婆罵你沒本事跟你沒享什麼福,你說有本事能跟你這婆娘安安穩穩過一輩子麼,舉出某某沾花惹草的桃色新聞,告訴她,跟了我你就知足吧。

有人說你為了個編制一輩子活得窩囊又無聊。

你說你這是踏實,俗人不懂什麼叫享清福。

有人說幾十年活得像一天,一天活得像幾十年,有什麼意思?

你說人不就這麼活著麼?

是,就這樣活著吧。

很多人並不追求人生刺激,能穩穩當當過一生,雖不至於大富大貴,但也一輩子不用擔心餓死,他們或者他們的家人會常常安慰自己,這樣的人生雖然乏味,但相比起做生意的成功了還擔心著說不定哪天可能會破產,去一些公司裡996工作制,還常常免費加班到深夜,說不定哪天就過勞死的人比起來,他們實在是太幸福了!

因為這些類似的自我催眠的話,讓他們深陷這樣的工作裡無法自拔,並越來越滿意,越來越喜歡。有時候看著那些為了工作在外奔波的一群人,也會沾沾自喜,看,還是我好。

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