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法官的反思:兒童性侵案頻發 最應該接受性教育的是父母

未來網(www.k618.cn 中央新聞網站)北京8月11日電 (記者 劉文靜 見習記者 朱延生)“有一個將近10歲的女孩,母親帶著她再婚。婚後不久,繼父趁女孩母親上班,猥褻女孩,後發展成性侵。無意中母親知道了這件事,但她卻覺得重組家庭不易,竟沒有報警,總寄希望於孩子繼父可以改邪歸正,自己停止這種行為,但被告一直沒有收斂。”再回想起曾經審理過的這個案件,有著15年未成年人案件審判經歷的某刑事法官王明(化名)仍記憶猶新。

一位法官的反思:儿童性侵案频发 最应该接受性教育的是父母

圖文無關

如此匪夷所思的案子,實在讓人難以置信,王明在最初審理這個案子的時候也十分震驚。“這種性侵行為竟然還持續了一段時間,要不是細心的學校老師發現女孩的異常,案件可能還無法暴露出來。後來,繼父被法院判處強姦罪,依法從重處罰了。”王明告訴未來網記者。

“我們也找了女孩母親去談,非常嚴肅地指出問題,她的行為就是在害自己的孩子。這不僅反映了一個母親性教育知識的匱乏,也反映其法治觀念的嚴重缺乏,置法律於不顧。客觀上是一種包庇行為,使得事件不斷惡化。”

“父母才是首先也是最應該被性教育的對象。” 王明表示,“8、9歲的兒童,即便知道一些性知識,那也是朦朦朧朧的。”案件中,孩子的母親應該對孩子多加強一些這方面的教育灌輸,但是在瞭解中發現,母親從來沒有和女孩談過這方面的事情。

律師:兒童遭猥褻、性侵後,多數家長“就這樣過去了”

近年,接二連三的猥褻、性侵兒童事件被媒體曝光——

2018年7月,一對12歲的雙胞胎女兒在參加趣動旅程夏令營過程中遭男教練猥褻。

2017年8月,“西邊的風”論壇涉嫌散佈戀童癖視頻,犯罪嫌疑人被警方依法刑拘。

2013年5月,海南6名小學女生被萬寧市第二小學校長陳在鵬及萬寧市一政府單位職員馮小松帶走開房。

……

一位法官的反思:儿童性侵案频发 最应该接受性教育的是父母

2014年06月,廣東惠州一小學教學點負責人涉猥褻17女生被刑拘,疑遭猥褻的女童家長攜子女送醫驗傷。(圖據視覺中國)

2018年5月29日,最高檢在“依法懲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新聞發佈會上通報,2017年以來,全國檢察機關共批准逮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4萬多人、起訴6萬多人。在提起公訴的案件中,性侵害和傷害案件佔據較大比例。而在成年人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中,強姦、猥褻兒童、強制猥褻、組織賣淫等性侵害案件比例較大,不少地方達60%多。

2018年3月6日,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女童保護基金(以下簡稱“女童保護”)通過對2017年度全年媒體公開報道案例分析發現,共有378起性侵兒童(14歲以下)案例,平均每天曝光1.04起。在這些被公開報道的案例中涉及的606名受害者中,年齡最小的僅1歲。

“由於諸多因素,性侵兒童案例難以全部被公開報道和統計,被公開的案例僅為實際發生案例的冰山一角。” “女童保護”在報告中建議,家長或其他人一旦發現有人性侵兒童,應及時報警,通過法律手段解決問題、維護權益;選擇“私了”或者沉默,有可能縱容施害人多次犯罪,造成進一步傷害。

王明表示,在他以往審理過的案件中,猥褻或者性侵兒童事件發生後,90%以上的家長會選擇報警,家長用法律來維權的意識還是比較強的。而另一種情況是,發現猥褻或性侵的是熟人,家長會先去找這些人。但也有極少一部分會選擇“家醜不外揚”,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重組家庭裡。

程傑是陝西樂友律師事務所的一名專職律師,一位母親曾向她諮詢過:“很長一段時間,發現讀三年級的女兒放學後,吃完飯就進屋鎖門,寫日記、莫名哭泣。經過推心置腹的交談,愕然得知,是女兒的男老師常常對她‘動手動腳’,細問,稱‘尿尿的地方被摳得疼’,檢查後,‘女孩私處肉眼明顯可見紅腫’。”

“聽罷這位母親的描述,我核實了幾處關鍵點,之後明確告知她,男教師涉嫌的是猥褻兒童罪以及相應量刑標準。提示她如何初步固定證據,下一步需進行事項等等。”

“案件中母親是農村人,能夠找律師,說明她具備基本的法律意識,但是平常的警覺性還是很低。這種事情一旦發生,挽回後果恐怕不現實,但報警及尋求法律救濟可避免事件往更嚴重的方向發展。”程傑表示,孩子遭受性侵,很多父母的反應是封閉起來,不願意大肆宣揚。所以,當時這個母親,也是第一時間找到我去諮詢,並沒有報警、也沒有跟親友說,因為還要考慮女孩以後婚嫁的問題。

據公開報道,此案發生在2016年陝西丹鳳縣,一名編外男老師李英猛在長達一年時間裡,多次在教室、辦公室等場所,對多名未滿12週歲的女學生實施猥褻,丹鳳縣人民法院一審以猥褻兒童罪判處其有期徒刑10年。

程傑律師表示,在生活中,當事人諮詢的非常多。“我引導他們初步進行證據固定、報警及闡釋後續程序,但反饋顯示,相當一部分家長在對孩子進行簡單的心理疏導後,就這樣過去了,也許是慮及肉眼可見的損害不嚴重,但實際上,對於兒童來說,心理健康的一些損害會更難恢復。”

一位法官的反思:儿童性侵案频发 最应该接受性教育的是父母

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其實最應該被教育的是父母

2018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胡衛提到有三點,其中一點就是缺乏監護人制度讓兒童沒有受到應有的保護和照顧造成我國兒童性侵事件頻發。

通過對近年相關猥褻和性侵兒童事件分析後,程傑總結出3個共性:第一,受害者低齡化趨勢。第二,有些疏於被教育、照顧或者脫離管理,如留守兒童等容易成為被侵害對象。第三,肢體或者思維存在障礙的孩子,較容易被性侵者施以魔手。

針對近日趣動旅程夏令營猥褻雙胞胎女童事件,程傑認為,該夏令營的開營公告中顯示“滿5歲或未滿5歲且能脫離父母照顧的小朋友均可報名參加”,在我國,家長很少會對這麼幼小的孩子進行性教育,孩子尚不知事,加之脫離父母管理、“寄宿制”安排、“營造男性教育環境”,種種情形綜合作用,給犯罪分子提供了可趁之機,女童極易成為被性侵的對象。

有研究顯示,兒童從3歲就有性意識萌發了,所以越早進行,越早保護。程傑認為,“性”不能被認為是禁忌,家長不應該恥於去談及。

對於防範猥褻和性侵,王明同樣認為越早進行才是越早保護,“即使孩子幼小,也應該對孩子有一個最基本的、入門式的性教育。一旦有一些行為舉止過分了,超出了老師該有的行為,孩子就該有一個意識了。”

王明表示,在對過往猥褻和性侵案件梳理分析後發現,有些孩子受到不止一次的侵害,剛開始侵害的程度不一定是很嚴重,比如摸一下、摟一下就這些。但是鑑於某種特殊關係,比如有些是老師,所以有時候,孩子對於這些界限不是很清楚,可能孩子會認為,這或許是老師表示喜愛自己。

“女童保護”報告顯示,面對熟人(如鄰居、親戚、老師)的性侵行為,城市兒童中,選擇“當時忍忍,事後告訴家長”的佔39.16%,認為“沒啥事忍忍就好了”的佔8.99%;農村兒童中,這一比例分別為29.24%、12.69%。性侵者,尤其是熟人性侵,在其試探性地進行性侵行為時,應首先拒絕並藉機逃脫。

“我們常常告訴兒女要對身邊的人有禮貌,“要聽老師的話”,但同時應該讓孩子知道,聽話是聽正確的話,有禮貌也不應該盲目信賴。”程傑表示,如若相處過程中對方出現讓自己感到不適的言行,要學會分辨,而分辨的能力是要養成的,性教育的重要性此時凸顯,但是不僅僅要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父母更應加強自身性知識的全面性、科學性,“父母應成為性教育第一對象”她強調。

對於一個案件的處理,不能止於判刑

“現在有很多性教育書本寓教於樂,在圖書設置上考慮了趣味性,比如兩頁之間立體裁剪,營造一個分娩的場景,它粘貼了一個手拉的條形卡,一拉,會出現一個小嬰兒的笑臉,以此回答了兒童常問的‘我從哪裡來’。”程傑認為,應該要讓孩子接觸書本、短片等不同的載體,讓性教育透明化、科學化。

一位法官的反思:儿童性侵案频发 最应该接受性教育的是父母

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善解童貞》(防範性侵害)一書中的“安全走出迷宮”防性侵小遊戲。 未來網記者朱延生攝

此外,父母也可以定期跟孩子進行一些心理溝通。用兒童願意接受的措辭去表述,彼此分享有趣的日常或最近哪件事讓自己苦惱,從而及早發現異常,同時潤物細無聲地講授性知識,這樣既能保證性教育的不缺失,又能緊密親子關係,讓孩子信賴家長。

最後,程傑表示,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教育孩子性知識。比如在孩子洗澡、換衣服時,適時告訴他一些隱私部位的保護、性別差異的教育,這樣孩子接受起來更容易一些。

“女童保護”調查顯示,對兒童進行科學、正確的防性侵知識教育之後,他們可以很快掌握防性侵知識,知道如何預防性侵風險。

2017年,“女童保護”在進行兒童防性侵知識講座後進行問卷調查,在城市和農村地區共收集6306份有效問卷,其中城市地區問卷2765份,農村地區問卷3541份。其中,76.60%的城市兒童和75.51%的農村兒童可以完全正確掌握遇到性侵時的應對方法和步驟,23.40%的城市兒童和24.49%的農村兒童可以部分掌握。73.60%的城市兒童可以完全掌握遭遇性侵後的應對方法和步驟,另有26.40%的人可以部分掌握;農村兒童中,比例分別為72.97%、27.03%。

“我國關於兒童性侵的法律,一直是在進步的。”程傑表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四部門在2013年10月份聯合發佈的《關於依法懲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的意見》,其中第二條很明確地就說,“對於未成年性侵害犯罪人,應該從嚴懲治”,這表明了我國對於保護未成年不被性侵害的堅決態度。

刑法中與性侵害的有關的罪名有強姦罪、強制猥褻、侮辱罪、猥褻兒童罪等,其中《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條系強制猥褻、侮辱罪、猥褻兒童罪,規定如下: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制猥褻他人或者侮辱婦女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眾或者在公共場所當眾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惡劣情節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猥褻兒童的,依照前兩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 年)》(下簡稱,《綱要》)中提出,要加強兒童生殖健康服務。將性與生殖健康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課程體系,增加性與生殖健康服務機構數量,加強能力建設,提供適合適齡兒童的服務,滿足其諮詢與治療需求。

《綱要》也提出,要保護兒童人身權利。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強姦、拐賣、綁架、虐待、遺棄等侵害兒童人身權利的違法犯罪行為和組織、脅迫、誘騙兒童犯罪的刑事犯罪。嚴厲打擊利用兒童進行扒竊、乞討、賣藝、賣淫等違法犯罪行為。保護兒童免遭一切形式的性侵犯。

“對於一個案件的處理,不能是判刑了、也撫慰了就足夠了”,王明表示,要挖掘每一個案件發生其背後深層次的原因,形成一種有價值的制度性建議,提供給相關主管單位。讓他們通過督促這些企業、教育機構制度方面的整改和完善。不僅要有法律效果,還要有社會效果。

性教育在我國一直是個敏感話題,性教育課程還沒有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兒童性教育最好的老師應是父母,而父母是“千言萬語口難開,猶抱琵琶半遮面”,往往很忌諱談這個話題,還有留守兒童的父母長年在外打工,疏於對孩子心理的關心,對性教育更是無所謂的態度。在各類性侵害案件中,很多兒童不論侵害者還是受害者根本不知道這是犯罪,儘管她們恐懼、無助,但大多數選擇了沉默,不知道如何拿起武器保護自己。

“猥褻或性侵兒童從法律層面,施暴者肯定是要受到嚴懲的。但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對被害者的撫慰,這種撫慰不僅僅是停留在經濟上的,更主要的是精神上的撫慰。”王明表示,“身體上的上經過一段時間可以癒合,但是心理上的上不是馬上治療治療就好了。”

“有些家長在這方面,比較苦惱、沉悶。”王明表示,一般要先去醫院找醫生看看孩子到底是什麼情況,再去找心理醫生進行心理治療。有條件的學校是有心理輔導的。在司法審判的過程中,也可以根據家長的要求,統一給孩子們安排老師,給孩子們聊一聊。“這種聊一聊,是一個長期的,不是一次兩次的,挺漫長的一個過程,也是需要家長的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