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河:长春绿色宜居的“生态轴”,美丽城市的“景观带”

伊通河是长春的母亲河。

秉承“治理一条河、改变一座城”的理念,2018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伊通河综合治理工程计划中段完成提升优化,全面收尾;串湖、东新开河南湖汇水区、新凯河、南南段、北北段完成消除黑臭等主体工程;农安段、德惠段全面展开截污、治污、面源污染治理。

伊通河:长春绿色宜居的“生态轴”,美丽城市的“景观带”

年初以来,各工作组、指挥部在各城区、开发区的大力支持下,集中力量抓征拆、全力以赴督开工、千方百计促进度,各项工作进展较为顺利。

伊通河中段景观带基本形成

伊通河:长春绿色宜居的“生态轴”,美丽城市的“景观带”

自由大桥

南溪湿地灌木、乔木栽植已完成,景观绿化将于8月末全部结束;东大桥改建工程主体已完工,计划8月末主线通车,其余11座桥梁加固、装饰正在组织竣工验收;9座调蓄池设备正在安装调试;22处驿站全部完工,已对外开放4处,其余完成水电接入后陆续开放;3项水生态试点工程土建结构已完成,正在栽植水生植物,预计8月末投入使用。

伊通河:长春绿色宜居的“生态轴”,美丽城市的“景观带”

南溪湿地

位于伊通河上游的南溪湿地,与伊通河相通,曾经的“烂泥潭”“黑沼泽”,现在成了各类候鸟栖息的天堂。长春践行“生态治水”理念,综合运用“水生植物种植”“水生动物放养”和“曝气”等手段,使南溪湿地水质大幅提升,发挥了“过滤网”的作用,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长春之肾”。

去年冬季,在南溪湿地公园举办了以“东北民俗+湿地文化”为主题,集冰雕、雪雕观赏和冰雪娱乐为一体的冰雪活动,共吸引游客3万余人。

伊通河:长春绿色宜居的“生态轴”,美丽城市的“景观带”

今年7月,在伊通河中段绿道,举办了全国徒步大赛长春站活动,共3千余名徒步爱好者参加。母亲河绽放新貌,吸引越来越多的长春市民前来游玩观赏、休闲健身。

伊通河:长春绿色宜居的“生态轴”,美丽城市的“景观带”

白鹭在南溪湿地公园内嬉戏觅食

伊通河:长春绿色宜居的“生态轴”,美丽城市的“景观带”

除了上游补水,长春还采取“中水回用”措施,在整个流域规划建设了29个调蓄池,其中9座调蓄池设备正在安装调试。调蓄池具有过滤、降污、错时调峰及自净等功能,让伊通河真正成为“一河活水”。22处驿站全部完工,已对外开放4处,其余完成水电接入后陆续开放。3项水生态试点工程土建结构已完成,正在栽植水生植物,预计8月末投入使用。

伊通河:长春绿色宜居的“生态轴”,美丽城市的“景观带”

其它流域截污治污

今年在整体推进各类项目建设的基础上,长春市重点建设南湖汇水区、东新开河、串湖、新凯河、南南段、北北段截污治污工程。其中,南湖汇水区5座调蓄池和长春动植物园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东新开河流域两岸截污干管已完工并投入使用;串湖流域新月公园、杨家公园、珍珠溪公园、宋家明沟、小城子水库、长春公园、雁鸣湖污水管线工程已完工,治理吐口50个,翟家明沟、绿园明沟污水干管正在努力破解征拆及阻工难题,抓紧建设。新凯河流域清淤工程已完工,调蓄池工程开工建设。西湖流域、农安段、德惠段各项治理任务有序推进。

整改黑臭水体

在全力推进5个未完成消除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同时,多措并举,重点巩固2017年底已基本消除黑臭的70个水体治理成果。特别是今年5月份,在伊通河领导小组亦公室组织巡查并发现的104个问题基础上,集中对又出现的吐口排污、河岸垃圾、岸边厕、畜禽养殖等受污染反复的黑臭水体进行了专项督查整改。

伊通河:长春绿色宜居的“生态轴”,美丽城市的“景观带”

各类文化元素有机融入

建设者坚持以开阔的视野、审美的眼光,把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文化元素融入到伊通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中。

伊通河中段将工业、电影、民俗等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到“五岛、十园”的景观之中,其中工业轨迹公园、渔航文化公园初步建成。在两岸沿线布置雕塑艺术作品77件,彰显着“雕塑之城”美韵。月亮岛文化公园主题雕塑正在进行创作方案的招标工作。回忆岛清宴阁进入深化设计阶段。“城市之源”广场,将萨满祭祀等古老的地域文化与历史事件串联,呈现着长春200余年的城市发展历程。

伊通河:长春绿色宜居的“生态轴”,美丽城市的“景观带”

工业轨迹公园

长春水文化生态园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正在推进导视系统、公共艺术布展、业态招商等工作,将于国庆节正式开园,届时将建成集历史文化遗迹保护、水文化生态主题、文创产业集群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创新示范基地。已被评为吉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我市增添一处文化新地标。

伊通河:长春绿色宜居的“生态轴”,美丽城市的“景观带”

水文化生态园园区内的“褶皱楼”

伊通河:长春绿色宜居的“生态轴”,美丽城市的“景观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