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地下長河」工程:比港珠澳大橋更NB,洩露大灣區天機!

珠三角“地下長河”工程:比港珠澳大橋更NB,洩露大灣區天機!

珠三角“地下長河”工程:比港珠澳大橋更NB,洩露大灣區這些天機!

胡文

珠三角“地下長河”工程,昨天佔據了華南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比如深圳商報的封面處理就十分具有衝擊力。

備受關注的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最近獲國家發改委批覆。據悉,該工程建成後,將實現從西江向珠三角東部地區引水,解決廣州、深圳、東莞生活生產缺水問題,併為香港等地提供應急備用水源,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提供戰略支撐。

作為人口最多、經濟總量居前的全球最大灣區,以珠三角為腹地的粵港澳大灣區面臨著水資源分佈不均、開發利用不平衡、應急備用水源不足等問題。特別是自2004年以來越發凸顯的東江流域缺水問題,制約著珠三角及大灣區未來可持續發展。為此,廣東省水利廳牽頭開展一系列調研論證,在歷經近10年統籌謀劃與科學論證後,國務院、廣東省相繼做出戰略部署,將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列入《珠江流域綜合規劃(2012-2030年)》及全國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列,並要求加快推進。

8月2日,國家發改委正式同意該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並明確工程任務是從西江水系向珠三角東部地區引水,解決廣州、深圳、東莞缺水問題,提高供水保證程度,同時為香港等地提供應急備用供水條件。

據國家發改委批文顯示,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由一條幹線、兩條分幹線、一條支線、三座泵站和一座新建調蓄水庫組成。工程西起西江干流鯉魚洲,東至深圳公明水庫,以深層管道輸水方式穿越珠三角核心城市群。

該工程輸水線路全長113.1公里,其中幹線長90.3公里,渠首設計引水流量為80立方米每秒。深圳分幹線長11.9公里,設計流量30立方米每秒。東莞分幹線長3.5公里,設計流量15立方米每秒。南沙支線長7.4公里,設計流量10立方米每秒。

該工程設計多年平均引水量為17.87億立方米,多年平均供水量為17.08億立方米,其中廣州南沙5.31億立方米、東莞3.3億立方米、深圳8.47億立方米。工程沿線將新建鯉魚洲、高新沙、羅田等3座泵站,並新建一座庫容529萬立方米的高新沙調蓄水庫。以下是該工程的主要數據——

● 輸水線路: 約113公里

● 投資總額: 約339億元

● 年引水量: 17.87億立方米

● 年供水量:17.08億立方米

● 工程工期:60個月

● 隧洞深度:平均地下40至60米深

該工程不僅是廣東史上投資規模最大、輸水線路最長、受水區域最廣的水利工程,還將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長距離有壓管道調水工程。特別是位於珠江口獅子洋段約10公里長海底隧洞,水文地質環境異常複雜,需攻克諸多技術高地。工程全線採用地下深埋盾構施工與深埋管道輸水方式,最大限度保護灣區生態環境,為未來發展預留出大量寶貴地表和淺層地下空間。建成後將逐步實現西江、東江水源互補、豐枯調劑,退還東江流域及沿線城市生態用水,併為香港等地提供應急備用水源。

對此,“文過是非”點評如下——

一、僅從投資額來看,珠三角“地下長河”工程約為港珠澳大橋的三分之一,但其戰略價值遠超後者。如果說港珠澳大橋還帶有一定的形象功能的話,前者則是實打實的裡子工程,當它建成之日或許你看不到,但它帶來的卻是生命之水以及能量之水,怎麼高估都不為過。

二、這一工程長達十年的的研究、論證和實施,其過程本身就閃耀著粵港澳大灣區的格局、胸懷以及精神。主導者沒有站在地域侷限上進行規劃,更沒有小九九一類的排它性設置,而是體現了大灣區的價值最大化。儘管廣東省水利廳並非大灣區水利局,但其作為完全是大灣區的模樣。在大灣區規劃出臺前,這一規劃使人看到了大灣區的美好藍圖。今後如果都這麼幹,大灣區真的不得了。

三、從該工程未來供水分配來看,廣州南沙5.31億立方米、東莞3.3億立方米、深圳8.47億立方米。無疑,這是一個多贏工程。它不僅解決了未來南沙以及東莞的用水問題,同時解決了深圳用水以及香港應急備用水源的問題。從數量上看,深圳的供水最多,幾乎是南沙和東莞之和,但由此也證明了深圳經濟增長的潛力得到了廣東省和國家發改委的高度認同。

四、對於深圳和東莞來說,尚不知道這些引水的主要供應去向,但對南沙的供水則是確定的。5.31億立方米這樣的一個規模,預示南沙必將迎來爆發式發展。

五、廣東人一向信奉水為財。在西江引水工程得以敲定之際,深圳乃至香港的人們需要以感恩之心,致敬東江引水工程,致敬東江沿線民眾。沒有水,無論香江奇蹟乃至深圳傳奇都不可能發生,其最終發生都是各種資源最佳配置的結果。為此,我們不妨提前致敬西江,致敬那些為了今天這一藍圖繪就而付出了努力和心血的所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