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中醫曾爲毛主席做金針撥障術,印尼總統來到中國專門找他看病

這位中醫曾為毛主席做金針撥障術,印尼總統來到中國專門找他看病

唐由之,中國中醫科學院主任醫師、研究員,1946年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都國醫名師”,國醫大師。

唐由之:中國光明的使者

這位中醫曾為毛主席做金針撥障術,印尼總統來到中國專門找他看病

唐由之為患者看病

這位中醫曾為毛主席做金針撥障術,印尼總統來到中國專門找他看病

與妻子陸麗珠一起做雙秦滴眼液實驗

◆他憑藉嫻熟的金針撥障術,為毛澤東成功實施了手術。

◆他參與創辦現代化的中醫眼科醫院和眼科研究所、組織成立中華中醫藥學會眼科分會、中國

中西醫結合學會眼科專業委員會、創辦《中國中醫眼科雜誌》。

◆他桃李滿天下,不僅培養了一批研究生,還培養了眾多的基層醫生。

這位中醫曾為毛主席做金針撥障術,印尼總統來到中國專門找他看病

花開花落兩由之

1963年,唐由之將改進後的“白內障針撥術”帶到了廣西和福建農村,為農民治病,並舉辦了多期學習班,為當地培養了許多眼科專業人員。那時唐由之在眼科領域已經很有影響了。之所以能選中他給毛主席做手術,也非偶然。

1974年,唐由之48歲,是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眼科主治大夫、負責人。春節前的一天,有人通知他去給毛主席看病。毛主席患老年性白內障,視力下降,看書已經困難了,只能模模糊糊地看清眼前的手指。這次從全國各地來的眼科專家有七八位,但中醫師就唐由之一人。幾次會診後,大家都認為毛主席的白內障需要手術治療。唐由之還了解到毛澤東有慢性肺心病,兩年前休克過;咳嗽得厲害,咳嗽以後沒有吞嚥反應。針對這種情況, 大家反反覆覆地討論手術方案,當時西醫摘除白內障 手術切口大,咳嗽可能會造成手術意外、導致切口破裂、角膜裂開、房水、虹膜、玻璃體外溢等,非常危險。唐由之當年所用的手術是經過他精心研究改進過的“白內障針撥術”。唐由之自1958年起對白內障針撥術進行了從切口部位到術後併發症等的研究,證明了手術切口在角膜緣外4毫米處是科學的,他又進一步克服了術後發生青光眼等可能出現的問題。

手術只需幾分鐘,切口僅有2毫米,不需要縫合,技術成熟,它更適合年老體弱患者。截至1974年,在給毛主席手術前,唐由之已成功地做過數千例白內障針撥術。其中,難度最大的是柬埔寨前首相賓努親王的手術。由於唐由之的手術技術熟練,手術很成功。賓努親王手術的成功,標誌著唐由之的手術水平當時就已達到相當高的鏡界。

經過半年多的準備,1975年,中央決定:由唐由之為毛澤東做白內障手術。7月23日,晚上11點左右,唐由之很自然地問主席:“考慮好做手術沒有?”主席堅決地說:“做!”

手術室就設在毛主席的書房。 做手術那天,主席很配合。由於唐由之技術熟練,手術一會兒就做完了。等唐由之給主席眼睛包上紗布,問主席:“手術已經做完了,您有什麼不適嗎?”主席說“我還以為沒有開始做呢!”深夜一點多,唐由之聽到毛澤東主席醒來,便急忙來到他身邊,他聽到毛澤東在說什麼,但唐由之聽不懂,就問:“主席您在說什麼?我沒聽懂。”主席就請張玉鳳拿來紙,兩個眼睛包著,寫了:“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這是魯迅的詩,這首詩裡有“花開花落兩由之”。唐由之要求主席把這首詩送給他,主席簽了一個字,就把這首詩送給唐由之。現在主席的手跡被珍藏在革命軍事博物館裡了。很快,毛澤東能夠自己看文件看書了。

繼承和發揚金針撥障術

研究睫狀體平坦部切口,發揚“金針撥障術”,解決了手術部位的問題,克服了古代白內障針撥術的近期併發症青光眼問題。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唐由之就在大學與同學經常探討中醫眼科事業的發展方向,探討古法金針撥障術的玄妙。1958年開始作金針撥障術的動物實驗,1959年開始臨床研究。上世紀60年代初該技術在上海召開的第一屆中西醫結合會議上發表。唐由之在對古代金針撥障術的繼承和發揚研究工作中,主要解決了手術切口部位和白內障針撥術的術後併發症的問題。

率先開創睫狀體平坦部作內眼手術切口。唐由之通過博覽群書,同時結合現代解剖學、病理、生理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探討,提出了睫狀體平坦部作為內眼手術切口部位的嶄新觀點。以此部位為進針切口,進行眼科手術,經過長期隨訪,以及術後眼球的病理組織學觀察,證明了在睫狀體平坦部作手術是安全可行的觀點有科學根據,從根本上解決了白內障針撥術後發生青光眼的可能性,為眼科學理論的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中醫眼科學是祖國醫學寶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唐由之在中醫眼科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聞名海內外,他擔任過中華中醫藥學會眼科分會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眼科學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眼科學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學百科全書?中醫眼科學》分卷主編,歐洲中西醫眼科學會名譽主席。出席了在意大利羅馬召開的第25屆國際眼科學大會,並於1990年3月在北京主持召開了26屆國際眼科學大會其中的中醫眼科學衛星會。1985年“白內障針撥套出術的研究”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為中醫藥在臨床醫學領域中首次榮獲國家科學3項技術進步獎之一。

眼科醫院的建立,是他四大宏願之一,體現了他對中醫眼科事業的熱愛,體現了他關心熱愛人民的情懷。

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是在唐由之的努力下建立起來的。起因是由於廣安門醫院病房樓新蓋好,當時眼科由於在全國影響很大,前來就醫的病人很多,包括世界各地的病人,於是希望醫院能多給批幾間病房,可是當時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批下來。唐由之就去找到了當時的衛生部長崔月犁,經過努力,1985年批准眼科醫院立項。

1999年12月初,印尼總統瓦希德到中國訪問,來找唐由之看眼病。因為眼科醫院當時還沒有建好,條件較差,唐由之曾建議他到中國西醫條件最優越的幾家醫院看看。結果瓦希德考察了這些醫院後,說:“眼科醫院雖然條件不好,但是我是來找醫生的,我不是來找好條件的。”在瓦希德的堅持下,唐由之和眼科醫院的醫護人員共同努力,給總統做了較全面的眼科檢查。12月下旬瓦希德總統正式邀請唐由之赴印尼首府雅加達為他醫治眼病。唐由之用中醫的方法,給總統治療一多月,病情有了一些好轉。後來應邀又去印尼給瓦希德治療一個多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這件事不僅擴大了中醫藥在印尼及新加坡等國外的影響,也擴大了眼科醫院在國內的影響。這件事讓國家領導對中醫眼科也重視起來了,加速了眼科醫院的發展。唐由之提起眼科醫院,就會自豪地說:“眼科醫院的特色簡單說就是中西醫結合,也就是說,西醫有的,眼科醫院也要有。眼科醫院已經有了很多,眼科醫院還要有很多別人沒有的,就是祖先傳下來的一些東西,也就是中醫眼科應該有機地與西醫結合起來,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這就如虎添翼,給病人治療起來有很多招數。”眼科醫院在在唐由之和他的團隊努力下,不斷地發展壯大。

做事要先學會做人

他桃李滿天下,不僅培養了一批研究生,還培養了眾多的基層醫生。他言傳身教,身體力行,以自己高尚的醫德,為學生樹立了榜樣。

“做事要先做人”也是唐由之的行為準則。唐由之不僅臨床經驗豐富,看病效果好,他的教學水平也是出類拔萃的。1958年,北京中醫學院剛成立,聘請唐由之代眼科課,他講課,生動活潑,深受學生的歡迎,經常被列為教學觀摩課。以至於40年後,唐由之當年的學生都還保留有上他課的教學筆記。

1978年以後,唐由之從事中西醫結合眼科研究生的帶教工作,中西醫結合是他最大特點。他認為中醫和西醫各有千秋,所以他在臨床上開藥方的同時,會耐心地告訴您:“西醫的治療不要斷,配上我的中藥,您的病會好得快一些。”

他還能嫻熟地運用西醫檢查技術和現代中藥藥理知識,遣方用藥,往往屢見奇效。他給學生的第一節課,就是要求學生做事要先學會做人。對自己的學生,他經常講自己在科研和醫療工作中的挫折和教訓,不以成績去掩飾教訓。他認為在成績和榮譽的背後,有著深刻的教訓。他還能不斷去獵取新知識,然後以最快的速度應用到臨床,告訴學生怎麼應用到臨床。這一切都是為了讓學生少走彎路,吸取教訓,避免失誤。

1995年10月,一個患畢夏氏病的小夥子,在他父母親的陪同下,表情淡漠地來到診室。由於長期服用激素,小夥子已經很胖了。小夥子母親說:“我們在北京大醫院都看遍了,效果不太好,孩子也不想治了,來請唐教授看看,能不能治。”

唐由之仔細看過後,並沒有給予開藥方,而是跟小夥子聊天,先鼓勵他不放棄治療,給他做思想工作,還告訴他畢夏氏病的特點就是反覆發作,一定要有耐心,要堅持治療。因為當時小夥子的病正屬於活動期,前房積膿1毫米,所以唐由之在中藥處方中重用了消炎抗病毒的連翹、地丁等藥,還特意在處方中重用了虎杖一味藥。

當時他的學生是很不理解為什麼用這味中藥。病人走後,唐由之說:“現代藥理研究,虎杖這味藥有抗病毒的藥理作用,在臨床上如果遇到頑固的眼科炎症時,可以加入虎杖,會有幫助的。”病人在唐由之的鼓勵下,一直堅持中西醫結合治療,直到病情穩定。一年後打電話回訪,得知患者的視力雖沒有提高,但病情已經穩定,激素已經停用了,體型也恢復正常了,感謝唐由之的精心治療。

唐由之在長年的醫療工作中,待患者如親人,特別是白內障手術患者,多是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的老人,他經常攙扶接送病人進行檢查和治療,有時送病人上廁所,甚至為病人拿便器,倒尿盆。對待工作極端負責。不管是星期天,還是節假日,很少陪家人休息,都要到病房看望病人,觀察病情,幾十年如一日,深得患者及其家屬的好評。

唐由之總是把自己的才智、技術和本領,視為人民的財富,在培養下級醫師的過程中,總是耐心教誨,諄諄善誘,手把手地、毫無保留地傳授技術。他希望更多的人熱愛中醫藥事業,更好地掌握中醫眼科的技能,為防盲、治盲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唐由之和所有取得偉大成就的科學家一樣,在科學的征途上,經歷了無數曲折和艱辛。

唐由之的四大宏願,現已初步實現。唐由之表示,他將繼續為四大目標的最終實現而努力,充實內涵建設,建立起一支中堅骨幹力量,培養頂尖科研隊伍,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為中醫眼科事業的繼承和創新做出突出貢獻而奮鬥不息。

(摘錄至中醫世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