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爱情正在被“标签”绑架,这样做让感情更长久

有时候,我们喜欢通过标签来认识一个人,比如这个人说话直容易伤人,应该情商不高,那么,“情商不高”就是一个标签识别,在帮助你更快的认识这个人的时候,也可能让你形成固定思维。

我们可以想一想,为什么有些人喜欢给别人贴标签?

想帮助自己把这个人具象化,标签识别比较好归类;

主观思想代入过多。对直觉的过分自信,也会导致不愿意重新认识这个人;

习惯评价别人,为了表达的更简洁,标签就是一种形式。

你的爱情正在被“标签”绑架,这样做让感情更长久

贴标签的行为,正在影响你的认知

降低认知的成本:比如你对一个人第一印象是“木讷”“老实”“憨厚”,你就会潜意识对这个人的态度更放松,因为你的认知里面,他是无害的。这样的分类,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你区别谨慎对待的,以及随性发挥的人。同时,这种做法并不需要任何成本,只要你通过直觉判断。但是,也会让你的认知不全面,固化了对这个人的印象。

产生个人偏见:偏见,会让你对这个人的标签出现不一样的认知,比如你很喜欢对方,在别人眼里的他是“精明势力”的,但是在你眼里却是“聪明能干”的。这种偏爱,会让标签准确度降低。

贴标签,不一样的表达形式

有些人,习惯用贴标签的方式评价别人。长篇大论太复杂,贴标签的形式,可以帮助他们更加简洁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比如我会让学员评价自己的另一半,通常会有这样的两种类型的回答:

“我也说不清楚,以前我觉得他人好,会照顾所有人的情绪,对朋友讲义气,但是现在发现那些好并不包括对我,也许我印象里的他,是错的。”

“他就是那样,脾气不好,多疑,每次我回来晚了都要问东问西,除了这些,其他都还好。”

第一种回答,是对自己认知里面的另一半产生了怀疑,过去贴的标签,好像把自己困住了,从而怀疑自己是不是判断失误。

第二种回答,觉得自己给对方贴的标签是对的,有种笃定的自信。也因为这些标签,所以对方做的一切类似的行为,都会被归类到一起。

两种表达形式,都可以很快帮助别人认识到他们的另一半,“讲义气、对女友不好的伪暖男”、“脾气差、有疑心病的对象”。

你的爱情正在被“标签”绑架,这样做让感情更长久

贴标签,逃避现实的方式

贴标签的行为,作为一种亲密度的见证,你对这个人的认知越准确,对感情的发展越有利。

“他总是这样,自私、懒惰还不学好,改不了了”,在进行挽回操作的时候,有些学员会这样跟我说,他们并不是想放弃,只是在挽回过程中,遭遇阻碍的时候,企图利用这些标签,安慰自己,让失误有个合理的解释。其实,这也是一种逃避方式。

针对标签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

当你习惯给另一半贴标签的时候,很容易失了大局,陷入主观臆断中,阻碍你的挽回进程。

举个例子

小何觉得自己的另一半脾气好,体贴又细心。结果有一天,小何叮嘱他回来的时候,帮自己拿一下快递,对方却忘记了。小何很生气,觉得他这么细心的人,记忆力一直很好,说忘记了肯定是没有放在心上。这个时候标签的弊端就开始体现出来,当固化的印象出现失误的时候,大部分人第一反应是人出问题了,而没有过多关注事件的起因。

事实上,对方当天遇到了很多烦心事,才把这个事情给忘了。车子路上抛锚,跟客户谈业务失败,公司的员工越来越懒散,所有糟心的事情都堆到一块,让他心情很低落,回到家里,就为了一个拿快递的小事,遭受了指责,一个不耐烦的语气,就演变成一场争吵。

你的爱情正在被“标签”绑架,这样做让感情更长久

给身边的人贴标签,其实是本能的一种行为,有好有坏。所以,针对标签引起的不良反应,需要有意识的做些调整。

记得以前看过蔡澜的采访,被问及他对作词人林夕的评价,他给出来的回答是“极有才华”,但是说起被评为“香港四大才子”有什么感想时,他坦然表示除了金庸,其他人全部不相称,包括自己。

他的坦然,不是所有人都做得到。他对自身定位精准,清楚自己的水平线,即使主观的表达看法,也让人信服。从蔡老先生的人生态度,我总结出几点贴标签的注意事项:

你的爱情正在被“标签”绑架,这样做让感情更长久

1. 请在你对这个人非常熟悉,并且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再设定一个合理的标签用于人际圈的归类。但是,在这个前提之外,不要试图用自己不够全面的思想,做出绝对的判断。

2. 多给别人贴好的标签,而不是紧盯缺陷和不足。人非完人,你接纳了别人的不完美,也是在容许自己可以有无伤大雅的瑕疵。

3. 让自己多方面的接触不同风格的人,随着眼界和见识的增长,不需要刻意的贴标签,你也能够精准的定位这个人,并且会随着了解加深,会及时调整对这个人的评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