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人“就怕立冬一日晴”,暖和点不好吗?有点懵

立冬已过一个多月了,而冬至才刚过几天,对于这两个节气不知道有多少人傻傻分不清。有的人可能对冬至比较了解一些,除了知道冬至要吃饺子、狗肉等习俗外,应该在中学地理课中也学到,因为冬至这天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标志性日子,过了这天太阳直射点就要往北移了,意味着冬至这天是冬天的真正开始。

为什么农村人“就怕立冬一日晴”,暖和点不好吗?有点懵

对于人类来说,都比较关心天气冷暖的变化,而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来说,不仅要关心天气冷暖,还要关系旱涝、风雨等等气象,可以这么说,这种关心从人类文明发轫的遥远时代就开始了。虽然说,直到今天,人们对气候冷暖变化的规律也不能说已经完全掌握,但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还是对天气变化情况有了一些经验性的总结,从而形成了很多谚语。

在古代没有天气预报的情况下,人们要想预知天气变化情况,很多时候都得归功于前人总结出的很多谚语。而关于立冬,就有很多关于天气变化的谚语,但由于每个地方所处的位置不同,气候也有所差别,因此形成的谚语也就有所区别。在农记的家乡,人们就常说“不怕重阳十三雨,就怕立冬一日晴”,而一些地方对此的说法却是“不怕重阳连日雨,只要立冬一日晴”。

为什么农村人“就怕立冬一日晴”,暖和点不好吗?有点懵

今天咱不说产生这种差异的区别,因为这个很好理解,区位不同气候特点不同嘛,所以,我们来说说为什么在咱的家乡人们“就怕立冬一日晴”?说真的,立冬后,就表示进入了冬季,冬至到了,就表示寒冬到了,害怕寒冷的人们就要开始数着“九九歌”过日子了,都害怕寒冷的天气,而为什么还“就怕立冬一日晴”了,天气暖和点不好吗?

可能有人会误认为“立冬一日晴”也许就只有这一天天气暖和,整个冬天都会比较寒冷。实际上并非如此,关于“立冬一日晴”还有种说法,就是“立冬无雨一冬晴”。所以,并非大家想想的会寒冷,反而是立冬这天天晴的话,整个冬天都是个暖冬。对此,我们就在想,那不是正好嘛,暖和点多好,干嘛还害怕冬天暖和啊!

为什么农村人“就怕立冬一日晴”,暖和点不好吗?有点懵

在我们的映像中,冬天就应该是寒风凛冽的季节,作为从大冰期、小冰河期走过来的人类来说,已经适应了冬天的这种寒冷,如果没有了这种寒冷,反而有些不正常了。对于农村人来说,如果冬天不寒冷,就意味着天气反常,可能会对农作物有影响,没有一个好收成,因此就有“该冷不冷,不成年景”、 “不冷不热,五谷不结”的说法。

虽然暖冬对于一部分城里人来说,会少买几件冬衣,少点取暖费,人也过得舒服些。但实际上暖冬存在的不利,不仅会对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有影响,对城里人也有影响,因为暖冬年份,空气里、水里的微生物、细菌会更容易繁殖起来,蚊蝇也会晚敛迹、早出现、延长活动期,不仅人容易生病,农田、森林里的病、虫、鼠害也更容易越冬繁殖。暖冬后,来年的农作物病虫害就特别严重。

为什么农村人“就怕立冬一日晴”,暖和点不好吗?有点懵

实际上除了容易滋生病菌,让人容易生病以及农作物容易出现病虫害以外,“立冬无雨一冬晴”还表示寒潮来得比较迟。我们都知道,寒潮主要是因为西北利亚的冷空气南移引起气候骤降形成的,受到寒潮侵袭的地方,常常是风向迅速转变,风速增大,气压突然上升,温度急剧下降,同时还可能下雨、下雪,出现霜和冰冻现象。

寒潮对农作物的影响也比较大,常常使很多农作物受到冻害无法越冬,而如果寒潮出现在春季,就会将刚发芽的农作物秧苗冻死,如果出现在秋季,就会使农作物减产。总之,寒潮在农业气象上,属于一种人们害怕的气象灾害,都不希望寒潮的到来。

为什么农村人“就怕立冬一日晴”,暖和点不好吗?有点懵

农记的家乡处于温暖的南方,如果出现“立冬一日晴”,那就是说明寒潮会来得比较迟,有可能会迟到春季播种或者秧苗出土时才到。一旦寒潮来临,那就表示春播会受影响,致使农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所以,人们才会有“不怕重阳十三雨,就怕立冬一日晴”的担忧和顾虑。

这种担忧应该有两个方面,一是害怕冬季暖和会造成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二是担忧来年春季春播时节寒潮的来临。这样想想,实际上,我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这些农谚,真的很有意思的,只可惜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没多少人了解了。

文|山魈

欢迎订阅农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