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被囚禁虐待17年后,爱上了罪犯,这部电影看了让人痛心

“拐卖儿童”这四个字,大概是世间父母最痛恨的词。

有多少原本行驶在正常轨道上的家庭,因为孩子的丢失,支离破碎。

也有多少丢失了孩子的父母,为了一线希望,用尽了余生时间。

失而复得,是他们最大的愿望。

但有时候,现实的残忍却撕碎了他们仅存的最后一丝幻想,今天要说的电影,始于儿童拐卖,终于人性弱点。

少女被囚禁虐待17年后,爱上了罪犯,这部电影看了让人痛心

《宾夕法尼亚的斯德哥尔摩》

十七年前,在莱娅还是个孩子时,她被一个男人拐走了。

此后17年中,莱娅一直被男人囚禁在地下室中,没有阳光,没有新鲜空气,莱娅能见到的活人,只有他。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莱娅20岁时被警察解救,男人进了监狱,莱娅回了家。

少女被囚禁虐待17年后,爱上了罪犯,这部电影看了让人痛心

以旁人的眼光来看,这也算是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少女被拐17年后回家热泪盈眶···”之类的报道,分分钟可以上头条。

但对莱娅来说,自己被解救,并不一定是件好事。

常年被囚禁的经历,让她早就没办法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对她来说,社会,交流,家,甚至父母,都是陌生的。

少女被囚禁虐待17年后,爱上了罪犯,这部电影看了让人痛心

父母竭尽一切所能的对她好,希望物质可以弥补这些年的时间。

妈妈也想尽办法与她交流,希望莱娅能赶紧正视大家。

但这一切,莱娅的内心都拒不接受。

因为从小的封闭环境,她只信任着绑架她的犯人,她早就对他,产生了深深的爱慕依赖。

是人们常说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少女被囚禁虐待17年后,爱上了罪犯,这部电影看了让人痛心

父母理解她十多年与世隔绝的遭遇,但莱娅却一直和他们对抗着。

爸爸怕她看报道受刺激,于是不让她看新闻。

但莱娅却偷藏了报纸。

少女被囚禁虐待17年后,爱上了罪犯,这部电影看了让人痛心

妈妈想尽办法跟莱娅聊天,给她买衣服,但莱娅却始终一张扑克脸。

少女被囚禁虐待17年后,爱上了罪犯,这部电影看了让人痛心

莱娅在一次误操作使家中的防火报警响起后,一个计划悄然而生:

她要偷偷去监狱看那个绑架她的人。

一个受害人,去监狱看望加害人,听起来确实不可思议,但莱娅还是去了。

少女被囚禁虐待17年后,爱上了罪犯,这部电影看了让人痛心

但在莱娅去监狱这段时间里,莱娅家却慌了。

妈妈一时间没办法接受莱娅的再次失踪,她一下把多年来的积怨全部发泄了出来···大吵一架后,她决定和爸爸离婚。

少女被囚禁虐待17年后,爱上了罪犯,这部电影看了让人痛心

莱娅平安回家后,为防止莱娅再次出去,妈妈想到了一个极端方法,她也要限制莱娅的自由······

于是,继17年前的地下室,莱娅再次被囚禁了。

少女被囚禁虐待17年后,爱上了罪犯,这部电影看了让人痛心

《宾夕法尼亚的斯德哥尔摩》上映于2015年,100分钟的观影时间讲真并不长,然而全片的压抑与沉重,让人过的比一个世纪还漫长。

影片取材于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主要探究受害者被解救后的心理,在莱娅这件事中,我们不能站在道德至高点上批评莱娅,毕竟在莱娅的世界中,前二十年都只有一个人。

她没有所谓是非三观,她只知道,那个男人不会让她饿到,有时甚至还有礼物给他。

少女被囚禁虐待17年后,爱上了罪犯,这部电影看了让人痛心

莱娅虽为受害人,但可悲的是,对她来说,施暴者却是她的全部。

所以就算她被解救后,世人告诉她囚禁她的是坏人,她也不接受。

她从报纸上寻找一切关于他的报道。

每天以写日记的方式和他对话,向他忏悔,跟他道歉,甚至去监狱看他。

旁人觉得简直不可理喻,但这种病态式的爱,是莱娅仅存的心理依赖。

少女被囚禁虐待17年后,爱上了罪犯,这部电影看了让人痛心

“所谓斯德哥尔摩症,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

少女被囚禁虐待17年后,爱上了罪犯,这部电影看了让人痛心

放在莱娅身上,这种心理障碍有着充分的理由。

对她来说,被解救甚至成了既幸运又不幸的事,得到自由,心灵却失去依赖,才20岁的她,真的太惨。

纠结与矛盾,将会伴随莱娅一生。

少女被囚禁虐待17年后,爱上了罪犯,这部电影看了让人痛心

可对莱娅的父母来说,何尝又不是这样。

片中没有正面描写他们当年失去孩子的痛苦,而是在离婚时淡淡的说,这是他们第二次分开罢了,也就是说,莱娅小时候被拐时,他们已经分手过一次。

因此当莱娅回家后,他们的心情是兴奋而沉重的。

少女被囚禁虐待17年后,爱上了罪犯,这部电影看了让人痛心

兴奋是必然的。

但莱娅带给他们的压力,无形中使空气都凝固了。

莱娅不记得自己的名字,只知道拐走他的人叫她莱娅,父母便顺着她叫。

少女被囚禁虐待17年后,爱上了罪犯,这部电影看了让人痛心

莱娅不记得自己的生日,父母也决定莱娅说什么是什么。

少女被囚禁虐待17年后,爱上了罪犯,这部电影看了让人痛心

但作为父母,唯独不接受莱娅把罪犯称为“先生”甚至爱慕他关心他,这是他们之间最大的矛盾。

也是最没办法解决的矛盾。

莱娅妈妈疯狂撕扯莱娅记录了“那个人”的日记时,莱娅发疯一般的阻拦,此时的妈妈,心塞到说不出话。

少女被囚禁虐待17年后,爱上了罪犯,这部电影看了让人痛心

当然妈妈后半段对莱娅的操作非常极端。

她为了让莱娅走向正常轨道,不惜以囚禁她的方式进行,她心疼自己女儿被囚禁,最后以暴制暴竟成了她的手段,悲哀,但也无奈。

少女被囚禁虐待17年后,爱上了罪犯,这部电影看了让人痛心

他们错过的17年里,莱娅和家人,其实都是受害者。

少女被囚禁虐待17年后,爱上了罪犯,这部电影看了让人痛心

在电影《宾夕法尼亚的斯德哥尔摩》中,西尔莎·罗南全程素颜,双眼无神,甚至有点微胖。

少女被囚禁虐待17年后,爱上了罪犯,这部电影看了让人痛心

莱娅被解救后,精神上失去了全世界,西尔莎·罗南用两种情绪将这种病态演绎了出来:

要么歇斯底里,要么面无表情。

在莱娅心中,她不认可这是“家”,但离开地下室的她又只能被动接受法律上父母的关怀,这种状态下,莱娅一直是副扑克脸,冷冷的回答着心理医生的问题。

少女被囚禁虐待17年后,爱上了罪犯,这部电影看了让人痛心

但当触及到她心中的底线“那个男人”时,莱娅又会变得狂躁,她不相信她是受害者,她不相信除他以为的所有人,西尔莎·罗南演这段时,满脸通红,青筋暴起,不禁让人真的感觉到这就是一个有心理创伤的人。

少女被囚禁虐待17年后,爱上了罪犯,这部电影看了让人痛心

影片气氛沉重而压抑,但极具现实意义。

很多时候,我们眼中的“完美结局”并不一定是好事,也不要轻易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任意批评谁。

大多数时候,我们所看到的无奈,仅是当事人的几分之一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