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72岁的土豆爷爷张满贵 坚守扶贫一线创新向前

河曲:72岁的土豆爷爷张满贵 坚守扶贫一线创新向前

放弃了同龄人退休后种种花、遛遛狗、逗逗孙子、下下棋的闲适生活,土豆爷爷坚守着一份忙碌与使命。

为了乡亲们能够摆脱贫困,他投入了全部身家;

为了研发新型土豆,他每天穿梭在土豆种植试验棚,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着这些试管育苗;

为了不断改进品种,他将病重老伴儿安顿在孩子家,自己继续进行科技研发;

为了土豆品质不断优化,他72岁高龄却依旧奔走在出差调研学习的行程中;

……

张满贵老爷爷1946年出生在河曲县鹿固乡王寺峁村,1965年他在王寺峁村创办了河曲最早的科研小组,从此一直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张满贵十几岁的时候因为家里太穷不得已辍学,小时候经常挨冻挨饿的记忆太深刻,于是他励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要吃饱饭。在他工作期间不断努力为农民增产增收,等到退休后,自己和乡亲们都能吃饱饭了。饿的问题解决了,但是,看着农民种土豆产量太低,卖不出好价钱,农民生活太苦,于是,他决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考虑到老百姓想要脱贫只能靠土地,自己一辈子都在搞科研,一定要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在有生之年为乡亲做点儿事儿,百年之后也不会遗憾”,这是张满贵打算成立公司进行土豆研发的初衷。

借10万块钱成立公司

成立一个公司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他并没有多少积蓄,当时也想到过贷款,但是贷款需要抵押物,他当时并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抵押,尤其是年过60以后再进行贷款条件更是苛刻,所以,贷款这条路行不通。于是,张满贵就找亲戚朋友借钱。老先生回忆说,当时最庆幸的是自己的老伴儿一直陪在自己身边,到处跟着自己去借钱。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张满贵凑齐了10万块钱,在2007年,也就是老先生退休的那一年,他的公司兴农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

公司成立后,张满贵几乎吃住在公司。公司刚起步的时候,非常难,那个时候雇不起人,只有张满贵和老伴儿两个人干活,每天特别累。有一次,两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看到自家的大狗虎子用怜悯的眼神看着自己,老伴儿说:“你看虎子看咱们呢。” 张满贵听了非常心酸。

张满贵在家人的支持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研究出来了新品种。然后他又忙着向村民推荐自己的产品,当时村民们不愿意用他的产品,在他的极力劝说下,部分村民用了他研发出来的产品。大部分村民们的种植非常成功,有的却没有成功,没有成功的村民就去骂张满贵,还逢人就说张满贵的不是。张满贵只能当听不见,继续研究改进。最后终于研究出了让所有人都满意的品种,农民们开始大面积种植。

每年盈利1.2个亿,人称农民的“活财神”河曲土豆版“袁隆平”

从1965年开始参加工作至今,张满贵老先生已经从事了53年的科研工作,参加过20多项国家和省市农业研发推广项目,引进推广了10多个马铃薯、西瓜、谷子等农作物新品种。

张满贵老先生的公司在河曲建立了两个土豆种植基地,共1200多亩,带动河曲县92%贫困户增产增收。公司从刚成立时的小平房的实验室发展成了每年为村民盈利1.2个亿的产业。

取得一定成果后,张满贵的兴农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全力配合县委政府的脱贫攻坚战略,在单寨乡石板沟村和巡镇镇铺路村与县科技局、农委合作建立了对口扶贫点。石板沟村以秋土豆为主,公司无偿提供价值10500元的“同薯23”等原种2780公斤,全村25个精准贫困户均2.5亩,收入4500元。铺路村以夏收土豆为主,公司与农委无偿提供价值10200元的“荷兰薯”2690公斤,全村76户每户示范0.35亩,收入1400元。公司还为文笔镇焦尾城村、沙泉乡高家会村每亩脱毒种薯优惠20元,扶持农民靠种脱毒薯增收。除此之外,公司还经营着许多诸如此类的扶贫项目,从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村民们的生活压力。

他的贡献得了乡亲们和社会的认可,河曲人夸他是河曲土豆“袁隆平”,河曲的老百姓们也称他为农民的“活财神”。

11年品质坚持 生命不息 研究不止

公司经过十一年的发展,一直秉承着“总体规划,逐步实施,创新驱动,农企双赢”的理念,紧抓“诚信”与“质量”。张老先生这样说道:“我们必须有第一个是诚信,第二个是质量。光有诚信,没有质量是不行的。只有质量,没有诚信,也推广不出去。”正是因为老先生对“诚信”“质量”的坚持,才一步步把脱毒马铃薯做成了河曲人公认的富民产业。

张满贵老先生72岁高龄还是经常出差调研学习。采访中我们得知,张满贵的老伴儿生病,十几天前去往北京进行手术,但是手术后得三个月才能康复,张满贵不能一直照顾老伴儿,将老伴儿安置在北京女儿家,张满贵老人放不下土豆研究,土豆虽然增产增收了,口感也更好了,但是外观不好看。老先生说只有品相好了,土豆才能卖的更好,土豆需要不断研究创新,否则就会落后。于是,老先生将手术后的老伴儿安顿在北京女儿家里后,继续去调研学习去了。在我们采访完的第二天,老先生就动身前往陕西进行考察,早上5点出发的,在山岭边远地带走了一天,到了晚上八九点还在路上,而且一口饭都没有吃。

老先生说现在最缺的是人才,科研人才不愿意到山区个体企业工作,没有科研人才,工作进展就会很缓慢。为了吸引人才,张满贵提高员工工资,但是还是缺少科研人才。

当问及老先生最希望得到什么帮助时,老先生笑了笑说“有一条是我一辈子都坚持的,那就是‘靠自己’。靠别人靠不住,即使是政府,政府需要关注的事情太多了。所以只能靠自己。现在做什么事情都是靠自己,我现在出来跑科研、学习都是我自己。”

已经72岁高龄的张老先生仍然奋战在科研的第一线,奋战在扶贫的第一线,用他的全部造福河曲人民,奋斗着迎接朝气勃勃的每一天。

河曲:72岁的土豆爷爷张满贵 坚守扶贫一线创新向前

河曲:72岁的土豆爷爷张满贵 坚守扶贫一线创新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