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看来,“道”是什么?

岩竹先生品鉴生活


生命完美与永恒之道:活在当下!

道即路,用来自由、通畅、无碍通行的。

这里主要指使生命自由、通畅、无碍、完美、永恒生存、生活的方法、方式。

有人积极、乐观、主动的生活,即善心的生活,创造出了善的环境与氛围。因为是有为法,所以有压力、疲惫、乏味、单调的时候。如同喜剧演员带给人欢笑,自己充满压力与付出。因为要挖空心思的让人们笑、开心。积极、主动、乐观的人要挖空心思的积极、主动、乐观起来,所以也劳神费力的。

这种生活不够完美。

有人消极、悲观、被动的生活,即恶心的生活,创造出恶的环境与氛围。难过、悲伤、不愉快是肯定的了。

这种生活更不美好。

有人积极主动乐观与消极被动悲观混杂生活,这也是大多数人的生活,显然不完美。

更重要的缺陷是这几种生活是处于矛盾纠缠和生死轮回中,而不是完美与永恒!

有人会说没有完美与永恒的生活。那是因为你没有发现或根本没有去寻找什么是完美与永恒生活。如同消极生活的人不明白积极生活的美好一样,他只会说诸如生活是命中注定的,我只能为了苦钱东奔西跑、日夜劳累什么的。

世上有一种完美与永恒的生活之道,通常被称为开悟、觉醒、得道、成佛、成圣什么的。

而我把他称为活在当下,这样更容易理解、把握、平易近人、切实际、贴近生活。

当下即是完美与永恒,超越矛盾纠缠,超越生死轮回,超越时空。当下即佛,圆满自在!

活在当下即是活在完美与永恒中,生活在无条件的自在、和谐、鲜活、智慧、爱、喜悦、极乐、清净、慈悲……中!

如何活在当下?

从过去、现在、将来的幻觉中脱离出来,即是时间、空间中脱离出来,即是从矛盾纠缠、生死轮回中脱离出来,即是活在完美与永恒的当下!

如何从过去、现在、将来中脱离出来?

观心,了解心,妄心自消,执着无。功到自然成。

我就是这么脱离出来的。当我通过长期观心从而了解心后发现:

过去只是当下的记忆、回忆即思想;将来只是当下的想象、憧憬、计划、理想即思想;现在只是当下的分别、判断、选择、定义、概念即思想!当下明明白白、不证自明、无修无证,超越过去、现在、将来即超越思想!

真正的我就是当下,当下即是真正的我!当下完美、永恒,超越矛盾,超越生死,超越时空!

过去、现在、将来即是矛盾、生死、时间、空间。所以说当下超越矛盾、生死、时空。

所以活在当下即是完美与永恒的生活之道!

活在当下即是开悟,即是觉醒,即是成佛,即是全然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自由和谐完美永恒


“道”从首从辵,“首”的本义是头,象征万物之初始。“首”和“頁”都代表头部,皆从“八”,“八”或指头上的毛发。“首”字从倒八,八在上也;“頁”字从八,八在下也。“首”上之八,或为幼儿稀疏的头发;“頁”下之八或为刚成年男子稀疏的胡子。胎儿的头部最先发育,占到整个胎体的一半,故以胎儿的头部借代胎儿。胎儿的头部有稀疏的头发,故“首”应指胎儿或幼儿的头部。人之初为胎儿,胎儿是人先天的最初形态,引申而泛指事物的最原始的状态。“辵”与行走有关,表示运动变化。故“道”的本义就是指事物的原始状态及其自然的运动变化规律。强调事物的原始及自然属性。



“道”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最初见于《周易》和《道德经》。中国古老哲学用“太极”来表达“道”的概念。《易·系辞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经》中的“道”与“太极”是相通的。“太极”就是孕育了阴阳的万物之母。所谓“两仪”就是指阴阳,阴阳生于太极。《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一”就是指阴阳,阴阳皆一画也。阴阳生则天地立,所谓一画开天地也。《易·系辞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因为“道”就是孕育了阴阳的“太极”。



然道又分“恒道”和“非恒道”,老子《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恒道。”人类效法天道而制订的用来让人遵循的道,都是“非恒道”。上面所论述的纯自然之道就是“恒道”。《礼记·中庸》中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敎。”所谓“率性”就是顺从本性,不假人为的思索。三思而后行则失之本性矣。天有道,而人法之。人法天道而用于人类社会,即为“人道”。“人道”法自然之道而有了社会属性,人类社会是大自然中最活跃的因素,具有很强的人为性,故其道就不再是纯自然之道,这种道就是“非恒道”。《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法再法,人为因素增多,终成“非恒道”矣。如帝王的统治之道,虽效法乎天地自然之道,却掺杂了更多的人为因素,故其道会随社会的不断变化而变化,故非恒道。




简单地讲,狭义的“道”就是指自然规律,广义的“道”除指自然规律外,还包括由自然规律衍生出来的人类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老子把纯自然规律称为“恒道”,把衍生出来掺杂了人为因素的行为规范称之为“非恒道”。


道家超脱,所追求的是“恒道”;而儒家入世,侧重于“非恒道”。孔子在《易·系辞传》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思就是说,从事物当中抽象出规律性的东西,做为指导性理论,就上升为道;根据事物的属性及运动变化规律而作具体的应用,就形成了器。道是抽象的,器是具体的。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的根本和出发点,道家认为只有纯自然的东西及其规律才是永恒的,掺杂了人为因素的东西及其规律都是权宜的,都不会永恒。深刻理解了道家的这种思想,我们才能真正明白老子“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这句话的精义。老子的这句话直译过来,就是说:道,如果是用来强制别人遵循的,就不是自然而然的,那这种道就不是恒常之道;名,如果是人为的称谓和描述,就一定会有感情色彩,那这种名就不是恒常之名。可道之道、可名之名皆掺杂了人为因素,故而“非恒”也。恒道是事物固有的自然规律,恒名是事物的本来面目,惟其自然,因而永恒。道有奉违,名有褒贬,皆是人为,常变而不恒也。


子夏故坛


道者,规则也。

是存在于万有之中,运行于万有之上,又不随万有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的真理。

寻道,就是研究不断变化的事物,所关注的不会只停留于表面现象,而更执着于去寻找其背后隐藏着的永恒之律。

所以说,科学也在遵循道,也在寻道。

它不断地处理曾经以为符合规律的东西,或修改,或传承,或废弃,或升级。努力使其达到或更接近规则。

并且在现有的系统之内,利用已知的信息,去开发出这个系统所能支持的更多的可能。

看花开花落,历春夏秋冬。测晨星日月,感芸芸众生。道立于其上,亘古未变。

调油盐酱醋,戏嬉笑怒骂。身贩夫走卒,叹存亡盛衰。道隐于其间,隔山莫明。

道, 通者,一通百通;道无处不在。

你劈开一段木头,他在那里。

你举起一块石头,他也在那里。

道,未通者,一窍不通;道无处可寻。

他若在天上,那天上的飞鸟要比你先得。

他若在水里,那海里的游鱼要比你先得。

道,自古以来,就难以解明。

就好比那指路的手指,也只是指出那个方向。

至于手指本身,却与那所指的路毫不相干。

只有行在路上的,才知道需当心体身行。

单从人的方面对于群体的影响来说,行道有大、中、小之分,亦有荒淫无道。

大者胸怀万物,普度众生。

中者顺天应时,不辞大任。

小者手足相亲,家和物兴。

无道者害人害己,祸国殃民。

道既是约束,也是保护。

所谓智慧,即是接近、认识、理解规则,并且按照规则去思想、去实施其行为的过程。

顺道,即是顺规则,即是和谐。

顺规则者,规则亦顺之;故能成,又名得道。

以上内容有借用,有发挥,部分见解难保无疵。如有上知,敬请斧正。


默守诚规330


在你看来,“道”是什么?

“道”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关乎着我们的工作、事业、生活以及做人。“道”是指规则、原则、底线、规律、责任、义务、本份等等,有限制性的特点。

做工作要守的“道”:“尽职尽责”。

做人要有“道”,也就是做人要有原则,要有自己的底线;违反国家法律的事情,不能做;违背良心的事情,不能做;这是做人最基本要有的“道”。

各行各业有它应该坚守的“道”,教师要守的“道”:“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医生守的“道”:“救死扶伤、敬畏生命”;律师守的“道”:“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开店老板要守的“道”:“诚信经营、顾客至上”。只有守住了“道”,各行各业才能发展、进步。

世间万物的变化也有它的“道”,春季万物复苏,夏季骄阳似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白雪皑皑。

做人要有“道”,会少走弯路,人生顺当许多;做事要守“道”,离成功会越来越近;生活要懂“道”,容易获得幸福。

“道”是什么?概念太广泛,它存在于个人的认知中、人生的顿悟里。


轻舞飞扬的脑细胞


在此讨论的“道”,是一种上古哲学概念,其实也就是大自然,全宇宙,万事万物原本的规律。“道”应该是包括物理学、生物学等一切在内,也就是包罗万象。


这个问题,早在两千多面前的春秋时期,孔圣人的老师老子就已经回答过了,或许,我们可以从中知道一点什么。
老子在他的作品,也是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道德经》

开篇就说过了:道可道,非常道。可以用言语表达的道,只是一般平常的道。不可以用言语形容表达的道,那就是不一般的道。

而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对于道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知有了一定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在我看来,道是洞悉宇宙万物变幻的总门,是揭示自然宇宙运行、变化规律的门径。人类一直在追求道,认知道,了解道,然道无止境。只能更接近,却始终无法全部得知,认清道。所以,对于一个普通人,也只能是粗略了解道的皮毛。

对于我来说,道,无非就是工作、赚钱、养家、糊口、生活。


那诗那远方


"道",看很多的回答都注重于"道家",从"老子"的观点去解释。其实,最初用的"道"是通用的,儒学也有很多地方谈到"道",如"朝闻道,夕死可也"、"道其不行矣夫"、"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君子之道四"……


那么,"道"究竟是什么意思?按现在的解释是规则、规律、道路。但这样解释就冷冰冰了,没有"修道"的人文关怀的温暖。


我认为的"道",是从《中庸》里来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就在我的天性之中,天性,宋明理学的区分是是天地之性,充满良善,全是天理;气质之性是后天禀赋的,有善有恶。所以,依由我的天性去做,也就是"率性",这就属于道,时时事事都如此修道养德,就是我认为的"修道"。


幽幽南山客


道者,天地日月星之精灵。统天地之枢纽,日月之心,帝灵也。道生一,一者,太一,太乙也。藏于北极,生于日月,故曰太极。太极之初,元始也。上太乙,下元始。元始者,天乙也。天地之贵神,贵气也。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日月有日月之道,星辰有星辰之道,神鬼有神鬼之道,万物有万物之道。道存天地,法于自然,人神莫敢违之。然世间万物精灵,各有其命,造化不同,难于超越。故有求仙问道,志于超越众生,立法于万物万灵之上,势必得道天助,失道鬼攻,天克地冲,殃杀不尽,灾祸不断。欲改命,必求道。道能改命,命不能改道。故曰:天命难违,违者必死。超越极限,势所必反。道成则太极生,万神归向,天地之势所必然也。经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者,日月阴阳也。太极所照之地,必有得道之人所生。无道失察,必亡天下。故天官书,开元占经云,天之所变,必有灾殃,唯国君任贤,方可消灾。然君已失道,成为昏君,贪恋酒色,岂能任贤乎?不害贤已是万幸。古云:国家,有贤不知一不祥,知贤不用二不祥,用贤不任三不祥。国家有了三不祥,天灾人祸永不停,天命也。道得道失,在于天,不在于人。天与德唯亲,缺德失德,必无道,天下易之。故道就是太极,太极者,天地人神,日月星精之心神也。


日月星主


”道”是什么?那是人类探索先于人类诞生前就已经存在的那些客观事实存在的运行规律而为了人类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便不用长篇累述地不断重复一个相同的事情而取的名称”道”!”道”本身并不具备什么实际意义有意义的只是道所承载的意思或者说到意味着什么?道承载出的意义或者说道意味着的什么才是真正的要表述的东西!”道”只是个中介导引而已!因为”道”本身只是个字而已只有人们为道这个字赋予的意思与内涵才是真正的有用的东西!简单描述道就是一个共同的观念。故再复杂点的描述就是”共同生道,道生共同。”的循环关系。中华民族的古人(或许是上届创造中华文明的古人)是探索自然法则来创建人为文化的而道德经只是中继性的著作有些初始密码并没有涉及。如”阴阳五行”和”德”的定义等等。在”不争之德”已经谈过不再重复。


公议


我的回答是:道,乃人间大道,人间正道也。我记得陆羽的茶经里有这么一句箴言:求物之真,求情之真,求性之真,求道之真。短短12个字,概括了人性的全部。





蓉儿寻找靖哥哥


道德经中有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明了道是这个宇宙的最高法则,讲述了宇宙的起源及变化,又说道可道,非常道,则说这个道本没有名称,是老子称呼它为道,是万物之母,在现在有了规律这个名词后,可以解释为至高的宇宙规律,统御万事万物。易经中又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说明了这个宇宙的规则就是一阴一阳的矛盾对立规律,此强彼弱,此弱此强,给我们的启发及方法论便是任何事物都务必兼顾阴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故凡事必须不能过,不能过刚也不能过柔,看事情不能只看阳的一面,也不能只看阴的一面,想办法办事,既要结合看得见的阳的信息,也要抓住隐藏的阴的信息等等。

更多精彩玄学内容,请关注我(玄运国学讲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