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苹果的能力,如果政策原因,富士康不给他代工,他能不能扶持起另一个“富士康”?

心死六七年55130


首先,富士康,不会倒闭,为什么呢?我在这里就要说另一个企业了,那就是芯片大厂台积电,他们两个都是一样性质的公司,这点上他们都属于代工厂,为什么他们会成功,因为我国地广人多,劳动力进而便宜,同时便宜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定的科技

能力,最后它们两个应运而生~~

两者的单子都是全球,不是个别谁的品牌

富士康和台积电都是为全球服务的,所以加工来说,如果苹果没了,还有其他的企业在这里装配,只是明显没有以前量大而已,但是倒闭,不存在的,受伤也是苹果。而且不止有国产品牌,还有戴尔,索尼等等大厂呢

苹果可以扶持,但是实在不划算

大家都知道,现在很多的苹果手机的加工组装在印度,因为人更便宜,但是如果说要扶持起来的一个企业不是不可能,主要是不划算,因为这个装配主要在夕阳产业,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一体化,效率更高,维护成本也低,这就使得,现在培养企业太累,怎么说呢,真的就是有着钱,为什么不去搞研发,成本上不划算,所以就算政策,也很和这边要斡旋的

最关键的一点,未来手机的趋势

大家都说10年一变迁随着这个10年的结束,我们可能对于未来手机有所更加的期待,无论是在哪个产业,似乎网络,虚拟离我们更加的近,而VR,AR,以及最近爆火的电影头号玩家,皆是对于我们的未来有一个指向,那就是虚拟,而这虚拟的本质更是一场对于硬件的更新大换代,所以,富士康厂能走多久,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苹果若扶持相似的企业,实属不明智。

点赞评论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谢谢大家~~


ICE机智


转眼间,消费者使用iPhone已经十年有余。而如今的苹果和富士康的关系倒显得颇为特殊,他们既不像三星一样展开对攻,也不像有的小型供应商消极怠工,而是靠着“持续进步”维持合作关系。

毫无疑问,富士康是需要苹果订单的,包括外壳加工、最终组装等业务,占据了其整体营收的50%以上,郭台铭虽然也在担心“客户单一”的问题,但显然,他现在还找不到可媲美于苹果的订单。在过去十年,富士康旗下处理苹果业务的部门,一直在壮大,最石破天惊的决策就是把iPhone的外壳生产和成品组装,从沿海地区搬迁到河南郑州。现在回头看看,这真的是一个具有“卓越远见”的决策,一来郭台铭已经感觉到基础代工不再受广东政府的青睐,这里的用工成本、用工数量都无法满足苹果业务的要求;二来,河南省郑州市简直就是为苹果和富士康量身定做了一个iPhone town,这里人数最高达到40万,加之,优胜劣汰、离职流动,每年都会至少有60万人,参与过iPhone的生产,显然,能有如此人力资源的省份非河南莫属了,加之,其地处平原、幅员辽阔、交通便利以及河南人民的勤勤恳恳,这些因素有机地组合到一起,才最终承载起苹果巨大和严苛的产能需求,富士康的优秀之处,正在于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构建起这个永恒的有机体。

当然,苹果的订单也带给富士康和整个河南经济以巨大的好处,富士康的代工利润虽然不高,全靠量大支撑,但总得来说,苹果业务部门已然大幅度领先其他部门,一些高层主管达到人生巅峰,一些中层干部也开始向着“中产阶级”迈进,基层人员则永远不缺乏工作机会,他们素质再差、身体有残疾、脑子进水都能在富士康谋得一份工作,因为苹果的生产流程、周边服务以及物流体系都需要大量人力,总之,苹果订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给富士康带来安全感,这也是为什么郭台铭一致致力于保持和库克管理团队的关系。

虽然连续遭遇杀价,但富士康的管理团队,一直强调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以抢到苹果订单,他们都深深知道,这个订单的重要性远远不止于营收和利润,更掺杂着社会责任和员工安置问题。如前文所述,苹果的订单喂大了整个富士康管理团队,他们长期浸润在苹果节奏中,孤注一掷地争取苹果订单,就好像是同苹果签订了生死状,有一种使命必达的壮烈感,一旦没有苹果订单,整个苹果业务部门都要面临失业,遣散四十万人难度要远远大于招募这四十万人,而且郭台铭还要面对政府的要求,他们也曾为苹果订单孤注一掷,提供大量的土地、人力和政策优惠,河南省因苹果出货,整体的出口额在中部六省中从最末一跃成为榜首,苹果金光闪闪的招牌,更是让其“引入高新科技”的报告非常地扬眉吐气。

所以,富士康面对强势苹果,一直是保持微笑,保持虔诚,在速度、品质、弹性方面做足了文章,不断有新的突破式创新来满足苹果苛刻的要求。相信,整个过程都非常辛苦,但也正因如此,积累起高端制造业的体系和经验,不断地尝试用最低成本来制造出iPhone,这些都将成为富士康乃至整个中国制造史的宝贵财富,或者,正因利润之外的大量收益,才使得巨无霸富士康能十年兢兢业业地向苹果提供虔诚服务。

苹果和富士康合作十年,有过甜蜜的热恋期,一些业内人士透露,苹果最早做手机的时候,富士康还专门派人去美国,在工程角度协助其完成设计,而在遭遇iPhone5巨大失败的时候,苹果没有完全把损失丢给自己的合作伙伴,郭台铭和库克更是以“亲密伙伴”相称,因旗下员工众多,数量之巨常常超过苹果管理层的想象,郭台铭则常常把这些员工饥饿、渴望工作的状态,表现在苹果高层面前,使得他们找到一种“救世主”的感觉,在同等价格下,库克自然会优先把订单交给鸿海来做,这恰是郭台铭作为商人的最高明之处。但朋友间的友谊,最可靠的支撑还是利益关系,事实上,苹果需要借助富士康平台处理代工事宜,搞定中国政府以及管理新一代员工,涉及到技术、文化和人性。

富士康的精密模具、刀具,全球首屈一指,这一直是郭台铭最核心的业务,所以,iPhone外壳的生产订单有70%来自于富士康,如果消费者有幸拆机,会清楚地发现,iPhone外框是一个艺术品般的存在,自iPhone7之后,他们甚至推出了“超级光滑”的外壳,这种外壳非常容易划伤,只需要一颗砂砾就能轻松搞出一道难看的疤痕,地球上或许也只有富士康能够建成“超级洁净”的无尘室,每平方英尺的颗粒数不能超过1000个,操作人员则需要身体素质极好,不能太胖容易出汗,更不允许留有长发,薪资自然也远远高于普通工人;iPhone外框对精度要求非常之高,因为整个金属外框都是作为天线在使用,任何尺寸的偏差都会造成信号的不稳定,相信很多人都记得iPhone4的天线门,总之,现今世界没有哪一家的企业能在精密度、出货品质方面能超越鸿海。

或许,这是苹果始终无法离开鸿海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此外,郭台铭在终端组装方面也诚意十足,全世界都不愿意碰的行业,被他和管理团队搞得井井有条,战斗力十足,既能在高峰期满足苹果的出货量,也能在销售淡季做好准备工作,管理好运营成本,相比之下,和硕、纬创等企业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前不久,前不久更是被曝露出“私自更换厂商物料”,遭遇苹果重罚,代工资格岌岌可危。所以苹果和富士康二者的关系就像一对恋人,时而你侬我侬、关系甜蜜;时而会拌嘴吵架,关系紧张,但最终会走到一起来,共同完成自己的大事业。


科技新发现


答案很明显:不可能。

美国自奥巴马时代就要求美国企业回归本土,重振美国制造业。特朗普更是如此,不断地给美国高科技企业喊话和施压,但成效甚微,原因在于美国本土的制造业环境缺乏国际竞争力。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制造业大国,长三角和珠三角是全球制造业的两部巨型发动机,国内每年有600多万大学生毕业投入职场,中国拥有全世界素质最高的产业工人。

东南亚国家也想开展制造业,但客观条件跟中国差距很远,实际上美国苹果和韩国三星早已意识到完全依赖中国本土生产的危险性,这些年一直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建厂和生产分流,例如和硕、纬创、伟创力等等,但都不成功。事实证明,中国大陆本土外的密集性高科技制造业都不堪重任。

富士康在大陆有员工几十万,已经建好了复杂严密的生产线、精密磨具和整套的测试系统,及其熟练掌握这些高端制造设备的员工,要重建这些,没有三五年根本不成。

即使乐观估计,三五年后苹果公司在中国大陆之外建立了与现在富士康同等能力的苹果生产线。而根据现在手机一年换一代的速度苹果已经会落后华为3到5代,甭说在此期间股票大减,市值崩塌,即使美国政府力保它不死,停顿三五年后其全球领先地位一定会丧失。

美国商务部16日“封杀”中兴3天后,美国福布斯网站刊登了全球技术咨询与调查公司阿瑟顿研究(Atherton Research)首席分析师让·巴普蒂斯特·苏的文章,标题是:“研究:如果中国封杀苹果报复美国制裁中兴、华为,结果会怎样?大规模裁员、股市崩盘”。

巴普蒂斯特·苏说,出现这种局面,苹果将失去19%的收益,也会失去世界上最大的销售市场,而这个市场将是未来强大的增长引擎。不仅如此,市值蒸发将迫使总部位于库比提诺的苹果公司裁员10%到20%,最多会达27000人。

他设想的还只是“禁止苹果产品在中国销售”,还没提禁止苹果产品在中国生产呢,禁止生产是釜底抽薪,苹果失去的就不仅仅是19%的收益了,而是会立即破产。

但中国政府绝不会轻易停止苹果生产线的,苹果虽然是一家美国公司,但由于在大陆设厂组装,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家中国公司。苹果代工厂给国家交纳了大量税金,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同时苹果还采购了大陆最多的器件,对中国经济做出了贡献。如果贸然停掉生产线把苹果搞死,中国也会蒙受不小的损失。

贸易战就是这样,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轻易不能扩大事态,双方都难以承受。但如果冲突上升到国运之争,那恐怕也顾不了这么多了。现在事态远没有发展到这一步,让我们静观其变。


奥卡姆剃刀


先简单了解一下富士康,富士康在2004年就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代工厂,并在 2005年进入福布斯世界500强,此后排名逐渐递增。而出货量最大的苹果手机在2008年才发布第一代产品苹果3G。此时的富士康已经跃居福布斯132名,可以说正值意气风发,此时苹果选择富士康代工也是情理之中。在苹果早几代的产品中,富士康的严格标准和交货能力成就了苹果。如果换一家掉链子的代工厂,品控产能就够苹果喝一壶,当然苹果严格的出厂标准也让富士康在业界名声大燥。

富士康的目前手机订单一半来自苹果,但是,请注富士康绝非仅仅代工手机产品。你所能听到的数码类产品背后都有富士康的身影。戴尔、惠普、索尼、摩托罗拉、思科、IBM、西门子、阿尔卡特等世界知名企业生产电脑、手机、数码相机和显示器等电子产品,大多数都出自富士康工厂。

那么,假如因为某些原因富士康不给苹果代工,对富士康来说就是损失一个大客户,而对苹果来说可能是致命性的损失。至于说苹果能不能扶起一个“富士康”,这要看苹果未来的路线怎么走。

第一种继续和富士康捆绑。苹果这种超级体量的公司最忌讳依赖某一家公司,所以常规情况下,苹果的零部件都会同时选择多家采购以增加议价能力和规避风险,但是对于代工厂来说,苹果确实无可奈何。苹果不是没想过扶持,比如选择忍宝电脑,但队友不给力,不是品控问题就是产能不行,导致苹果不得不依赖富士康。

第二种,凭借强大现金流疯狂扶植嫡系。但是,全球竞争格局下,中国代工在人才和技术方面积累大量后备力量。如果苹果要扶植嫡系,美国有技术但成本高昂,东南亚有人没人才,技术也不过关,选来选去还是中国。可是再重新扶植一个中国代工厂跟富士康区别在哪里?

所以说,在一定时间内,苹果当然有能力扶植新的代工厂,前提是损失其在终端市场的产能、品控,换来一个新的中国牌代工厂,好像有点得不偿失。换你是库克,你会做吗?


镁客网


富士康恐怕比大家想象的更为强大。正巧上周世界智能大会,富士康总裁郭台铭做了演讲,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他几个观点,就知道富士康现在的能力了。


首先,郭台铭认为他现在做的是工业互联网公司。这个价值是消费互联网的100倍。郭台铭的观点依据是麦特卡夫定律。根据梅卡夫定律,互联网价值和终端结点的数量的平方成正比。在工业领域,有大量的物联网终端,这个数量远远大于PC或者手机,所以郭台铭认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价值将远远超过消费互联网平台,甚至是富可敌国。


其次,郭台铭认为,国家正在大力推动实体经济。工业互联网将形成爆发式的增长,迎来了特别好的机遇。富士康会把自身的工业技术对中小企业赋能,实现“实体经济+互联网”。


从经济的视角,富士康认为到2025年,工业互联网创造82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值,是全球经济总量的1/2。


自动化工厂

郭台铭首先强调富士康已经不是一个代工工厂,而是一个工业互联网公司。富士康每天遍布于全世界的几百万台机器都是由物联网连接控制,每天产生几百个TB的数据,经过富士康自己做的硬件,做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通过手机,就可以随意查看任何工厂。


AI+制造

富士康现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大量应用于物流、检测和设备技术诊断等。同时,富士康有自己的云,自己的操作系统,自己的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技术。


云平台赋能

郭台铭说,2017年5月9号,总理参观富士康黑灯工厂(即不需要人,只需要机器人的制造工厂),富士康特地开了一盏小灯。总理说“富士康不能把技术留在公司内部,要替广大中小企业服务”。郭台铭当时承诺,富士康上市后必须为全国几百万家、几千万家小企业提供我们的赋能服务。


看了这些,大家还会简单的认为富士康是一个随随便便可以取代的代工工厂么?


科技行者


因为先发优势和卡位原理,除非富士康自己倒掉,否则在富士康存在的情况下,苹果没法在两三年里从头扶持起一个同等规模的代工企业。

为什么?因为富士康的品控更好,产能更高。新的代工厂即使有苹果的巨额订单,在短期(两三年)的生产效率还是低于富士康的,这就削弱了苹果的竞争优势。

但是富士康不再给苹果代工只能导致双输的结局。苹果的巨额订单如果给了别家,那么富士康将在两三年以后面对一个强大的竞争者。


任易


先说答案,没必要、更没有能力!

首先,苹果并不是万能的,即便是个万能帝国,在当前的工业社会,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最基本的生存方式,没有任何公司有时间和成本去有意培养一个只为竞争而竞争的生态企业,如果这样,拖也拖得死你。

其次,工业社会之间的竞争,重要的是专利和布局,而富士康一大竞争法宝是在专利方面的优势,这个最基本的专利一般厂家是无法避开的。郭台铭曾多次说,他的帝国要维持下去,只有三个武器,一是供应链,一是专利,还有一个是他的梦想——工业银行。你扶持一家新公司简单,但要累积专利却不简单,本身所有的实力公司都在拼命奔跑,没人会停下等你。

第三,富士康有几次在大陆打官司,据称最主要的原因是离职高管把重要的供应链知识带到了新公司,为此富士康穷追不舍。所以供应链是富士康最大的竞争力所在,而这个没有长久时间的积累怎么行?就像人脉一样,没有长期积累,都是空话。故之,即便苹果能扶持起另一个“富士康”,但只凭苹果一家的单子,既没有搞风险能力,也只有绑架一条路可走,这公司的存在有何意义?


互联网俊明说


凭苹果的能力,如果政策原因,富士康不给他代工,他能不能扶持起另一个“富士康”?苹果是完全可以扶持起另一个代工巨头,但现实来说对苹果有一定损失但也能承受。目前苹果并不只富士康一家代工厂,包括富士康一起有18家代工厂。对富士康来说,失去苹果确实会是相当大的损失,短时期之内国内手机厂商的产量也并不能填补其中的空白。

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这个企业的名头并不是凭空得来的。美国《福布斯》在2017年发布的“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榜单中,富士康在全球科技公司中排名第九,在中国科技公司中排名第一。富士康从一个百十来人的小公司不到30年时间,发展成为了一家巨无霸,不但是设备和人多就能解决的,其同样具有科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技术、管理能力、自我迭代的强烈意识。


在手机制造领域中,公司的模具能力相当重要,同时快速反应能力、制造工艺、设备等无不具有重要的作用。富士康的模具生产能力的敏捷性,是其他任何企业无法比拟的。一旦手机企业提出设计方案,富士康可以在48小时之内快速的把样机摆在客户面前,但是其他的手机企业竟然要耗掉1个月的时间来完成一个样机,从这可以看出富士康相较于其他手机生产企业的强大优势。时间就是金钱,就连样机都需要一个月时间,真正大规模生产时反应能力能比得上富士康么?

制造手机并不只是设备和人员,还有需要极强的技术能力。很多人以为代工企业根本不需要多强的技术,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就拿刚上市的富士康股份来说,其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研发投入达到47.84亿、54.86亿、79.34亿远人民币。而富士康科技集团被业界成为中国知识产权界的“黄埔军校”,到2016年年底其全球总专利申请达到了14.21万件,核准量达到了7.96万件,在科技界是相当的强悍。连谷歌等公式也向富士康购买专利,也给很多公司提供商业授权,并通过专利授权整合到代工合同中获得溢价。


另外,大多数代工企业基本只是承担装配、生产的角色,零件没有做到内制化。而富康做到全产业链的30%内制化,而美国伟创力只能做到10%左右内制化,从而是富士康在产品成本和零件品质可控方面具有相当强的优势。其冲压零件和注射型树脂零件、金属模具成型工厂的生产规模在全球领先。另外智能化生产程度在全球的代工企业中也是相当程度的领先。所以富士康在业界具有快速反应、大规模生产、品质可控、生产工艺先进、技术积累深厚等各种领先优势,是很多公司包括苹果公司代工的首选。

而如果苹果要重新扶持一个代工企业也是可能的,主要是在快速反应、大规模生产、品质、生产工艺、制造设备、技术能力、良品率等方面在一段时间内忍受相对较为低下的情况,也许这样的过程不一定让苹果致命但也能伤害到苹果公司本身。当然苹果铁心要这么做也不是不可能的,比如推出低端机重新扶持新代工厂,等代工厂慢慢成长到一定阶段再承担更多的代工业务,也许那时完全抛开富士康也就水到渠成了。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更多分享请关注【东方高扬】。


东风高扬


这个地球缺了谁都是照样转,无论是苹果还是富士康。

马化腾在微信出来后曾经不无后怕的表示,如果我们的微信晚出来半年,可能我们公司就垮了。这绝不是故作矫情的表态,而是真实的商业业态情况。再大的公司不去充分参与世界分工,不去不断进步,都将被时代淘汰。

没有微信就会有黑莓(BBM)、手机之家(Imo)、连我(Line)等软件替代。

像在俄罗斯,VK是俄罗斯各年龄段人群中最流行的社交网络。VKontakte来自于俄语“ВКонтакте”,意思就是“保持联系”。

郭台铭认为他现在富士康做的是工业互联网公司,每天遍布于全世界的几百万台机器都是由物联网连接控制,每天产生几百个TB的数据,将来无论是供方还是需方产生的各种信息,都可以及时处理和分析,马上把需求转换成生产。

听上去很高大上,其实在物联网概念没出来之前,日本丰田公司就是这么做的,只是不叫工业互联网公司。

贸易战没有胜者,只是有的人付出的代价是生活成本变高了,毕竟不让你干,让别人干暂时会提高成本。有的付出的代价则是失业,无法参与世界大分工。

我是满嘴大实话直接往外冒的“天下会会天下”,欢迎您的关注!


天下会会天下


说到富士康,很多人的第一映像都会是“苹果的代工厂”。确实,富士康之所以能白手起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苹果每年给富士康提供了大量订单。可自奥巴马上任后,就一直强调美国企业回归本土,作为美国最大的手机制造厂商,苹果自然成为了美国的首要目标,但一直由于关税等原因没有成功。直到美国新总统特朗普上任,不断给美国高科技企业施压,但成效甚微。今天,笔者就来分析分析,既然苹果能扶起富士康,能回归美国再重新扶起第二个富士康吗?


答案显然不能。虽然我国并不是发达国家,但是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制造业大国,不少人都称中国为“世界制造发动机”。用人成本较为便宜,工人数量又多,最重要的是,中国拥有全世界素质最高的工人。


相比较而言,美国制造业的大环境的客观条件就差得很远了。不只是美国苹果,就连三星也意识到,长期依赖中国代加工的危险性。所以,三星和苹果一会都在国外建厂、分流,比如纬创等。但就目前情况而言,相对较高的用人成本和员工难招的事实,使得进展并不顺利。


就拿富士康来说,目前富士康仅在国内的员工就有几十万,代加工各类先进芯片、组装完全不在话下,每年的GDP相当于好几个三线城市。如果苹果想在美国建立一个完全一样的富士康,姑且不说这些设备,单单是10万员工哪里来?成本是我们的几倍?美国无论如何都吃不消。


所以,现在苹果和富士康的处境很微妙。表面上是富士康为苹果服务。殊不知哪天苹果惹恼了我们,拒绝代工苹果,那结局可能就和“全球技术咨询与调查公司”说的一样,苹果可能面临破产!

不知道各位看官们是如何看待苹果的呢?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让更多人看到您的观点,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