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晚、吐字不清、结巴?千万别让“贵人语迟”的鬼话耽误了孩子

宝宝1岁之后,很多妈妈都格外关注孩子开口说话这件事。特别是看到邻居家差不多大小的宝贝都能说词组了,自己家的还不会说话,心里无比着急。

经常也会有妈妈留言说自家宝宝2岁多了,只会说简单的两个字,抱抱、不要、睡觉。有的就是不开口,直接用手指,或用哭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担心孩子说不好话。

但是,有些妈妈却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孩子“贵人语迟”。可是“贵人语迟”说法究竟有没有科学道理?

有的孩子原本聪明可人,却突然就说话“不利落”起来,总是重复说第一个字,甚至会有些口吃、结巴。家长一方面担心如果不及时纠正,会一直结巴下去;另一方面又怕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

另外,也会有一些年龄比较大的孩子还在说叠字发音的童语,“狗狗”说成“斗斗”,铅笔说成“笔笔”,甚至大人们会觉得可爱而模仿起来,但是这样做反而成了孩子错误的示范。

对照《家庭自测0~3岁宝宝语言发育能力》表,宝宝语言发育正常情况,2~3个月咿呀发音,4个月后会模仿一些声音,7~8个月能发简单的单音节,12个月能表达需求,如“抱”、“不要”、“饿”等。18个月能讲2~3个字的词组,知道“你”、“我”等,2岁之后,逐渐可以说较复杂的句子。

其实,宝宝都是天生的语言大师。有研究表明,刚出生婴儿的大脑就能分辨世界上全部约800个音素,这些音素串起来可以形成任何一种语言。这个时期,宝宝是真正的世界公民。

开口晚、吐字不清、结巴?千万别让“贵人语迟”的鬼话耽误了孩子

0-6岁是宝宝成长的敏感期,除了身体在快速成长外,语言启蒙也进入了关键时期,忽略了这个阶段会影响孩子的基础智能、情商发展、记忆能力、认知水平、社交关系和性格培养。

语言能力是孩子学习其它能力的沟通工具,也是智力水平的主要标志,是智力发展的基础。父母应该牢牢抓住语言启蒙关键期,适时引导,帮助孩子激发自己的语言天赋,促进智力快速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