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龍操盤的公衆號「革命」:微信的激進與焦慮!

張小龍操盤的公眾號“革命”:微信的激進與焦慮!

訂閱號改版已經過去5天了,對於改版的討論,卻還在繼續。

經過這5天的摸索與思考,螢連長髮現了此次大改版引發的一些現象:

  • 在保證文章質量的前提下,整體閱讀量與改版前基本持平;
  • 二條以後的文章,打開率降低,公號運營者的絕大多數精力會放在頭條和二條,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內容質量;
  • 標題以及封面圖,很大程度地影響文章打開率,用戶可以快速決定要不要看這篇文章,
  • 用戶的閱讀效率提升了,質量差的文章將被直接過濾;
  • 螢連長做了很多調查,大部分用戶覺得這次改版,重新定義了用戶習慣。以前的公眾號是以人為維度的連接,而現在是以內容為維度的連接。即閱讀量和內容直接掛鉤。

從以上5點可以看出微信官方的2個想法:

公號運營者需提升內容質量

改版幫用戶提高閱讀效率

這才是本次改版的核心,和所謂的信息流、商業化沒什麼關係。

為什麼這麼說?

我們都知道,微信一直以產品為導向,訂閱號今年的產品更迭速度明顯加快,未來圍繞著訂閱號還會有更多創新。

因此,透徹地瞭解訂閱號的產品邏輯以及微信的價值觀,才能跟得上微信的步伐。

訂閱號的歷次改版中,“用戶”、“效率”出鏡率最高

在張小龍為數不多的公開發言中,兩個關鍵詞經常出現:“用戶體驗”、“效率提升。”

關於訂閱號:張小龍在2018年微信公開課Pro版上表示:“我們的想法是我們應該去改善一個用戶對於訂閱的所有東西的閱讀效率,對用戶訂閱的東西怎麼樣才能找到它,找到重點,這個是我們想要去做的。”

張小龍操盤的公眾號“革命”:微信的激進與焦慮!

帶著對微信價值觀的認知,我們來回顧一下訂閱號的歷次變動。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們把訂閱號的成長曆程劃分成四個時代:

1、初創時代: 給用戶提供更多內容

2012年8月,微信公眾平臺正式上線(初稱媒體平臺或官方平臺),以“創造更好的用戶體驗,形成一個不一樣的生態循環”為發展方向,併為之不斷努力。在公眾平臺發展初期,有幾個比較鮮明的特點:

  • 運營者較少,用戶基數大,關注量大,平臺初期流量紅利效果顯著;
  • 訂閱號的推送屬於即時消息,能像朋友的消息一樣在用戶首頁顯示;
  • 訂閱號有關注、留言功能,大大促進了內容創作者與用戶的互動性。
張小龍操盤的公眾號“革命”:微信的激進與焦慮!

公眾平臺推出之後,為了豐富生態併為用戶提供更多內容,微信提出 “去中心化”的概念,鼓勵運營者尤其是個體運營者,為讀者提供更多原創優質內容,運營者憑藉內容就可以獲得粉絲關注,由此產生了“自媒體”概念,而微信也成為用戶獲取內容的最主要平臺。截止2013年年初,微信公號註冊數量突破201萬。

微信公眾號越來越多,內容也迎來爆發期,一個問題漸漸凸顯:用戶的消息欄會被過多的公號推送佔據,嚴重影響了用戶體驗。終於,微信痛下“殺手”。

2、摺疊時代:幫用戶過濾內容

2013年8月5日,微信5.0版本上線,訂閱號與服務號被拆分,訂閱號被摺疊。因為“用戶的眼球不夠了”,消息太多會打擾用戶。

這次變化的核心邏輯是,把公號文章裝在一個“籃子”裡,如果對內容有需要,用戶可以隨時獲取,如果沒有,微信還是那個社交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次改版同樣引起了公號運營者的“吐槽”,自媒體紛紛表示此舉將使公號生態受挫。

事實上證明,天也沒塌,地也沒裂,微信公號平臺一直在繼續良性發展。

3、個性時代:讓用戶自主選擇喜歡的內容,提高效率

2016年4月,微信6.3.16版本上線,公眾號置頂功能悄然上線,用戶可以把喜愛的公眾號置頂,從而能夠快速定位常看的公號。

張小龍操盤的公眾號“革命”:微信的激進與焦慮!

2018年4月,微信上線看一看“熱議話題”,這個功能就是將熱點事件的相關公號文章聚合,並概括出文章的主要觀點,讓用戶一目瞭然,這無疑為用戶節約了大量時間。

張小龍操盤的公眾號“革命”:微信的激進與焦慮!

就像張小龍說的:“我們希望用戶在用微信的時候,最高效率把必須要做的在微信裡面做完,把時間留出來去做很多別的事情”。

從此,訂閱號進入“效率提升”的節奏。值得注意的是:訂閱號在用個性化設計,提升用戶閱讀效率。

4、規則時代:鼓勵運營者創造出更好的內容

除了為用戶提供更多的閱讀個性化服務,微信也著手在制定作者體系的規則,以鼓勵公號運營者創作更多優質的內容。

讚賞功能的迴歸就是微信建立作者體系的重要標誌。

最初的讚賞功能打賞的是公號並非作者,打賞碼也因路徑過長,效率低下,被人吐槽。因此,微信團隊才不斷與蘋果公司溝通,最終實現了讚賞功能的重新上線,大大提高了打賞的效率。畢竟,公號運營者也是微信公眾平臺的用戶,創作端的用戶體驗也同樣重要。

張小龍操盤的公眾號“革命”:微信的激進與焦慮!

打賞作者的效率提高會必然帶來文章質量的提升,這無形中幫用戶過濾了垃圾信息,使用戶的閱讀更有價值,如果用戶認可文章價值,給予作者打賞,這就形成良性循環。

5、智能時代:讓用戶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5月23日,微信發佈iOS 6.6.7版本,本次版本中,最“奪目”的要數“浮窗”功能。

用戶閱讀公眾號文章或在微信裡打開頁面時,可以將沒看完的內容設置浮窗,浮窗可以停留在微信裡的任何頁面,隨時可點開浮窗繼續閱讀。說白了,這就是個能讓你邊聊天邊看文章的操作,用戶閱讀體驗被進一步優化。本質上講,浮窗功能相當於將“多任務”操作。這表明微信也正從工具向“操作系統”蛻變。

為什麼今年改版的速度加快了?

從訂閱號的更迭來看,幾乎緊扣“用戶和效率“,但是,訂閱號的更迭方向,除了印證了微信自身價值觀外,也說明微信正面臨著一些其他的問題。

內部:內容同質化、信息垃圾爆炸影響效率

在公眾號體系上,目前比較尷尬的現狀是:內容運營者獲取用戶的成本增加,用戶獲取優質內容的效率也在降低!

背後的原因有多個:朋友圈、群的信息爆炸,大量垃圾信息讓用戶不厭其煩;再加上內容創業者的快餐化運營,同質化內容越來越多,很多時候,再好的內容也不過是深埋在訂閱號列表裡的小紅點,無人問津。

這也是為什麼,微信訂閱號從2016年開始,就把重心放在“幫助用戶提升閱讀效率”和“鼓勵運營者提升內容質量”上。

外部:渠道更多元,用戶注意力分散

近年來,直播、短視頻等新媒介的興起,讓內容的展現形式更加多元化。因此,對於用戶的時間和注意力爭奪戰在不斷升級。

在微信如此龐大的內容生態體系下,“頭條系”的強勢崛起,讓微信重新思考內容生態的發展路徑:公眾平臺這顆大樹經過幾年生長,如今枝葉繁茂,綠樹成蔭,但也變得過於臃腫,利益鏈條盤根錯節,深深影響了微信最重視的用戶體驗。

張小龍操盤的公眾號“革命”:微信的激進與焦慮!

微信團隊今年的頻頻出手,就是要裁汰那些枯枝敗葉,讓生態重回良性軌道。

這次改版不是信息流?那到底是什麼?

很多人都在說,訂閱號這次是朝著“信息流”的方向改動,是不是信息流我不多說,因為張小龍有明確表態:不是信息流。

張小龍操盤的公眾號“革命”:微信的激進與焦慮!

既然微信是產品導向的設計邏輯,那就從產品角度來剖析下這次改版的意圖。

1、先 “減”後“精”,提升內容質量

這一次改版變動很大,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改動之一,就是把二條之後的文章都摺疊了。

對於大多數公號來說,精心創作的內容基本只有頭條以及二條,其餘更多是廣告或者推廣,其中有多少真正是用戶想看的呢?

所以這次訂閱號採用了先“減”(減少條數顯示),後”精“(讓運營者集中精力在一、二條上)的策略,鼓勵運營者創作出更多優秀的內容。

2、取關更容易,用戶至上

這裡必須把“取關”拿出來重點說下,因為這是這次改動最大的亮點。

眾所周知,多數平臺都在試圖苦苦挽留用戶,因此在用戶退出的路上設置重重障礙,比如讓關注很容易,取關很難;付款容易,退款很難。

微信訂閱是目前第一個,將關注和取消關注放在了同一個界面的顯著位置上的生態平臺。這是一種極大的胸懷,也是一次冒險的嘗試,畢竟如果被取消關注的公號越來越多,對平臺並非好事。但微信卻把關注、取消的主動權都交給用戶,這正是“去中心化”理念的極致展現。

張小龍操盤的公眾號“革命”:微信的激進與焦慮!

張小龍曾說,看一看會在今年加快節奏。所以,這絕對不是公眾號的終極版本,雖然不知道未來會發布什麼新功能,但通過對過去歷次改版的梳理,我們掌握了微信未來改進方向的關鍵詞——“用戶、質量和效率”。公眾號運營者只要朝著這些方向前進,就能在微信生態中擁有一席之地。

自改版後,“微信要做信息流了、要開始加快商業化”的聲音此起彼伏,這源於公眾號運營者們對“微信是不是要賺錢,也許有商業化壓力”等焦慮發酵導致。

但事實上,作為微信生態的從業者,思考清楚微信這麼做,都是想要優化用戶體驗就足夠了。因為,這就是微信最本質的思維方式。

真正理解微信的真實意圖,才能完美catch微信紅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