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都人都愛吃的美食——方言叫做粸(qí)

關於(粸“qí”)字

于都有很多“qí”,于都人很會做“qí”,也很喜歡吃“qí”,一直以來,我總想知道我們土話中說的“qí”有沒有這個字。我看到有的朋友用“餈”字,查了字典,“餈”的讀音和“qí”不一樣,意思也比較窄:“把糯米蒸熟搗碎後做成的食品。”所以我不贊成用“餈”字來表示我們方言的“qí”。有的把它說成“米果”,意思差不多,但是這充其量只能算是意譯,還不是那個字。我根據形聲字的特點,猜想是不是應該一個食字旁加一個“其”字。我翻閱了很多辭典,沒有找到那個我意想中的“qí”字。今天我終於找到了能準確表示于都的“qí”的字,它是“粸”!以前我臆測這個字的時候,怎麼就沒想到用“米”字旁呢!

于都人都愛吃的美食——方言叫做粸(qí)

“粸”是古代漢語中對一類以大米制成的食物的稱呼,湖南省郴州地區的汝城與桂東兩縣和我們于都一樣的叫法,由於部分客家人居住於山區,與外界交流不便,該稱謂因此未被異化。與此類似的語言現象在我們寧都還有很多,比如我們于都方言中的“走”和古漢語的“走”都是“跑”的意思,一般的走路我們成為“行”,古漢語也用這個字表示走路,只不過我讀“hang”(我想古漢語中也應該讀“hang”)。所以有人說,客家方言是古漢語的活化石,真是有道理。

于都人都愛吃的美食——方言叫做粸(qí)

粸,多種多樣,我一口氣能說出十幾種粸——糯粸、黃粸、燈盞糕、饃饃子、靚板粸、搞粸、芋包子、薯包子、番薯粸、米凍粸、鬆糕粸、雞卵丸子、豆子糕、糖圓、油餅、薯包魚、捲心糕……

于都的粸,主要原料是米,有以糯米為主的,比如糯粸、雞卵丸子、捲心糕;有以生米(即秈米)為主的,如燈盞糕、靚板粸、芋包子。還有以麵粉為主的,如油餅。

于都人都愛吃的美食——方言叫做粸(qí)

于都的粸,有的直接將米蒸熟,在碓窩裡將它打成糊狀,如糯粸、黃粸;大多數粸還是將米磨成粉或漿,再加上其他原料。加的原料有芋子、薯、番薯、豆子等。芋子、薯都要用牙缽刷成漿,和米漿混在一起,加上一些鹽、香料什麼的,做成團煮著吃,或者在油鍋裡燒、炸。還有的粸會在米漿中加上一些鹼性的水,這鹼性的水可以用石灰水,有的要砍專用的灌木燒成灰,濾出鹼水。有的在米漿或者麵粉里加上酒娘發酵,這樣做成的粸有鬆糕粸、饃饃子、油餅。

于都人都愛吃的美食——方言叫做粸(qí)

于都的粸,吃法多樣。各有所好,各取所需。可以蘸糖或者蘸辣椒水吃,可以炒著吃,可以煮著吃,可以蒸著吃,可以吃,更多的是用油燒,外脆內軟,香氣撲鼻。

幾種難忘的粸

在我的記憶中,有一種讓我非常難忘的粸,我們叫它為油粸,雖油膩,但卻極為好吃~

于都人都愛吃的美食——方言叫做粸(q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