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之人,難與共事

知守閣主:近日重讀《菜根譚》,感悟良多。其中滋味難與言說,但又不吐不快,淺論一二,諸君參考。

平庸之人,難與共事

洪應明語:“至人何思何慮,愚人不識不知。可與論學,亦可與建功。唯中材的人,多一番思慮智識,便多一番臆度猜疑,事事難與下手。”

如何解釋呢?大意就是品德高尚的人或者聰明且目光遠大的人,他心裡所思所憂慮的事情,愚昧無知的人或者庸人是不知道的,也不理解的。

我們可以和這種【至人】討論學問,亦可與愚笨的人合作創業。但是那種既不智慧也不愚笨的平庸之人,做起事前怕狼後怕虎、思前想後,憑自己的想象、主觀臆斷猜疑別人,很難與之合作相處。

我們與身邊的人可能都是被此言所中,真是一針見血啊。世間萬物時刻迷失本性,經歷愈多,猜疑越重,我等眾人為何就忘了初心,總是顧慮重重呢?

平庸之人,難與共事

有一段充滿禪機妙語言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人生少年時,無憂無慮,初經世事,自然思慮單純。而到了中年,經歷世事坎坷,人情冷暖後,就開始猜疑一切,開始“看山不是山”。紅塵歷遍,世事滄桑後,迴歸到“看山還是山”的晚年,一切不過自在隨緣。

而這個“看山不是山”的中年豈不是洪應明所語的【中材的人】,他們處處“多一番思慮智識,多一番臆度猜疑”,讓人很難與之合作相處,反不如那個如“庸人”般的少年,少年人“初生牛犢不畏虎”,未經世事、未受打擊,反而能勇猛直前。

平庸之人,難與共事

那麼,人生當如“少年”,做一個“任爾東西南北風,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庸人”,因為未經世事,所以未染塵埃,因為未受打擊,所以充滿勇氣,他至純至性,他至剛至柔,如初生之太陽,是可以合作建功的。

行文至此,似有所得,曾嘗聞人言:“富貴不常有,貧賤豈生根;莫欺少年窮,長成威名震。”

《菜根譚》讀來發人深思,今用“庸人”換“少年”的想法是筆者讀書之偶得,個人之見,恐貽笑大方,見諒。

平庸之人,難與共事

《菜根譚》之佳句共賞:

家人有過,不易暴怒,不宜輕棄。此事難言,借他事隱諷之。今日不悟,俟來日再警之。如春風解凍,如和氣消冰,才是家庭的型範。

問祖宗之德澤,吾身所享者是,當念其積累之難,問子孫之福祉,吾身所貽者是,要思其傾覆之易。

善人未能急親,不宜預揚,恐來讒譖之奸,惡人未能輕去,不宜先發,恐招媒孽之禍。

原創手寫,唯求一讚。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