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中国远征军,跟随王震将军进疆,他却说是西农改变了他的人生

他,生于战乱年代,炮火岁月中他辗转流浪心中却始终向往知识;他,怀着对日寇侵略罪行的刻骨仇恨,投笔从戎报名参加中国青年远征军;他,响应国家号召,跟随王震将军,在解放大西北、进军新疆、建设边疆的伟大事业中成长。回首一生,他却说:“如果不上西农,我可能就一直流浪,是西农改变了我的人生!”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走进陈冰老人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参加中国远征军,跟随王震将军进疆,他却说是西农改变了他的人生

陈冰,1926年生,原名陈泽民,山东青岛人。1944年考入西北农学院园艺系,同年参加中国青年远征军。1946年复员后回西北农学院继续学习,1949年在西北农学院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兵团二军司令部参谋、一兵团酒迪运输司令部汽车保养团军代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部综合计划科科长、新疆自治区石河子地区计委主任、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计委主任、生产兵团第八师师长、新疆自治区改革开放办公室主任等,2012年从中信集团离休。

为求学一路流浪,投笔从戎参加中国青年远征军

参加中国远征军,跟随王震将军进疆,他却说是西农改变了他的人生

陈冰小学毕业时,正赶上山东沦陷,当时对于求学心切的他来说只得离家,在沂蒙游击区临时中学初中上了一年,13岁被迫开始了流亡学生生活。在安徽,陈冰进入一个收容性的临时中学,跳级考入高中。只上了短短8个月,由于战事吃紧,学校解散,15岁的陈冰继续北上流亡,徒步从安徽经河南洛阳,扒难民闯关火车到达西安。

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冰从报纸上得知,西安成立了流亡学生就学辅导处,这让近5年在生死线上挣扎的他有了一线希望。1943年8月,陈冰进入西安流亡学生收容站,9月在风翔流亡学生辅导处补习功课。1944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北农学院园艺系,当他走进校园时,感觉西农不仅实现了他求知的梦想,更像回到了一个久别温馨的家。同年10月,怀着对日寇侵略罪行的刻骨仇恨,陈冰响应号召,投笔从戎报名参加中国青年远征军

编入辎汽十四团,老校长感念同校情谊救学生

参加中国远征军,跟随王震将军进疆,他却说是西农改变了他的人生

随着滇西战役的胜利,陈冰等被编为远征军辎汽十四团(全部是西北各大学大学生),成为一名二等兵,凭借已有的英语基础和良好的身体素质,经过美国军事教官三个月魔鬼培训,他们“速成”毕业,成了汽车驾驶兵。从印度东北角原始森林的雷多驾驶了一批军用吉普车,组成车队,沿着没有完全修好的泥泞的中印公路(当时称最危险的史迪威公路)艰难前行,经过缅甸,回到云南昆明,在昆明郊区驻军。

1945年,日本投降,学生兵要求提前退伍。 1946年,陈冰等从昆明出发,经过云南、贵州、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六省开到南京陆军部,卡车上缴,任务完成,陈冰也正式退伍。

在贵阳短暂停留时。一天,陈冰和学生兵看到电影院有关于抗战残疾老兵免费观影的布告,他们冲了进去,不成想,其中两名学生兵被贵阳警备司令部以聚众闹事罪名被抓走,陈冰等十分着急,多方打听营救方法,得知时任贵州省党部主任委员是曾任西北农学院院长的周伯敏时,初生牛犊不怕虎。陈冰等一行急忙赶往贵州省党部,费了一番周折,见到周伯敏,看到陈冰一行,操着陕西腔的周伯敏问他:“你们找我干什么?”听到来访意图后,他接着说:“1944年学潮你们把我赶走了,现在还认我这个校长吗?”陈冰等笑着回答:“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你是我们的校长,我们岂能不认。”看到这些抗战报国的热血青年,周伯敏心软了,临走时,手书放人的一张便条,让陈冰等直接去贵阳警备司令部带走同学。

退役回校继续完成学业,跟随王震将军进疆奉献半生

参加中国远征军,跟随王震将军进疆,他却说是西农改变了他的人生

1946年6月陈冰退役回母校继续完成学业。复学后,陈冰十分珍惜校园生活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感,认真攻读学业,担任班长之余,还被推选为园艺学会会长、山东同乡会会长、学校战区灶灶长,他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文体活动,把被战争夺去的时间和青春年华找回来。

1949年3月至4月,作为学生骨干,陈冰参加护校斗争,5月提前毕业。5月20日,王震将军率部解放西北农学院,陈冰等100余名学生报名参军,随王震部队挺进大西北,来到新疆。参军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兵团二军司令部参谋,一兵团酒迪运输司令部汽车保养团军代表,赴湘、陕招聘团副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九军司令部农业组组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部综合计划科科长,新疆自治区石河子地区计委主任、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计委主任,生产兵团第八师师长,新疆自治区改革开放办公室主任直到1990年,是自治区党委特批延期离休至65岁的厅级干部,这时,被称为“活地图”“化学脑袋”的陈冰已经在新疆奉献了41年。“一生踏遍万重山,足迹长留大漠间;自信不曾虚度日,余晖映红迟暮年。”陈冰用这样一首诗概括自己的人生历程。

进疆初期,陈冰曾陪同王震司令员,张仲翰政委走遍新疆,参与了勘测、定点、布局等,规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未来发展蓝图,在广漠的戈壁荒滩中建起一座座现代化农场和绿洲新城。改革开放后,陈冰创造了四个第一:第一个在农八师开展农业国际合作,与澳大利亚在新疆建立起第一个合作植棉基地;第一个大面积推广滴管和地膜棉;第一个把新疆棉花打入国际市场。调入自治区后,他直接负责全疆开发区和边贸口岸的规划建设。“可以说,我没有辜负母校期望,在实现国家西部大开发,深化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中尽了自己的一点力量。”陈冰自豪地说。

参加中国远征军,跟随王震将军进疆,他却说是西农改变了他的人生

“如果不上西农,我可能就一直流浪,是西农改变了我的人生。”这是陈冰常常挂在嘴边的话。闲暇时,回忆起在母校学习生活的场景,陈冰总感觉历历在目。他饱含深情地说,我现在还能叫得出全班同学的名字,每年的行程单上都安排了西农之行,希望有生之年再回母校,到校园走一走,到三号楼看一看。无论身在何处,西农永远是我最深刻的记忆!

欢迎各位学子选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造,更多相关资讯关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招”头条号

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闻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