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中的茅台——太平猴魁

都说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小壶最一开始便是因为太平猴魁不一般的长相所吸引的。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太平猴魁到底还有哪些独到之处吧~

1| 太平猴魁的来历

据说古时一位太平县的山民去采茶,行至山间,忽然闻到一股奇香,环顾四周,终于发现在悬崖峭壁上有几棵老茶树,香味正是从那飘来。无奈山高无路可循,只能离去。

但始终忘不了那茶叶的异香,于是这位山民就开始训练猴子,每到采茶季节,就会给猴子带上布套,让它们代去攀岩采茶,猴魁的名字由此而来。

哈哈哈,被骗了吧!其实不是每个名茶都有个美丽的传说。太平猴魁的来历却是有迹可循。

家住猴岗茶农王魁成,人称王老二,具有丰富的茶叶生产经验,特别精于茶叶加工,用精心选出又壮又挺的茶鲜叶,制出的干茶质量高,称为“王老二魁尖”。且由于该茶的品质位于尖茶的魁首,首创人又名叫魁成,产于太平县猴坑、猴岗一带,故此茶称为“太平猴魁”

2|太平猴魁.干茶外形

其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太平猴魁的叶片色泽匀润呈苍绿色,叶脉隐隐泛红,被称为“红丝线”。而只有顶级的太平猴魁才会出现“红丝线”,因此红丝线也经常被茶友们用来判定是否是手工极品的一个参考指标。不过,即是是极品猴魁也未必会出现“红丝线”太平猴魁的叶片色泽匀润呈苍绿色,叶脉隐隐泛红,被称为

茶叶中的茅台——太平猴魁

红丝线”。

茶叶中的茅台——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红丝线

红丝线的问题:古籍记载真正的太平猴魁,叶脉隐现红丝线,现行太平猴魁国家标准,也明确注明顶级太平猴魁,部分主脉暗红,事实上古法所制太平猴魁,的确叶脉支脉间有隐现红丝,注意,也是指支脉间,而且还是隐现,但古法因为效率太低又特别容易红杆,很早以前就已经几乎没人使用了,本来古法也只是隐约有红丝线,自从统一改用现代制法以后,红丝线这个特征可以说就已经彻底消失了,很多不良商家拿杀青缺陷红杆冒充红丝线

太平猴魁.制作工艺

产地:产于安徽省黄山市

北麓的黄山区(原太平县)新明一带,该区低温多湿,土质肥沃,云雾笼罩。主产区位于新明乡三门村的猴坑、猴岗、颜家。尤以猴坑高山茶园所采制的尖茶品质最优。

采摘:于谷雨前后开始采摘,采摘时间较短,每年只有15---20天时间,立夏前停采。要求在清晨朦雾中采摘,一般只采到上午10点。

加工:鲜叶经杀青,毛烘,足烘,复焙4道工序制成。上好的猴魁均手工制做。

等级标准:

其品质按传统分法:猴魁为上品,魁尖次之,再次为贡尖、天尖、地尖、人尖、和尖、元尖、弯尖等传统尖茶。

产品分为五个级:极品、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茶叶中的茅台——太平猴魁

茶叶中的茅台——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品鉴

外形:太平猴魁扁平挺直,魁伟重实,简单地说,就是其个头比较大,两叶一芽,叶片长达5~7厘米,这是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其鲜叶持嫩性较好的结果,这是太平猴魁独一无二的特征,其他茶叶很难鱼目混珠。

颜色:太平猴魁苍绿匀润,阴暗处看绿得发乌,阳光下更是绿得好看,绝无微黄的现象。冲泡之后,叶底嫩绿明亮。

香气:香气高爽持久,太平猴魁比一般的地方名茶更耐泡,“三泡四泡幽香犹存”,一般都具有兰花香。

滋味:太平猴魁滋味鲜爽醇厚,回味甘甜,泡茶时即使放茶过量,也不苦不涩。不精茶者饮用时常感清淡无味,有人云其“甘香如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用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茶叶中的茅台——太平猴魁

茶叶中的茅台——太平猴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