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课程第二课 比特币的诞生

比特币的诞生

要学习区块链,自然离不开区块链的第一个产品比特币,由于区块链技术最初是在比特币领域使用,所以很多人误以为比特币就是区块链,其实这是不对的。比特币只是基于区块链技术上的一种应用,当然它也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应用。

区块链的最初出现是为比特币服务,目前区块链所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泛,区块链+金融、区块链+能源、区块链+政府、区块链+版权、区块链+医疗、区块链+物联网、区块链+农业、区块链+慈善等等,区块链已经渗透进各行各业。

本节我们就从区块链的第一个应用比特币入手,结合着实际应用,学习区块链技术,并看看这项技术是如何为应用所服务的。

在介绍比特币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为什么比特币会出现,并且现在变的如此值钱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我们人类社会从实物货币到符号货币再到数字货币的演变,其次要理解数字货币的未来。

货币的进化包含下面四个阶段:

以物易物

实物货币

(部分商品充当一般等价物,如黄金)

符号货币(如纸币)

数字货币(如比特币)

以物易物

实物货币

(部分商品充当一般等价物,如黄金)

符号货币(如纸币)

数字货币(如比特币)

从货币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货币一开始是实物货币,黄金白银等等,它们被当做一般等价物,是因为它们具有稀有性的特点,本身的价值等于被交换物品的价值。后来,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贵金属沉重、不易携带的缺点暴露了出来。我们逐渐过度到用纸币进行商品的交易。我们现在所见到的纸币,制作成本可能只有几厘钱,却能够换取价值100元的物品,这是因为有国家的信用背书,让人们相信这一文不值的纸币能够换100元的物品,能够提供100元的购买力。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连纸币也懒得带了。现在很多人出门几乎都不带钱包了,带一个手机扫扫二维码就可以了。之所以这么方便,是因为我们大部分时候使用的是记账货币。比如发工资只是在银行卡账户上做数字的加法,买衣服只是在银行卡账户的数字上做减法。整个过程中不需要见到纸币,所有的过程都是在记账。记记账,就可以完成发工资、购物等,这么轻松的事,到底由谁来负责呢?在我们国家,就是各家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和央行来负责记账,央行拥有整个国家大账本的记账权,这是一种中心记账的方式。

不过,符号货币(或者我们常说的纸币)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符号货币所所代表的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符号货币的数量增加,而逐渐贬值的。如果政府多印钞票,那么老百姓手里的钱就会越来越不值钱,这就是所谓的通货膨胀。随着符号货币的发展,通货膨胀一直像一个幽灵一样,围绕在每个国家上方,逐年的通货膨胀,也就意味着每个人的财富在逐年的缩减。

特别是在当今世界大格局下,美元的霸主政策不可动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初,为了确立美元的霸权,美国人曾经对全世界做出承诺,就是要各国的货币锁定美元,而美元锁定黄金。怎么锁定呢?每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有了美元对全世界的这个承诺,美国人就不可能为所欲为。说的简单点,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意味着美国人不能随便地滥印美元,你多印35美元,你的金库里就要多储备1盎司黄金。

但是,在1971年8月15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关闭黄金窗口,美元与黄金脱钩。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开始,也是美国人对世界的一次背信弃义。对于整个世界来讲,当时人们还不能完全理清楚头绪。原来我们相信美元是因为美元背后有黄金,美元成为国际流通货币、结算货币、储备货币已经实行了20多年了,人们已经习惯使用美元。

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再次冲击了全球经济,仰仗着美元的全球购买和融资能力,美国以极低的成本刺激经济,很快从金融危机的阴霾中复苏,但全球经济再也回不到2008年前的增长水平。其实就相当于全球所有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为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大亨们买单啦。因为当时所有的资金账务都是以美元来结算的,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债务国。

我们举个例子

假设美国现在和日本之间有一千万美元的债务,这一千万的债务是通过美元结算的,那就是说美国人在还给日本人债务的时候,他需要给日本人一千万美金。可是美国经济没有那么好,它的政府拿不出一千万美金,那么为了还日本人的债,它要怎么做呢?要么就是勒紧裤腰带,紧衣缩食给日本人凑那一千万美金;要么美国就大量的印刷钞票,印一千万美金的钞票给日本。

换了你会怎么做呢,也许你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你会凑那一千万美金,不过美国政府会选择第二种方式,去印一千万的纸币给日本,印一千万的美元的成本,大概也就是几万美金,换句话说,美国花了几万美金,就从日本掠夺走了一千万美金的价值。当然实际上,经济的情况比我说的要复杂多啦,我这里只是为了和大家说明白这个道理,尽量把模型简化啦。不过美国可以从08年金融危机中快速复苏,基本上就是美国资本家冒险,全球劳动人民买单的这么一个道理。

可是谁也不是傻子,谁也不甘心被美国政府平白无故的剥削,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直接改变了世界原本一些固化的逻辑。人们不仅开始利用互联网维护自身的权益,也开始利用互联网创造一些,本应该由政府来创造的东西。

2008年的金融危机,再一次让全球民众看到了纸币的缺陷,真正意义上的数字货币正是诞生于2008年,2008年10月31号,一个化名为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密码朋克中发表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这篇论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支付方式,这种支付方式不仅不需要银行这种的中介机构,甚至可以不需要央行来提供交易媒介(货币)。

从比特币一开始出现,它首先是去中心化的,也就是没有任何一个中心,网络上所有的节点都是平等的,中心化就意味着可篡改,去中心化则意味着少数节点的篡改毫无意义。在信任的情况下,可以实现价值的传递。

所以中本聪在2009年1月3号,在挖出比特币的创世区块的时候,在创世区块中插入了这么一句话,“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2009年1月3号,财政大臣站在对银行的第二次救助的边缘”),这也是泰晤士报当天头版的标题,借以对政府的讽刺。

这节课我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了一下比特币诞生的来龙去脉,让大家从经济和社会的角度理解比特币,而在基础课程中,我将基于比特币来给大家介绍区块链的相关技术。在下一节课中,我将给大家介绍学习区块链的一些常用名词。

基础课程第二课 比特币的诞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