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给我们的教益:再谈军队转业干部认知调整

前些天,写了一篇关于转业干部如何调整认知,以避免被边缘化的文字。

果不其然,有些人并不认同,坚持认为转业干部就是要保持自己心中的“理想”。

这恰恰就是一个认知问题。

因为认知不同,对所谓的“理想”就会有不同的理解。

有的人认为,“理想”就是按照自己心中所设定的那种“观念”去行事,凡与自己内心中的“观念”相抵触的人和事,就是丧失了“理想”。

而有的人则明白:人,只不过是活在自己的认知中,活在自己的观念中。只有走出自己的心,才会知道世界不是所想象的那样,认知才会打开,才会适应这个世界,才能寻找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想”。

股神巴菲特,就是这样一位“明白人”。

他的实际经历,给了我们不论是来自陆军、空军还是海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的转业退役战友们许多启示。

巴菲特给我们的教益:再谈军队转业干部认知调整

Chapter 1

股神巴菲特,年轻时曾在一家救济中心服务,照顾那些贫困的人。

起初他极不适应,束手无策。因为他只是个成长中的孩子,而那些贫困人群,年龄都比他大,人生经验比他更多,甚至能力比他更强,而且有些人对他缺乏善意。那些人都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他巴菲特一个小孩子,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但工作过一段时间,巴菲特渐渐有所领悟。

到了晚年,巴菲特承认:养成我一生智慧的,恰在我无法理解、无法适应的重要人生阶段。

——他所说的这些受益终生的智慧,是什么呢?

Chapter2巴菲特所领略到的第一件事:学会看世界

我们以为自己了解这个世界,但这只是一个错觉。我们所了解的,是自己的主观认知,并非是这世界本身。我们所了解的众生,也不过是自我的投影。

正因为我们对这世界缺乏足够了解,所以才会做事磕磕碰碰,总是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只有走出自己的心,打开自己的认知,才能真正看懂这个世界,适应这个世界。

作为转业干部,我们所了解的这个社会,我们所形成的那些对人生、对社会的认知,其实只是军营所灌输给我们的。

如果,我们走不出来,也不愿意尝试着去改变,那就只能让这个“错觉”伴随我们一生。

巴菲特给我们的教益:再谈军队转业干部认知调整

Chapter3巴菲特领略到的第二件事:遇到恶,才知道什么叫善

巴菲特的一个同学,在救济中心照料几个孩子。其中一个小孩子暴力倾向严重,无故殴打其他小朋友。巴菲特的同学就劝导暴力孩子。

不曾想,暴力孩子认真解释说:我是为他们好呀,他们不乖不听话,我才训诫他们的。难道你希望他们都变成坏孩子吗?

你这……暴力孩子的回答,让巴菲特和同学大吃一惊。

对此巴菲特说:我这时候才意识到,一个人偏离自我,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我怀疑自己能否帮助他,但毫无疑问他是我的老师,让我避免成为他。

对于转业干部来说,不也是如此吗?我们在军营里,总是被那些挥舞着“牺牲奉献”大旗的人所训诫、所修理,我们习惯了把那些挥舞着“牺牲奉献”大旗的人视为“导师”和“偶像”,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偏离了自我,也成为了那个挥舞着“牺牲奉献”大旗,动不动就指责这个、修理那个的人。

但是,有没有可能,那个挥舞着“牺牲奉献”大旗的人,就是那个暴力孩子呢?

如果,我们不打开自己的认知,去真正了解和认识这个社会,那么,会不会我们一辈子充当了那个暴力孩子还自认为在干着充满“正义”、“理想”色彩的事情呢?

Chapter4巴菲特领略到的第三件事:你所拥有的一切,并非是源于你的能力

年轻时的巴菲特,喜欢卖弄聪明,迷信当时在美国风行的励志鸡汤。认为凭自己的智力,理应得到更多。

但在救济中心服务过之后,他的看法慢慢改变。

他发现,一个人手中的一切,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环境赋予的,另一部分才是自己努力得到的。

如果一个人误把环境赋予当成自己的能力,就会陷入愤怒之中,就会扭曲自我认知,最终成为一个愤愤不平、但一事无成的人。

巴菲特正是避免了这一点,才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不少转业干部认为全社会要“尊崇”军人就是要“尊崇”自己,认为自己顶着退役军人的光环,就理因得到一切。

因着这种认知,他们始终无法以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身份去重新认识社会,去重新开拓一份新的事业。

同时,这一认知也告诉我们,大可不必因为在部队遭到了“逆淘汰”,因为转业安置遇到了“潜规则”,暂时的人生境遇不理想,而自暴自弃,自我放弃。

因为“你所拥有的一切,并非是源于你的能力”,那些在部队晋升的比你快的、那些转业安置的比你好的,并非是他们的能力就比你强,你没有理由怀疑自己,放弃自己。

巴菲特给我们的教益:再谈军队转业干部认知调整

Chapter5巴菲特领略到的第四件事:能力是高于环境的存在

正因为环境不理想,所以才需要我们的能力。

巴菲特在救济中心,见到许多年轻时挥金如土、一掷千金,但人生渐行渐下,最终一贫如洗的人。

他说:这些人共同的特点是:脆弱,依赖性强,总是渴望更多关注。

事实上,这些人都曾出身于富贵之家,但他们把所有的钱,都花在用来购买自尊上。

但是,自尊是源自内心的力量,花再多的钱,也无法从外界买到。

对此的洞察,让巴菲特出了一身的冷汗,从此努力夯实自身的能力,才让他成为今天的自己。

是啊,环境是外界赋予的,也是会随时变化的,就像有些人在部队因着某种背景、某种关系、某种机缘得以快速晋升,但这个环境包不了他一辈子,形势变了,领导换了,他也就成了一堆一无是处的烂狗屎。

而只有自身的能力,才能超越一切,能够帮助你改变一切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脱颖而出。

转业到了地方,在部队那个环境里的一切都不再算数,这其实也是一件好事。

环境已经变了,唯有你自身的能力素质,才是真正属于你的。

Chapter6巴菲特领略到的第五件事:如果你不努力,就会被环境所压倒

环境有两种,一种是绝对环境,另一种是相对环境。

绝对环境,就是彻底灭杀你能力的情形。比如说贫困地区,资本匮乏,纵然你能力再强,也难以养活自己,更难以有更好的发展。

相对环境则不然。

相对环境因为资本充裕,因而构成能力的等级线:如果你的经济状况低于平均线,这个落差就是你能力的缺失。如果你的经济状况高于平均线,高出的部分就是你的能力——巴菲特说:如果一个人,处于资本充裕地带还显得有心无力,那就需要重新认识自己了。

作为转业干部,应该说大大小小都会有一个平台,这个平台究竟有多大并不重要,能否在这个或大或小的平台上,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才是最重要的。

努力的人、有能力的人,能为自己创造平台,而不努力的人,就是拿到了一手好牌也会输得一塌糊涂。

巴菲特给我们的教益:再谈军队转业干部认知调整

Chapter7巴菲特领略到的第六件事:能力的本质是资本

年轻人的心,纯净纯粹,对金钱有种本能的厌恶与抵触。

小时候的巴菲特,虽然显露出了商业的天资,但未能免俗,一样对资本怀有成见。

但在救济中心服务期间,他的想法慢慢改变。他亲睹了贫穷,而贫穷往往会带来自尊的缺失。所谓悲悯,所谓善行,所谓帮助,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充足的资本之上的。

如果一个人对资本怀有偏见,又如何在这个世界践行自己的良善?

这就是巴菲特后来成为股神的一个重要因素,他渴望帮助更多的人,就必须赋予自己更强的能力。

德兰修女说:穷人是伟大的。

——但贫穷并不伟大,相反的是,贫穷是需要整个社会合力改变的不公平。

前些天,河北一位以707分的高分考上北大的贫困家庭孩子,写了一篇关于“感谢贫困”的文章,流传甚广。

其实,应该感谢的不是“贫困”,而是她和她的家庭对待“贫穷”的心态、改变“贫穷”的决心。

正因为她不甘于贫穷,决心与贫穷做抗争,才取得了人生的第一个胜利,向改变贫穷走出了第一大步。

前几天的文章中,我提出转业干部要学会“向钱看”,要成为“势利眼”,有些人不太赞成。

我很理解他们,他们就像是年轻时的巴菲特,“内心纯净纯粹,对金钱有种本能的厌恶与抵触”。

但他们绝对成为不了后来的巴菲特:有着强大的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

巴菲特给我们的教益:再谈军队转业干部认知调整

Chapter8改变认知

总结巴菲特的六条,归结为一句话:

——改变认知!

转业干部,从军营来到地方,那种迷茫、惶恐与无助,仿佛就是刚踏入社会时的巴菲特。

只有如年轻时的巴菲特那样,于惶然之际思考,寻找自己的所在,才能在挣扎中变得更加坚定和强大。

只有如年经时的巴菲特那样,以利刃剖开心中的晦涩,不断明晰自己的认知,使认知洞穿真实的人心、人性,才能走出迷惑惶然,才有能力应对一切不堪与艰难,也才会实现你心中的“理想”,把你心中的那份光明、正义影响足够多的人。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