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劳力士32系机芯 广为人知的优劣势

强大的“内芯”,代表着劳力士无与伦比的研发实力,强大的“内芯”代表着劳力士的勇气突破的十足底气。

浅析劳力士32系机芯 广为人知的优劣势

劳力士于2015年巴塞尔世界钟表珠宝展上隆重呈现颁授了14项专利技术的32型机芯。一起来看看32系机芯上都做哪些创新技术!

32系机芯的研发并不是某个机芯的改进版本,而是品牌大力研发的重磅,可以说是机芯升级换代的里程碑。

浅析劳力士32系机芯 广为人知的优劣势

官方32系机芯数据资料

镂空自动陀 和 滚珠轴承

钨合金摆陀一体化设计,自动陀的镂空变大,多了劳力士的logo小皇冠;继续做了防腐蚀的镀铑处理,整体看起来更细腻光泽且很好地保护了机芯。中心夹板上的圆纹拉丝给人一种全新的体验。目光很快集中到了自动陀中心,劳力士在32系机芯的滚珠轴承上面还动了一点小心思,用于固定自动陀的螺丝不是三颗一字螺丝而是一颗特殊三角形异形螺丝。估计是防止不良的师傅肆意拆卸机芯。

浅析劳力士32系机芯 广为人知的优劣势

自动上链机制,少数表友曾质疑过这里的问题:磨损、摩擦、走时不准。其实这是很多品牌腕表都会遇到的问题。

浅析劳力士32系机芯 广为人知的优劣势

原因在于,品牌的自动陀在这里使用了一根单一的摆陀轴并传递能量。如果长期使用,润滑油会干涸,加大中心轴磨损产生位移,再加上自动陀就只有一根中心轴支撑,受到震荡是就会导致自动陀擦边,损坏机芯。擦边重则会磨损镀层,影响机芯美观,轻则影响上链效率;更为甚者,碎屑散落在机芯里面,影响手表走时。

浅析劳力士32系机芯 广为人知的优劣势

31系机芯的自动陀轴承以及擦边问题

劳力士在32系机芯上使用了滚珠轴承的设计,利用7颗滚珠保证自动陀的平稳转动;从而代替了原本的销杆轴承。

浅析劳力士32系机芯 广为人知的优劣势

31系与32系自动陀对比

手表自动上链时,销杆轴承与摆陀之间磨损时在所难免的;而滚珠轴承摩擦力小,所导致的磨损也就小,从增加了保养的时间间隔。至于自动陀擦边多是由于表友不当的使用导致的。希望表友们在佩戴手表是尽量避免一些“作死”做法,冲击震荡导致轴承脱落变形。

特氟龙涂层换向轮的改变

31系换向轮的主体材质不是黄铜而是铝合金,密度低,在手表上链时损耗也自然减少。

新款32系机芯上的特氟龙换向轮采用的是黄铜材质,只是象征性地在内壁喷了点红色,大概是为传统起装饰性作用;劳力士采用的特氟龙换向轮以润滑、耐磨等大噪至今,现在,32系机芯却取消了特氟龙涂层;相比31系机芯来好像噪音也大了些。

浅析劳力士32系机芯 广为人知的优劣势

但新旧的换向轮在重量上没有任何变化,运行能量上倒是没什么损耗。个人猜测劳力士之所以一改特氟龙换向轮为铜制换向轮,可能是因为特氟龙质地软,考虑到强度的原因,毕竟32系机芯要支撑70小时的动力储存。(这也是下面要讲到的动力增长)

70小时的动力储备何来

32系机芯在动储方面的改变,是此次升级中最显而易见且具有实用性的。提高了动储时间的方式无非是串联或是并联增加发条盒数量或是增加发条长度(像朗格曾经就使用过两条长1.85米的发条,动储达到31天),而这次劳力士独辟蹊径,提升了机芯发条的容量,而不增加发条盒的尺寸,劳力士决定将发条盒内壁的厚度缩减一半,从而充分地利用空间,发条盒可装配更大容量的发条,让手表机芯的动力储备达到10个小时以上。

浅析劳力士32系机芯 广为人知的优劣势

浅析劳力士32系机芯 广为人知的优劣势

32系机芯搭配的发条盒在扭矩输出上的稳定性方面肯定不及31系机芯,通过增加发条长度来提高动力储存时间的方式,的确会导致力矩在开始和结束的输出差值过大。除非再加装很衡能装置来保证走时准确度。另外,发条盒从尺寸上所较3135机芯有所增长。

从整体板路来讲,机芯的直径也增大(机芯资料显示为40毫米);整个夹板的设计非常厚,而且很稳固。它的夹板依然是3/4封闭式的,来保护它里面从发条盒到二轮、三轮、四轮,到擒纵叉的运行。

浅析劳力士32系机芯 广为人知的优劣势

既是天文台认证 精度再次升级

劳力士的精准度一向被大家所认可,为了再提升自我走时精度;32系机芯的14项专利中,也包括了最新的“镂空擒纵”(译为:Chronergy),它是基于杠杆擒纵做的升级,原本大概只有1/3的力量是可以从发条传到摆轮上;而新的擒纵结构可以让发条的效率提高到15%;几乎一半的能量传递给了摆轮,这样就能节省大量的能量。镂空擒纵较杠杆擒纵来说重量都变轻,降低了惯性。

浅析劳力士32系机芯 广为人知的优劣势

浅析劳力士32系机芯 广为人知的优劣势

LIGA(电铸微制造技术 此可保持零件的极度精细度和光滑程度)制作出的顺磁擒纵叉和擒纵系统的能量利用更高。擒纵叉和擒纵轮采用了镍磷合金制成,不受磁场的干扰;且还具有高硬度、耐磨性和良好的摩擦性能。擒纵叉上的合成红宝石只有125微米,比杠杆擒纵结构上的擒纵叉要小50%,性能提高更多。它的优势显而易见,更准、不受干扰,且节省能量。

劳力士经典的游丝和摆轮

提到自主游丝,我们首先会想到劳力士的游丝。也就是2000年,劳力士研发的Parachrom顺磁性蓝铌游丝。Parachrom游丝采用的铌锆合金。它在抗震、防磁等方面均比普通的游丝强出一个等级。

浅析劳力士32系机芯 广为人知的优劣势

浅析劳力士32系机芯 广为人知的优劣势

既然提到了游丝,自然少不了摆轮。摆轮游丝系统是机械表的核心部分,起到计时基准的作用。蓝游丝固然很吸引目光,但往往忘掉了精细游丝之所以精准,全赖与之相连的摆轮所产生的惯性效应。劳力士的工程师为微调平衡摆轮的惯性效应进行了系统性的革新改良,创制出星状微调螺丝,大大提高腕表的精准度。

当然,还有很多细节上的改变,关于32系机芯的创新技术先讲到这里,最后总结:

32系机芯优点及缺点

1. 新技术支撑下的零件设计、工艺、打磨都有了提升

2. 机芯板路设计更加合理,各组件功能更加稳定耐用

3. 在机芯尺寸无改动的情况下,70小时动力无疑更符合潮流趋势;

但是,

1.精简掉传统特氟龙红轮,导致上链声音较大

2.长动力带来的摆幅下降问题需要时间验证

浅析劳力士32系机芯 广为人知的优劣势

劳力士坚持追求“精准、耐用、便捷”的制表理念,让不少表迷为之倾心;每一款机芯都值得去拆卸、测评、交流讨论,对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很感谢劳迷与钟表媒体的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