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共有30个锦衣卫头子,数他胆小,办案时因恐惧而“发了疯”

明朝皇帝,大部分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猜忌疑虑之心极强,对他人缺乏信任感,总感觉满朝文武个个都心怀叵测,不怀好意。这个毛病的始作俑者是开国皇帝朱元璋,洪武年间对功臣宿将的大屠戮,就是这种毛病的一次总爆发。明朝功臣们被杀得七零八落,朱元璋仍然不放心,于洪武十五年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明朝一共有30个锦衣卫头子,数他胆小,办案时因恐惧而“发了疯”

锦衣卫,表面上看来是皇帝的侍卫机构,其实这仅仅是其职能之一。锦衣卫最重要的职能有两项,一是情报职能,用各种手段监视、窥探朝野臣民的言行动向,及时发现其中的所谓谋逆不法之徒。二是刑狱审案职能,有了锦衣卫,皇帝就可以绕过刑部、大理寺等朝廷司法机构,避开冗长繁琐的正规程序,随心所欲直接抓捕、审讯、甚至处死官吏大臣,等于是皇帝惩处反对势力的一条快捷通道。锦衣卫凌驾于朝廷司法机构之上,直属于皇帝,锦衣卫头子也就是指挥使,都由皇帝最宠信的心腹担任。

明朝一共有30个锦衣卫头子,数他胆小,办案时因恐惧而“发了疯”

明朝从建立到覆灭,近三百年间,一共出过三十个锦衣卫指挥使。他们都是皇帝的忠实鹰犬,狐假虎威,为虎作伥,不知有多少忠臣义士死在他们手中。不过,这个职务地位虽高,口含天宪,威风八面,却并不好干。因为说白了,锦衣卫头子就是皇帝豢养的一条恶犬,专门针对位高权重的文武大臣,干得全都是得罪人的差事。如果瞻前顾后不敢下死手,皇帝不满意,认为你不忠心,自身难保。但如果出手太过狠辣,激起朝廷大臣公愤,皇帝会毫不犹豫把你抛出去当替死鬼,以维护自己的明君形象。毛骧、纪纲、马顺等锦衣卫头子,全都因此死于非命。

明朝一共有30个锦衣卫头子,数他胆小,办案时因恐惧而“发了疯”

因此想干好锦衣卫指挥使这个差事,让皇帝大臣都满意,最后还能全身而退,实在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活,胆量和心计缺一不可。明朝景泰帝在位期间,第九任锦衣卫头子卢忠,就因胆小吃了大亏。卢忠的前任,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倒霉蛋、锦衣卫头子马顺,因为触犯众怒,在朝堂上被众大臣活活打死,最后不了了之。卢忠于正统十四年继任锦衣卫指挥使,马顺之死想必给他的心理阴影不小。

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人俘虏,景泰帝继位。结果瓦剌人后来又把明英宗朱祁镇放了回来,搞得景泰帝好不难受,最后他还是硬着心肠把朱祁镇囚禁起来,内心深处对朱祁镇充满戒惧防范之心,生怕他有一天会复辟。朱祁镇被囚禁在南宫中度日如年,文武大臣一概不得觐见,身边只有几个宦官服侍他。

明朝一共有30个锦衣卫头子,数他胆小,办案时因恐惧而“发了疯”

其中有个老宦官阮浪,心地善良,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对朱祁镇冷眼相看,而是依然对他尊敬有加,服侍殷勤备至。朱祁镇从皇帝变身囚徒,尝尽人间冷暖,老宦官阮浪的善意,大概是他此时能在人世间感受到的唯一温暖。景泰三年的一天,朱祁镇和阮浪闲聊,得知他快过生日了,于是二话没说,把随身一把精致考究的金刀送给了阮浪。

阮浪也是个没心没肺的人,全然没想到朱祁镇此时的敏感处境,不仅收下这把金刀,还把此事告诉了他的好友宦官王瑶。那句古老的真理再度显示出可怕的威力:别把秘密告诉你的朋友,因为你的朋友还有朋友。宦官王瑶也没太当回事,他与锦衣卫指挥使卢忠是莫逆之交,闲谈时又把此事告诉了卢忠。

明朝一共有30个锦衣卫头子,数他胆小,办案时因恐惧而“发了疯”

卢忠深知景泰皇帝对前任皇帝朱祁镇心怀忌惮,恨不得马上弄死他,只是抓不住把柄。得知此事,心中一阵狂喜,暗中感谢上天平白给他一场大富贵。于是他立即上报景泰帝,声称废帝朱祁镇用金刀收买宦官,为他传递内外消息,极可能有图谋复辟之意。景泰帝得知后果真发了雷霆之怒,《明史》记载,“帝震怒,捕二人下诏狱,穷治之。”立即让锦衣卫把阮浪和王瑶关押入狱,严刑拷打,逼迫他们招供朱祁镇有谋逆之心,眼看就要惹起一场惊动朝野的大案。

谁知卢忠高兴了半截,却再也高兴不起来了。因为案情刚开了个头就进行不下去了。宦官阮浪和王瑶虽是刑余之人,却还颇有良心义气。他们一看因为自己不慎,可能使得废帝朱祁镇无辜受害,于是两人抱定必死之心,要把这件事硬扛下来,锦衣卫十八般大刑全用遍,两人奄奄一息,却一口咬定金刀与朱祁镇没任何关系,“词终不及上皇”。

明朝一共有30个锦衣卫头子,数他胆小,办案时因恐惧而“发了疯”

卢忠此时成了一只爬杆猴,上不去下不来。案情一直得不出皇帝想要的结果,景泰帝对他的不满可想而知。但再继续用刑,两个人犯必死无疑,好端端一个谋逆大案办成死无对证的无头案,景泰帝怕不敢当场宰了他。但若就此匆匆结案,诬告皇亲、欺诈皇帝的大罪就会从天而降,让他吃不了兜着走。加之此案久拖不决,朝廷大臣都察觉到了皇帝和卢忠的险恶用心,不愿让皇家兄弟相残,朝野民间舆论哗然,“物议汹汹”,卢忠一时进退无路焦头烂额,简直要崩溃了。

其实卢忠这样的人,真不适合当锦衣卫头子。这点事要是搁到别的锦衣卫指挥使手里,简直都不是事儿。屈打成招、伪造口供,向来是锦衣卫的看家本事。但卢忠却瞻前顾后,总觉着牵涉到两任皇帝,兹事体大,不敢乱来,又想大富贵又怕搞砸,最终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想起自己当初一时糊涂去告密,卢忠肠子都悔青了。

古人大都迷信,卢忠烦恼之余,想起了去求神问卜。《明史》记载,卢忠去找了一个叫仝寅的“神算子”,在京师很有名气,想让他给自己指点迷津。也该着卢忠倒霉,这个仝寅也是个正人君子,对此事颇有耳闻,虽然他只是个跑江湖混饭吃的,却很有正义感,他知道来者就是想陷害朱祁镇的锦衣卫头子卢忠后,“以大义折之”,义正辞严给他讲了一番大道理,最后没好气地对卢忠说:“此大凶兆,死不足赎!”你马上有大祸临头,回去等死吧。

明朝一共有30个锦衣卫头子,数他胆小,办案时因恐惧而“发了疯”

卢忠一听更加绝望。案件没办完,他居然“发了疯”。之所以要打引号,因为《明史》记载,“忠惧而佯狂”,说他恐惧过度,为了保命故意装疯。但古代没有法医给他做精神鉴定,所以他到底是真疯还是装疯,只能存疑。在办案中因恐惧而“发疯”的锦衣卫指挥使,明朝仅此一例,结合他的表现,说他是最胆小的锦衣卫头子实至名归。

明朝一共有30个锦衣卫头子,数他胆小,办案时因恐惧而“发了疯”

办案的主审官兼第一证人既然疯了,此案只能不了了之。最后朱祁镇安然无恙,只把宦官阮浪和王瑶斩首,就此结案。几年之后,景泰帝病死,朱祁镇重新登基,对这个险些害死他的卢忠恨之入骨,不管他是真疯假疯,“已而忠果伏诛”,杀掉了卢忠,让这个小人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