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高考热点控诉网游到底是谁的悲哀

摘要:蹭高考热点控诉沉溺网游之害,到底是谁的悲哀?我想,不是这个母亲的悲哀,是社会和舆论的悲哀,舆论似乎对网游之害已经麻木,甚至像温水煮青蛙,平常是无感的,成为社会见怪不怪的庸常之恶。媒体报道太多了,没有极端个案的出现,已经很难成为新闻,很难激起记者的报道兴趣。只有借助高考这样的新闻背景,借助一些触目惊心的家庭悲剧,才能让人们麻木的神经受到一点触动。

蹭高考热点控诉网游到底是谁的悲哀

吐槽青年出品

高考季,一个母亲控诉网游的公开信,再次提起了舆论对网游这个老大难社会问题的反思。这位绝望的家长在信中写道: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作为一个往届考生的母亲,每当此时,我都无法自制的想到自己曾经成绩优异的儿子,因沉迷“网游”导致高考失利、至今未曾走出的经历,我终于忍不住含泪提笔给您,也向全天下的孩子们写下这封信。她最后呼吁:”命运掌握在你们自己的手里,而绝不掌握在你们自己的手机里!”

哪个父母不望子成龙,哪个少年不曾在心中有过一个高考梦,但让很多少年无法自制的网游,击碎了他们的梦,击碎了父母的期待,也让每年的高考成为他们无法释怀的心病。

蹭高考热点控诉网游到底是谁的悲哀

在这封信的新闻跟帖中,有网友说,赶在高考的时候写这样的信,明显是在蹭高考的热点“黑”网游。--我不了解那个母亲是不是特意选高考这个时间,是不是就为蹭高考的热点,是又如何呢?蹭高考热点有什么错呢?一方面,高考已经成为这个母亲这个家庭的一块心病,沉溺网游导致孩子高考失利,高考成为她心中过不去的一个坎儿――更重要的是,如果不借高考这个热点背景,平时写这样的信,作这样的呼吁,你会这样关注吗?不与高考这个牵动千万家庭神经的背景联系起来,我们会意识到沉溺网游对这么多家庭这么多年轻人的命运造成如此不堪的影响吗?

蹭高考热点控诉网游之害,到底是谁的悲哀?我想,不是这个母亲的悲哀,是社会和舆论的悲哀,舆论似乎对网游之害已经麻木,甚至像温水煮青蛙,平常是无感的,成为社会见怪不怪的庸常之恶。媒体报道太多了,没有极端个案的出现,已经很难成为新闻,很难激起记者的报道兴趣。只有借助高考这样的大背景,借助一些触目惊心的家庭悲剧,才能让人们麻木的神经受到一点触动。

这个母亲蹭的不是热点,而是面对网游这个成长杀手的无奈、无力和无助,制造了那么多社会问题,网游产业却越来越壮大,吞噬青少年时间的爆款网游越来越多,印钞机神话刺激着更多的资金进入这个产业,规范却远远落在后面--引发媒体批评后,假惺惺地弄个不堪一击的防沉迷系统,过了舆论风头,故态复萌问题依旧。

我一直很不理解,为什么对网游的监控和治理总是跟不上,为什么舆论一再呼吁的分级制度总提不上日程,为什么防沉迷系统在爆款网游面前总显得那么弱智,为什么千万家长的呼吁每次都像打在棉花上使不上力?不得不感慨网游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大和贪婪,为了暴利不择手段。想起桑德尔教授在《公正》中谈到过的一个典型案例,见证了利益集团的无耻。

菲利浦•莫里斯是捷克共和国一家生意很大的烟草公司,由于担心吸烟使医疗费用不断攀升,捷克政府考虑提高烟草的税额。为了阻挡税额的增加,菲利浦•莫里斯成立调查团,给吸烟对于捷克国民预算的影响作了一个得失分析。该研究发现,吸烟给捷克政府所带来的收入要大于支出,其原因在于:尽管烟民在世期间,会在预算中花费更多的医疗费用,可是他们死得早,因此能够给政府在医疗、养老金以及养老院等方面节省数目可观的费用。根据这一研究,如果将吸烟的“积极效果” 包括烟草税的财政收入以及烟民早死而节省下来的钱 计算在内,那么,国库每年的净收入将达到1.47亿美元。这份得失分析激起众怒,一名评论员写道:“烟草公司过去常常否认烟草能够杀人,可是现在他们却为此吹嘘。”一个反吸烟组织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广告,它展示了停尸房中一具尸体的脚,脚趾头上贴着一枚标价1 227美元的标签,这代表着每一例与吸烟相关的死亡,将给捷克政府节省的开支。(摘自《公正》)

网游产业虽然没有做出类似的无耻报告,但让人担心的是,利益驱动会使其成为改革和规范的阻力,绑架决策,阻碍分级,置行业利益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之上。这个母亲的控诉,既是对网游的控诉,也是对监管不力的控诉,但愿监管者能听到并听懂这种含泪带血的呼吁。不能再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家长监管和孩子自律,分级不能等了,防沉迷的硬约束不能等了。网游虽然没有道德原罪,但面对那些由此导致的看得见的社会问题,不能再无动于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