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韩系车,现代与起亚为何活成了两个样子

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相比起2000年的时候来说,变化是天翻地覆的,合资车不如当年那么吃香了,自主品牌也不像当年那么不堪入目了。俗话说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韩系车刚入中国的时候风生水起,如今有的霸气依旧,有的却日落残阳了。

同为韩系车,现代与起亚为何活成了两个样子

曾几何时,韩国品牌的车品在中国国内被大量的消费者所接受,尤其是在25W以下的各个车型,销量之高,从路上各个车型的出现率就可以看到了,那个时候的销量,可以直接PK日本车,也只比德国车低一点点。如此高的销量也为韩国车企在中国打下了坚实的用户基础。

韩国品牌在国内最著名的就是现代跟起亚了,北京现代在华北地区一直都很有影响力,尤其是当旗下的产品伊兰特拿下了首都北京的部分出租车订单之后,北京现代的车型就被冠以性价比和使用的代名词了。起亚则是在华中和华南地区拥有了自己的客户群体,凭借其偏向运动的外观,打动了相当多年轻人的心。况且韩国品牌的优势就在于相比起日本车,它的配置又多又齐全,比起德国车,价格和空间也有一定的优势。总结起来韩系车的优势就是,性价比+空间+合资品牌

同为韩系车,现代与起亚为何活成了两个样子

但是如今这些优势却并不明显了,尤其是自两年前,SUV的浪潮开始之后,国内自主品牌开始发力,吉利,奇瑞等多年积累的品牌能力在SUV上得到体现,自主品牌的性价比比起韩系车来说更加高,配置上也拥有一定的优势。同时比起韩系车来说,国内自主品牌可以得到更多的政府支持。自此韩系车的生活便不再是顺风顺水了

SUV的大风潮中,现代和起亚都迎风而动,起亚推出了自己的KX系列和智跑来迎合市场的口味,现代则是以IX系列的SUV作为主打车型。都一定迎合了市场的口味。可惜的是,由于前两年中韩双边关系的原因,整体的韩系车销量都在减少中。不过2018年开始,现代和起亚这一对难兄难弟的状况却出现了分叉,现代下销量开始逐渐恢复,6月总销售达到了8万台以上,可是起亚的销量却并未有任何起色,反而几个月持续下跌,6月总销量已经跌破了3万台是什么导致了这个情况的发生呢?

下面一张是现代6月份的销售情况表

同为韩系车,现代与起亚为何活成了两个样子

同为韩系车,现代与起亚为何活成了两个样子

通过这张表可以很明显的看到,IX35作为占比中唯一的一台SUV也只占到了14%的比重,反倒是紧凑级的轿车领动占比超过25%,综合算下来,领动,悦动,名图三台车覆盖了8-15万的售价范围,也满足了从A-级到B级车型的需求,整个销售占比占到了大概60%.

也就是说,现代在适应SUV风潮的时候,并没有放弃所谓的轿车市场,秉持着两条腿走路的做法,并不害怕当SUV的热潮退却的时候,影响自己的销量。而销量上升也说明了现代的几款轿车是相当接地气,迎合了消费者需求的。

可是起亚就不像现代那么聪明了。

同为韩系车,现代与起亚为何活成了两个样子

同为韩系车,现代与起亚为何活成了两个样子

同样的占比表格,起亚的销售主力是起亚智跑,一款紧凑级的SUV,第二名则是起亚KX CROSS,一台小型两厢车,而这两台车便占到了整个起亚销量的55%。可是众所周知的是,SUV浪潮18年已经渐渐有消退的趋势了,如果还把SUV列为主推,那么销量下滑是必然的,起亚曾经主打的SUV车型KX3和KX5销量甚至都无法罗列进入主要销售车型,可见其在SUV领域也没有了热度。

更可怕的是,起亚曾经是一家以轿车为主销车型的车厂,起亚K5更是被人调笑,屌丝有三宝,索八K5迈锐宝,但在榜上可以看到,K5已经消失不见,在没有停产的情况下K5销售量如此地下,令人唏嘘。可以想见,起亚在把自己的目光投入到SUV之后,对自己的轿车车型是有多么的忽视。焕驰和K3这种7-12万级的跑量轿车居然加起来不足7000台的销量,真的是凉的不行。

同为韩系车,现代与起亚为何活成了两个样子

这样一分析,起亚为什么会成为如今这个景象,似乎也没什么好意外的了,主打SUV却无法成为主力,轿车又不投入研发能力,起亚的凉凉可能在今天也可能在明天。如果现在开始学习一下现代的做法,或许起亚也有回魂的那一天,但如果还想这样得过且过,法系车一倒,起亚也就是下一个了

真会玩车/撰稿: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