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公安記憶:警花出更

上一期《鹿城公安記憶:非凡1996,英雄本色(上)》的互動話題是《刑警林勇》劇照的拍攝地在哪裡?現在揭曉答案。

鹿城公安記憶:警花出更

《刑警林勇》劇照

鹿城公安記憶:警花出更

分局廣場路舊址,這是它當初的模樣

1984年,鹿城區公安分局機關辦公樓位於廣場路70號,2003年,分局搬遷至廣場路118號辦公。

鹿城公安記憶:警花出更

這是它現在的樣子

古樹蒼勁,牆壁斑駁。透過舊址的大門,讓我們將時光倒流至25年前的1993年,一支由女警組成的摩托車巡邏隊從這裡出發,出現在溫州城區的大街上,成為鹿城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1993年11月,鹿城區公安分局組建了全市首支女子摩托車巡警隊。每當夜幕降臨,十幾輛摩托車從分局有序駛出,頭戴鋼盔、身著警服,女子巡警隊開始了從晚上9點至次日凌晨2點的環城巡邏。

上世紀90年代,溫州作為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先發地區和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社會治安方面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鹿城區各類刑事治安案件隨之上升。為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社會治安穩定,1993年,鹿城區在全區範圍內組織開展了打擊車匪路霸、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和嚴查賣淫嫖娼的“三打一禁”專項鬥爭。與此同時,鹿城區公安分局專門安排警力進行夜間大巡邏。

得知這一消息後,分局婦女委員會提議組建一支由各機關科室和派出所女民警組成的“女子巡警隊”。這個頗有新意的提議得到了分局黨委的認可,非建制的女子巡警隊很快成立。

巡邏首先要考慮交通工具。1993年,當時大街小巷最流行的是二輪摩托車,分局當時也購置了警用摩托車,於是摩托車成為了女子巡警隊巡邏的首選。隨後,政工部門篩選了45名持有摩托車駕駛證、工作積極、形象陽光的女警作為巡邏隊的一員。

王勤當時是分局婦委會主任,女子巡警隊就是她與婦委會的幾名主要成員提議組建的。王勤回憶,不少女同志接到被選為巡邏隊成員的通知時,都毫不猶豫地接受了工作任務,並且引以為豪,積極參與。

鹿城公安記憶:警花出更

當時分局的女民警主要從事內勤工作,原來警校學到的警務技能都差不多忘光了,這對巡邏來說是個不利因素。於是,女子巡警隊請來了武警教官,對女警的隊列、擒拿等警務技能進行艱苦訓練,有時在訓練場上一站就是幾個小時,隊員們都絲毫沒有怨言。

巡邏使用的警用摩托車由女警所在單位提供,所在單位沒有摩托車的,由王勤負責統一調配。巡邏時,每輛摩托車一般乘坐兩名女警。

鹿城公安記憶:警花出更

1993年11月15日,全市首支女子摩托車巡警隊第一次出動,上路巡邏執勤——白色鋼盔、白色臂章、白色手套,20多名女警駕乘白色的五洋摩托車伴隨著閃爍的警燈,從分局大院出發,出現在廣場路、人民路等城市主幹道,以及車站、碼頭等治安複雜區域。

據民警回憶,女子巡警隊的隊員們平均年齡大約30歲,當時大多數人都已經結婚成家,為人妻母。白天在各自單位上班,晚上還要擔負巡邏任務,而且是在冬天。女警們付出的艱辛也是常人無法體會的。

鹿城公安記憶:警花出更

右為徐東菊

徐東菊當時是鹿城區公安分局西山派出所的戶籍內勤,也是巡警隊中負責開“頭車”的女警之一。當年徐東菊已經有五年駕齡,得知入選女子巡警隊時,徐東菊立馬就答應了下來。這在她看來,是非常值得自豪的一件事情,雖然難免兼顧不到家庭。據徐東菊介紹,當時女兒才剛剛5歲,丈夫也時常加班,每次參加巡邏前她都把孩子交給母親。白天戶籍窗口的工作結束後,吃過晚飯,徐東菊就前往分局集合待命。

鹿城公安記憶:警花出更

每次出發前,隊長都會事先佈置當天的巡邏任務、路線,一般分為兩組,在城區內開展治安巡邏。家住城區西面雪山路的徐東菊,巡邏時最南要到南郊,最東要到洪殿。結束巡邏回到家中已經是深夜,第二天一大早,依舊準時回單位上班。

鹿城公安記憶:警花出更

“那時候隊裡的女同志參加巡邏都非常積極,從不推三阻四”,女子巡警隊成員蔣曉春說道。蔣曉春當時是雙嶼派出所的戶籍內勤,每年的12月份都是窗口民警最忙碌的時候,因為要進行人口統計年報,窗口的女同志都要加班加點甚至通宵達旦整理數據。即便這樣,每週的夜間巡邏也一次都沒耽誤。

王勤回憶,當時區裡不少其它單位的熟人每次碰見她,話題都離不開這支女子巡警隊,言語中更是羨慕地稱之為“警花出更”。周邊的人民群眾更是津津樂道,每週女子摩托車巡邏隊從分局出發,遠遠地就引來群眾關注,“女警們又出動啦!”

巡警隊的主要任務是巡邏防控為主,同時作為路面機動警力,在個別單位需要協助配合偵查時,也及時進行支援——盤問、檢查、製作筆錄……

鹿城公安記憶:警花出更

左起肖延、王勤、蔣曉春、張帆

據參加巡邏的隊員回憶,當時巡警隊裡年齡最大的民警王興勤,已經45歲,是分局紀檢監察室的紀檢員。原先巡邏隊招收隊員時,要求35週歲以下人員參加,論年齡與體質她都不是理想人選,但她積極報名,平時訓練跟年輕人一樣,並做好後勤保障工作。

鹿城公安記憶:警花出更

民警肖延和張帆在當時的隊伍中算是最年輕的。肖延21歲,剛剛從浙江省人民警察學校畢業,分配到鹿城公安分局工作;張帆剛滿22歲,剛參加公安工作1年。入冬後的溫州潮溼寒冷,夜晚溫度更低,但女子巡警隊從來都是風雨無阻,女警們駕駛摩托車在凜冽寒風中凍得直哆嗦,卻從來沒有怨言。

讓她們印象深刻的是,當時的五洋摩托車車型大、車身重,需要腳踩發動,有時一不留神踏板彈到腿上,腿上便是一片淤青。再加上當時的路況並不好,想要使車隊保持隊形勻速前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不小心會連人帶車一塊兒摔倒,但警花們都一一堅持了下來。

現如今,當年的警花們有的已經成為“奶奶級”的人物,但是當初參加女子巡警隊的颯爽英姿永遠銘刻於她們的記憶深處,也將成為鹿城公安的珍貴記憶。

鹿城公安記憶:警花出更

女子巡警隊還上過當年的雜誌

--本期互動話題如下--

封面這張照片中,警花們身穿的是何種制式警服?歡迎通過下方的留言區給我們留言。

下期預告:《非凡1996,英雄本色(下)》

讀者朋友們:

如果您知曉鹿城公安的重要歷史時刻,有關於鹿城公安的老照片,無論是相片、膠捲,還是電子文檔,都歡迎與我們聯繫。

聯繫電話:0577-89990219

郵箱:[email protected]

鹿城公安記憶:警花出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