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胡同名字最奇葩,以賣蘿蔔的菜販命名,堪稱最具人文關懷胡同


最近查衚衕資料,發現原來拍過的一個很不起眼的小衚衕竟然很有意思!趕緊給大家說說。這個衚衕叫蘇蘿蔔衚衕。在白塔寺東北角,趙登禹路西側。衚衕看起來其貌不揚,確實有些破爛,我是在2007年拍的,當時也沒在意太多。

牆角還有些老物件。近期查資料發現,原來它是以小販名命名的。傳說在明代,這裡住著一蘇姓賣蘿蔔的小販,他賣的蘿蔔又脆又甜,且為人和氣,遠近聞名。日久天長,這條衚衕就叫了蘇蘿蔔衚衕。我就想,如果做評選,那我就推薦蘇蘿蔔是“最具人文關懷”的衚衕。因為小巷能以一個菜販為名,體現的是對菜販的尊重,具有更深層價值。而很多街巷往往是以王府、名人命名的。不惟名不惟利,而惟底層關懷,這不正是今天我們社會所欠缺的嗎?!

也巧了,我拍的蘇蘿蔔衚衕的圖片不多,也就七八張,但幾張還真有體現背後的人文底蘊。比如這個小院門,普通的我都沒記下它的門牌號。今天再仔細看上面的字刻,下聯很清晰是“積德勝遺金”,上聯一點也看不清,但按說應當是“修身如執玉”。這樣的對聯所反映的意境,也恰是今天的人們所欠缺的。


衚衕一角是一幕生活場景。大人在悠閒看報,小孩在逗狗玩,小狗玩得也很HIGH。這樣安靜開心的生活,是不是也是我們今天所羨慕的?

這張瞬間,我發過朋友圈。很多朋友喜歡,也列入了我的衚衕影展和圖書。我也很喜歡這個圖片的生活味道。只不過,直到今天才知道這個衚衕名字還有更有味道的內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