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作品《四百下》就是他爲這場運動吹響的第一聲號角

在整個世界電影的領域內,至今也再沒有一個人可以像特呂弗那樣敢說敢為,他對於那種僵化的、墨守成規的法國傳統電影所進行的嚴厲攻擊,以及他用盡畢生來提倡的那種個人化的電影拍攝方法及精神,都使他得以在百年電影歷史中成為一種無人可以替代的獨特存在。

經典作品《四百下》就是他為這場運動吹響的第一聲號角

至於他在1959年執導的那部影史傑作《四百下》,除了以其樸素紀實的拍攝風格以及對於生活細節和心理活動的細膩描寫引起了電影界的巨大轟動外,更由此開闢了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的先河,其貢獻不僅體現在從此改變了法國電影的原貌,同時也表現為對於世界電影多元化發展的一種巨大的促進作用。

經典作品《四百下》就是他為這場運動吹響的第一聲號角

如果說弗朗索瓦·特呂弗是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的先驅人物的話,那麼經典作品《四百下》就是他為這場運動吹響的第一聲號角。

經典作品《四百下》就是他為這場運動吹響的第一聲號角

影片《四百下》帶有特呂弗自傳的性質。特呂弗少年時的家庭及經歷與影片主人公安託萬極為相似。他因為經常逃學和離家出走,被父親送到警察局。正是法國著名電影理論家安德烈·巴贊把他從少兒管教所裡解救出來,並引導他走上了電影之路。也正因如此,特呂弗差不多與巴贊建立了情同父子的關係。作為處女作的《四百下》的片頭就打上了“獻給巴贊”的字幕。影片以特呂弗自己少年時期的坎坷經歷為原型,通過平凡的日常生活和非戲劇化的、傾向於寫實性的敘事手法,步步深入地展現了小主人公孤獨、敏感、苦悶、叛逆的內心世界。

經典作品《四百下》就是他為這場運動吹響的第一聲號角

影片的對白非常精練,很多戲幾乎沒有對白而完全通過視覺畫面來敘事、抒情和表意,以至於有些評論家說《四百下》近乎“半默片”。這無疑更接近電影以影像為本體的本質。同時,導演也並沒有完全地純粹客觀,他毫不掩蔽攝影機的存在,活動攝影與靜止鏡頭的交替也形成了影片獨特的敘事張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