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暢:巴黎之戀情牽一生

蔡暢是從旅法勤工儉學中走出來的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國際進步婦女運動的著名活動家,有“巾幗領袖”之稱。

1900年5月14日,蔡暢出生於湖南省湘鄉縣(今雙峰縣),是父母的第六個孩子。在故鄉群山環繞的紫雲峰下,她隨兄姐割草放牛,栽花種豆,捉蝴蝶,採野果,度過了歡樂的童年。

她的哥哥蔡和森和毛澤東友誼深厚,他們在長沙組織成立了新民學會,在國內反響巨大。在毛澤東、蔡和森等人的啟發幫助下,蔡暢懂得了許多救國道理,決定和他們走同樣的革命道路。

蔡暢:巴黎之戀情牽一生

蔡暢

1919年,蔡和森組織旅法勤工儉學,母親葛健豪通過姻親關係借了點錢,準備全家一同漂洋過海。次年1月30日,蔡和森、蔡暢兄妹及母親葛健豪、好朋友向警予成為華法教育會組織的第十二批留法勤工儉學學生,來到法國馬賽。

留學生活是艱苦的,由於發放的生活費非常有限,蔡暢一家人經常以馬鈴薯、空心粉、黑麵包、大白菜果腹度日。但蔡暢精神上是充實的。課餘工餘,留學生們相聚美麗的蒙達爾紀公園,懷著憂國憂民的思想,分析國內外形勢,爭論救國救民之策。蔡暢開始不大發言,常靜靜在一旁傾聽,細細體味同學們闡述的道理,後來,在潑辣大膽的向警予的影響下,也逐漸變得慷慨陳言、直抒胸臆了。

1922年,蔡暢由趙世炎、劉伯堅介紹,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次年轉為中共黨員。為了方便黨的工作,蔡暢從里昂轉到巴黎,白天做工謀生養家,晚上做黨的宣傳工作。

李富春和蔡暢一樣是湖南人,比蔡暢一家早幾個月到法國。他們同年同月生,蔡暢比李富春大一個多禮拜。1922年旅歐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理論刊物《少年》月刊(1924年2月改為《赤光》半月刊)創刊後,李富春因為兼負發行任務,蔡暢因為負責旅歐支部一個黨小組的宣傳教育工作,兩人經常在位於哥德弗魯瓦大街17號的《少年》編輯部碰面,交往更多了,彼此也就更加熟悉了。

李富春在國內就聽蔡和森說過他有個衝破婚姻枷鎖到長沙追求新知識的妹妹,心中已是充滿敬佩,再通過和她的交往,更是被蔡暢文雅的舉止、自信的目光所吸引,心中充滿了好感;蔡暢也十分欣賞李富春開朗的性格、坦蕩的胸懷和幽默的談吐。

愛情的花朵終於到了綻放的時候。當葛健豪試探蔡暢對李富春的看法時,蔡暢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1923年3月的一天中午,在巴黎市區的一家咖啡店裡,在鄧小平的見證下,李富春和蔡暢用幾杯葡萄酒完成了簡單的婚禮,正式結為夫妻,“李蔡聯姻”很快就在留法學生中傳為佳話。

此後,蔡暢與李富春一起攜手走過了53年,直至1975年李富春辭世。這份堅貞的愛情,將永遠銘記在後人心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