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三百年的尋親 一代廉吏孫士寅的後人你在哪裡?

跨越三百年的尋親 一代廉吏孫士寅的後人你在哪裡?

日前,杭州江干紀委一位工作人員,接到一封來自雲南省富源縣紀委的非常特別的“尋親信”。信中,請求幫助尋找一位300多年前的杭州人(浙江錢塘縣人)的歷史資料、相關後人的情況。這一位300年前的“杭州人”名叫孫士寅。

跨越三百年的尋親 一代廉吏孫士寅的後人你在哪裡?

這一跨越300年時空的“尋親”,源於雲南歷史上唯一頌揚清官孫士寅的這一塊“香碑”。在雲南富源縣城東8公里滇黔交界處、被譽為“入滇第一關”的勝境關,除勝境關樓、滇南勝境牌坊、石虯亭等重要建築外,這一塊不同尋常的青石碑,碑身上寫“鬻琴碑”三大字。石碑來歷,就是這位名垂青史的來自錢塘古代杭州的清官廉吏孫士寅知縣說起。“香碑”與雲南省石林縣諷刺貪官的“臭碑”形成鮮明對照。

跨越三百年的尋親 一代廉吏孫士寅的後人你在哪裡?

公元1706年10月,浙江錢塘這一位名叫孫士寅的舉人,被大清朝廷頒旨派往雲南平彝(今富源)縣任知縣。他身帶一把心愛古琴來到雲南省平彝縣(今富源縣)。當地剛恢復重建平彝縣不久,經濟基礎薄弱,上任幾月又遭洪災,孫士寅愛民如子,清正廉明,夜以繼日防洪搶險,四處巡訪體察民情,時常將自己的收入施捨於貧苦百姓,與全縣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繪畫腳本提供:丁志遠)

跨越三百年的尋親 一代廉吏孫士寅的後人你在哪裡?

三年屆滿,百姓上書請求士寅留任。六年後的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五月,當孫士寅任滿卸任時百姓已衣食豐足,而孫士寅卻身無分文,連回鄉路費都無法籌齊,百姓自發捐助路費。但孫士寅對百姓捐助分文不取,賣掉心愛寶琴作盤纏。離開平彝時,百姓深為惋惜,自發結隊歡送,直至距離城東十多里的勝境關。全縣人民為褒其美德,自發捐銀立“遺愛碑”於勝境關驛道旁。

跨越三百年的尋親 一代廉吏孫士寅的後人你在哪裡?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富源縣令韓再蘭與拔貢李恩光編修《光緒平彝縣誌》時,受孫士寅愛民如子、為官公道清廉的事蹟所感動,便重新撰文,改立“鬻琴碑”置放於勝境關“關帝廟”大殿右壁前。鬻琴碑於“文革”期間被毀,但孫士寅高風亮節的功績永遠存於富源人民心中。1998年,雲南曲靖地區行署專員李兵在開展廉政建設活動中,撥款6萬元,明示富源縣委、縣人民政府複製“鬻琴碑”,並建碑亭一座,命名“清風亭”。

跨越三百年的尋親 一代廉吏孫士寅的後人你在哪裡?

基於孫士寅清正廉潔事蹟,勝境關於2000年被雲南省命名為“雲南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鬻琴碑是雲南歷史上唯一頌揚清官的“香碑”,與雲南省石林縣諷刺貪官的“臭碑”形成鮮明對照。孫士寅的感人事蹟便是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典型教材。

跨越三百年的尋親 一代廉吏孫士寅的後人你在哪裡?

近年來,隨著歷史文化的重視和挖掘,各地從客觀評價歷史人物中,古為今用。為紀念這一位歷史好官,在當地,還拍攝了講述錢塘舉人孫士寅出任雲南平彝縣令傳奇故事與雲南風情為主線的歷史傳奇電視劇《草鞋縣令》,還編排了大型廉政花燈劇《草鞋縣令》,圖為演出劇照。

跨越三百年的尋親 一代廉吏孫士寅的後人你在哪裡?

從全國範圍看,從歷史清官清正廉潔傳奇故事中,挖掘出頌揚主旋律的現代教育題材,開辦各種廉政建設展覽館、博物館等,組織各種形式的主題活動,如富源縣組織舉辦的“鬻琴碑”全國廉政書畫展。最近富源縣又在籌備以孫士寅勤政廉政為主題的廉政教育基地建設,需要尋找關於孫士寅的歷史資料,所以才出現了開頭所說的一個跨越時空的“尋親求助信”。

素有“滇南勝境”、“八寶之鄉”美譽的雲南省富源縣,境內蘊含著豐富的廉政、關隘、驛館、屯戍及紅色文化。其中,“草鞋縣令”孫士寅的勤政為民、“鬻琴返鄉”的故事,婦孺皆知,廣為傳頌。

錢塘人孫士寅在富源(當時叫平彝)做縣令時,是口口傳誦的清官,富源縣打造一個孫士寅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史料中對孫士寅的記載有限,對其家庭和後人的情況蒐集不到。

杭州市江乾區紀委書記、監委主任葉素介紹說,根據錢塘縣古今對照,對照杭州政區地圖,錢塘縣包括杭州市上城區(除南部沿江部分)、西湖區、拱墅區(兩塘河以西部分)、餘杭區的良渚鎮(兩塘河以西部分)、瓶窯鎮(老鎮區及以東部分)、五常街道,以及富陽市受降鎮東北部、東洲街道東部;仁和縣包括下城區、江乾區、拱墅區(兩塘河以東部分)、上城區(沿江一線)、餘杭區的臨平街道、東湖街道、南苑街道、星橋街道、崇賢鎮、喬司鎮、運河鎮、塘棲鎮(除大運河以北部分地區)、仁和鎮、良渚鎮(兩塘河以東部分),以及海寧市許村鎮西南部部分地區,錢塘仁和兩縣縣城同在杭州城內。

如果您知道錢塘舉人孫士寅相關的歷史資料,歡迎評論留言。《周哥視角》記者周建仕 通訊員丁志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