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敕封过的寺祠 露筋祠(扬州江都邵伯镇)

露筋祠,在江都与高邮交界处,位于邵伯镇昭关境内。(详见《江都史话》之“传说,神话,文化-露筋祠的变迁”),它是江都受皇帝敕封次数最多的寺祠。

据南宋祝穆《方舆胜览》载:“江淮间有驿,俗呼露筋。旧传有女子夜过此,天阴蚊盛,有耕夫田舍焉。其嫂止宿,女云,吾宁处死,不可失节,遂以蚊死,其筋见焉。”于是,人们建祠以祀,曰“露筋祠”。康熙六下江南,多次途经露筋,深为该女行迹所感动,遂于康熙46年(1707)第六次下江南时,亲书匾额“节媛芳躅”,褒扬她的贞烈节操。

帝王敕封过的寺祠 露筋祠(扬州江都邵伯镇)

嘉庆二十年(1815)十一月中旬,在露筋祠的运河段发生了一件“江南人传以为异”的事。据时任漕运大员的陶澍在《漕河祷冰图诗集》记载:“嘉庆乙亥十一月,臣澍奉命视漕瓜仪……其时,漕艘归次出江者甫半,连日北风怒号,湖水冻结,深恐殆误漕行。爰斋祓为文,于是月十八日赍祷于神。次日,风回日暖,全河冰泮,篙师长竿,踊跃奋迅。二十八日各船出江报竣。其夕,冰凌复合,迨晓,一望浩然。明年,新漕驶行得无阻滞,计所运之米,多于上年一百五十万有奇,而行期反速四十九日。余押尾北上,躬拜祠下,复获顺风扬帆,至淮始息,有以知神之灵昭昭也”。他感恩上奏,嘉庆帝封露筋娘娘为“昭灵普惠之神”,祠宇亦赐“贞应祠”。至此,露筋娘娘就成了漕运的保护神。

帝王敕封过的寺祠 露筋祠(扬州江都邵伯镇)

邵伯段运河

上述两次敕封,早就见诸相关资料。最近,翻看古籍,发现在光绪年间,还有一次敕封。

光绪八年(1882)淮扬一带发生洪涝灾害,运河河堤危在旦夕,直接危及沿岸数万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据左宗棠《甘泉县贞应祠记》载:“甘泉滨江露筋祠祀古烈女子,由来旧矣。扬州士民奉为江神,祷祀必应……光绪八年,江淮盛涨,长堤溃在旦夕。官吏土庶竭虔致祷,乃获转危为安。督漕使者庆裕公暨宗棠合祠入告,得旨颁香致祭,钦赐“香天净地”匾额,重新祠宇,用答神麻。两月庙成,盖光绪九年仲春三月也。县人请为之祀,敬书于此”,露筋娘娘又成了防洪护堤的保护神。

帝王敕封过的寺祠 露筋祠(扬州江都邵伯镇)

左宗棠雕像

寺祠受封的这些传说,实际上都是因缘巧合形成的。但其时的官民认为,民间神祗有功德于家国,从而得到了正统王朝的敕封,露筋祠应该算是一个典型。(朱毓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