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龙门自夸-高汉乡名的由来(扬州江都)

汉朝时,扬子江下游一带,从镇江焦山向东就是大海。当时高汉庄还是海滩,港汊交错,杂草丛生,远远看去是一片芦苇茂盛的大草荡。王莽年间有一姓李的游民到此砍柴开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终于在此定居下来,繁衍后代,逐渐形成村落。后来又来了姓徐的、姓蒋的、姓常的,李、徐、蒋、常四姓在高汉庄占多数。有了庄子,就要有个名字,叫什么庄名好呢?一时决定不下。有一年,李氏门中有一位族人在京城做大官,此人就是东汉桓帝朝代有名的司隶校尉李膺。他为人忠直,施政有方,不畏权势,威信很高,敢与宦官作斗争。读书人称他是“天下模范”。当时凡是被李膺看中收为门下的叫“登龙门”,好像中了状元一样,声誉立即提高。而西汉时有个李广,善骑射,武帝时镇守边关,人称“飞将军”,曾把石头当成老虎,竟把箭射入石中。于是李氏族人便想借李膺和李广来抬高身份,写了一付对联贴在门上:“登龙身价高东汉;射虎人才继北平”,就用联中的“高汉”两字作为庄名。

登龙门自夸-高汉乡名的由来(扬州江都)

李广

后来落脚的徐氏,见李家自命庄名,炫耀自己,心中不服,也写了一付对联:“汉时下榻传高士;明代中山仰伟人”。上联说的是汉代高士徐稺,下联说的是明代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同庄蒋氏见李徐二姓自命不凡,遂不甘示弱,也自书一联:“汉室风高三径里;西侯声署百僚中”。说自家汉时有族祖蒋诩,家大业大,能独占三里长街;明代也有族人蒋贵被封侯的。最后来的常氏见三家都有对联,自己写不出,但心中不服,就将宗谱高挂堂中,表明自己是明代大将常遇春的后代。徐、蒋、常三家虽然不服李氏,但对庄名提不出修改的理由,因之庄名未再改动,所以高汉的地名就一直传到今天。(高登龙)

登龙门自夸-高汉乡名的由来(扬州江都)

徐达

登龙门自夸-高汉乡名的由来(扬州江都)

常遇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